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珞巴族

移除 6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珞巴”是[[藏族]]对他们的称呼,意为“南方人”。
新中国成立后,根据实际情况和本民族意愿,正式定名为珞巴族<ref>[http://www.sohu.com/a/227461129_157267 珞巴族 ],搜狐网 2018-04-07 03:19</ref>。
==历史起源==
珞巴族男女都喜欢佩带装饰品,男子戴[[手镯]]、竹管[[耳环]]、[[项链]],腰间挂弓箭、长刀等物。妇女特别喜欢佩戴五颜六色的项珠,盛装的妇女脖颈上有时戴十几串到几十串珠子,再加上手镯、耳环、铜铃、银币、铁链、小刀、火镰、海贝等饰物,有十几斤重,可装满一个竹背筐,并被视为家庭财富多寡的标志,不可缺少的嫁妆。每当节日到来,妇女们都穿戴起来,起舞高歌,互相妣美。
珞巴族的民族服饰已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ref>[https://www.sohu.com/a/160323417_383687 珞巴族服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搜狐网 2017,2017-07-27 18:51</ref>。
===艺术===
珞渝地区山路崎岖,山高谷深,江河阻隔,水流湍急,与外界联系极为困难。新中国成立前,珞巴族除了有供人行走涉渡的小道、桥梁及供人攀援的木梯、藤索外,没有车马舟船等交通工具,全靠徒步行走。与这种环境相适应,珞巴族人民创造了多种独特的架桥技术,常见的桥梁有[[独木桥]]、[[竹木桥]]、[[溜索桥]]、[[藤网桥]]等,其中藤网桥最具特色,也最能显示珞巴族建桥技艺。
藤网桥是一种全由藤条搭建编织而成的呈管状的[[悬空网桥]],多架设在水深流急、河面宽阔、地形险峻的交通要道上。网桥一般高出水面数十米,长度短则五六十米,长则二三百米。远远望去,一座座藤网桥像一条条凌空飞舞的蛟龙飞腾在大江之上,构成了珞渝地区特有的景观。墨脱县的德兴藤网桥已有300多年历史,它建在[[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的地段上,桥离江面50多米,桥长150余米,像一条蛟龙,绕山缠岭飞腾在大江之上,它的宏伟、壮观反映了珞巴族高超的建桥艺术<ref>[http://www.sohu.com/a/282216975_697677 中国国家地理精选|德兴藤网桥 ],搜狐网 2018,2018-12-15 05:59</ref>。
==习俗==
粗犷的衣着。珞巴族长期生活在高原峡谷,在其衣着上也表现出他们粗犷豪放的性格。充分利用野生植物纤维和兽皮为原料,是珞巴族衣着较为突出的一个特点。过去,在珞巴族地区流行一种叫“阶邦”的草裙,是用[[鸡爪谷]]的秸秆编成的。现在妇女们穿上土布衣裙,还习惯性地在外面置上一条草裙,起到对布裙的保护作用。
长刀和弓箭。佩戴长刀是珞巴族男子的嗜好。它不单单是作为显示阳刚之气的装饰品,受自然条件的驱使,它也成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基本工具和重要武器。珞巴族人不仅用它来抵御野兽和毒虫的袭击,而且用它砍竹木,架藤网桥,起房造屋甚至剪头发、裁剪兽皮……除长刀之外,弓箭更是珞巴族男子不能离身之物,是狩猎的主要工具<ref>[http://www.minzu56.net/lbz/wh/5544.html 珞巴族的长刀和弓箭],民族网 2012-09-11</ref>。
===节日===
70,960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