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方勇

增加 7,288 位元組, 5 年前
新条目
方勇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 编辑
方勇,1979年7月生,江西崇仁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IEEE会员。入选2013年度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1] 和2014年度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 [2] 。现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计算机系统结构二级学科负责人,智能感知与控制团队领头人。
中文名 方勇 国 籍 中国 民 族 汉族 出生地 江西崇仁 出生日期 1979年7月生 职 业 教授、博士生导师 毕业院校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通信工程学院 主要成就 计算机工程系任研究教授
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代表作品 者在SCI期刊发表/录用论文17篇
目录
1 人物经历
2 主讲课程
3 研究方向
4 主要贡献
▪ 承担项目
▪ 学术成果
▪ 学术活动
5 获奖记录
人物经历编辑
2000年、2003年、2005年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通信工程学院分获学士、硕士、博士学位。2006年在西北工业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做博士后,2007年至2008年在韩国汉阳大学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系任研究教授。2009年起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工作,任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计算机系统结构二级学科负责人,智能感知与控制团队领头人。
主讲课程编辑
长期致力于数字通信、信号与信息处理等相关领域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先后承担本科生《信号与系统》、《C语言编程设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等课程教学,为研究生讲授《图像分析》、《模式识别》、《物联网技术与应用》等课程。
研究方向编辑
编码理论与技术、网络信息论、图像压缩与传输、高性能并行计算、生物信息论。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资助,主要进行以下课题的研究:
(1)算术码码谱及其应用。
  (2)滑窗置信传播算法在非平稳信源信道编码中的应用。
  (3)多维信号压缩感知的重构问题。
(4)极化码及其应用。
主要贡献编辑
承担项目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陕西省科技攻关项目、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2项)、校国际科技合作项目、校引进人才启动基金项目等。主持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优质研究生课程建设项目1项。
学术成果
以第一作者或通信作者在SCI期刊发表/录用论文17篇,包括5篇IEEE会刊论文,5篇IEEE快报论文,3篇《中国科学:信息科学(英文版)》。其中的5篇IEEE会刊论文均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为唯一作者单位,由个人独著或与其所指导研究生合著。申请受理国家发明专利4项。代表性创新成果包括算术码码谱、滑窗置信传播算法、变长数据块长度编码算法、二维正交匹配追踪算法等。代表性著作如下:
1. *Yong Fang and Liang Chen, “Improved binary DAC codec with spectrum for equiprobable sources,” IEEE Transactions on Communications, accepted.
2. *Yong Fang, “Asymmetric Slepian-Wolf coding of nonstationarily-correlated M-ary sources with sliding-window belief propagation,” IEEE Transactions on Communications, accepted.
3. *Yong Fang, “DAC spectrum of binary sources with equally-likely symbols,” IEEE Transactions on Communications, vol. 61, no. 4, pp. 1584-1594, Apr. 2013.
4. *Yong Fang, “LDPC-based lossless compression of nonstationary binary sources using sliding-window belief propagation,” IEEE Transactions on Communications, vol. 60, no. 11, pp. 3161-3166, Nov. 2012.
5. *Yong Fang, Jiaji Wu, and Bormin Huang, “2D sparse signal recovery via 2D orthogonal matching pursuit,” Science China: Information Sciences, vol. 55, no. 4, pp. 889-897, Apr. 2012.
6. *Yong Fang, “Analysis on crossover probability estimation using LDPC syndrome,” Science China: Information Sciences, vol. 54, no. 9, pp. 1895-1904, Sep. 2011.
7. *Yong Fang, “Joint source-channel estimation using accumulated LDPC syndrome,” IEEE Communications Letters, vol. 14, no. 11, pp. 1044-1046, Nov. 2010.
8. *Yong Fang, “EREC-based length coding of variable-length data blocks,” IEEE Transactions on Circuits and Systems for Video Technology, vol. 20, no. 10, pp. 1358-1366, Oct. 2010.
9. *Yong Fang, “Distribution of distributed arithmetic codewords for equiprobable binary sources,” IEEE Signal Processing Letters, vol. 16, no. 12, pp. 1079-1082, Dec. 2009.
10. *Yong Fang, “Crossover probability estimation using mean-intrinsic-LLR of LDPC syndrome,” IEEE Communications Letters, vol. 13, no. 9, pp. 679-681, Sep. 2009.
11. *Yong Fang, Gwanggil Jeon, and Jechang Jeong, “State-information-assisting EREC,” IEEE Signal Processing Letters, vol. 16, no. 4, pp. 260-263, Apr. 2009.
12. *Yong Fang and Jechang Jeong, “Correlation parameter estimation for LDPC-based Slepian-Wolf coding,” IEEE Communications Letters, vol. 13, no. 1, pp. 37-39, Jan. 2009.
13. *Yong Fang, Jechang Jeong, et al, “Error detection based on MB types,” Science in China-Series F: Information Sciences, vol. 51, no. 4, pp. 433-439, Apr. 2008.
14. *Yong Fang, Jechang Jeong, et al, “Robust video transmission using block-interleaved error resilient entropy coding,” SPIE Optical Engineering, vol. 46, no. 12, 127401-1-7, Dec. 2007.
15. *Yong Fang, Chengke Wu, et al, “Video transmission using advanced partial backward decodable bit stream,” Elsevier Journal of Visual Communication and Image Representation, vol. 18, no. 2, pp. 186-190, Apr. 2007.
16. *Yong Fang, Chengke Wu, et al, “Bi-directional error resilient entropy coding (BEREC),” EURASIP Signal Processing: Image Communication, vol. 21, no. 8, pp. 647-652, Sep. 2006.
17. Hao Duan, *Yong Fang, and Bormin Huang, “Parallel design of JPEG-LS encoder on graphics processing units,” SPIE Journal of Applied Remote Sensing, vol 6, no. 1, 061508, Sep. 2012.
学术活动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函评专家(含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霍英东青年教师基金函评专家,陕西省博士后科研项目资助函评专家,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函评专家。IEEE会员。《IEEE TCOM》、《IEEE TSP》、《IEEE TIP》、《IEEE JSTSP》、《IEEE TCSVT》、《IEEE CL》、《IEEE SPL》、《中国科学:信息科学(英文版)》等著名SCI期刊审稿人。多个国际会议技术/程序委员会委员及审稿人。
获奖记录编辑
入选2013年度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1] 和2014年度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 [2] 。获2012年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优秀教师荣誉称号。
百度百科内容由网友共同编辑,如您发现自己的词条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使用本人词条编辑服务(免费)参与修正。立即前往>>
参考资料
1. 我院方勇教授入选2013年度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引用日期2013-11-24]
2. 热烈祝贺我院方勇教授入选2014年度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引用日期2013-11-24]
词条标签:
行业人物 , 教师 , 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