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勿忘在莒

增加 566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齐桓公]]为公子时,曾到[[莒国]]避难,留下“勿忘在莒”的典故([[齐桓公]]、[[管仲]]、[[鲍叔]]、[[宁戚相]]与饮。酒酣,桓公谓鲍叔曰:“何不起为寿?” 鲍叔奉杯而进曰:“使公毋忘出奔在於莒也,使管仲毋忘束缚而在於鲁也,使宁戚毋忘其饭牛而居於车下。”桓公避席再拜曰:“寡人与大夫能皆毋忘夫子之言, 则齐国之社稷幸於不殆矣!”当此时也,桓公可与言极言矣。可与言极言,故可与为霸)。
莒故城是[[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ref>[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6b376b0102vag3.html [转载<nowiki>]</nowiki>莒國文物古跡] ,新浪博客 2014-12-28</ref> 和[[历史]]文化名城。
发音
悠久的[[历史]],孕育了灿烂的[[莒文化]]。
[[陵阳河遗址]]出土的陶制大口尊上的“[[图象文字]]”证明,早在7000年前,莒地区先民就创造了中国最早的古[[文字]]雏形。莒地故城堡 遗址达十几处之多,[[古遗址]]、[[古墓群]]已发现1291处;莒州地上地下[[文物]]丰富,县博物馆 馆藏文物达12000余件,其中国家级文物200余件 <ref>[http://www.juxian.gov.cn/ctnshow.php/aid/20 历史文化],莒县政府门户网站</ref> 。莒文化经过历代莒人的发展和沉淀成为独具特色的[[史前文化]],被公认为是和[[齐文化]][[鲁文化]]并称的山东三大文化。
===莒国===
莒为地名,始自[[原始社会]]东夷民族的莒部落。考古发现也证实莒地在新石器时代就建立了大规模的部落王国。夏为莒部落,商属姑幕国,周为莒子国。历史文献有多种记载。据《[[春秋]]》隐公二年《[[正义]]》载,“谱云:莒嬴姓,少昊之后。周武王封兹舆期于莒。初都计,后徙莒。”[[少昊]]为传说中居住在[[山东]]一带的古老部落首领,其后代一支在山东沿海一带建立莒部落方国,[[周武王]]十三年封兹舆期为莒国国君。[[郭沫若]]则认为莒是[[伯益]]后裔。所著《[[中国史稿]]》中说:“伯益是早期融入[[华夏]]的又一支夷人分支,传说中伯益的后裔,有徐氏、郯氏、莒氏”等14个氏族 <ref>[http://www.juxian.gov.cn/ctnshow.php/mid/174 历史沿革],莒县政府门户网站</ref>
==勿忘在莒==
==成语出处==
《[[吕氏春秋·直谏]]》:“使公毋忘出奔于莒也。 <ref>[http://www.wenxue360.com/archives/1031.html 《直谏》原文-出自《吕氏春秋》],文学360 2019-8-3</ref>
俗话说:打人不打脸,骂人不揭短。尤其酒桌上,喝得正在兴头时。可这次,[[鲍叔牙]]竟揭了一圈,头一个就是手握己身政治前途的“顶头上司”--位列春秋五霸之首的[[齐桓公]][[姜小白]]:今天赫赫有名了,当年也曾和丧家犬一样躲在莒国寄人篱下;紧接着,“提醒”公布令上印在自己前边的[[管仲]]:别忘了绑在囚车里等死时的滋味;最后是排名不分先后的[[宁戚]]:赶车喂[[牛]]的,记着自己的出身。
这段历史说的是春秋时代,齐襄公昏庸,齐国内乱,公子齐小白为逃避杀身之祸,于公元前686年夏在鲍叔牙的保护下逃到莒国的姥姥家避难,第二年,齐襄公去世,小白历经艰险回齐国做了国君,他就是[[春秋五霸]]的第一霸主为齐桓公。“在莒”还有另一出处,据《[[史记]]》等史料记载,公元前284年,燕将[[乐毅]]率五国联军伐齐,攻占齐国都城临淄等七十余城,惟莒与即墨二城未被攻占,齐愍王出奔莒城,次年被臣下所杀。其子法章在莒被拥立为[[襄王]],率众保莒以拒乐毅;田单坚守即墨,后来燕军被田单的火牛阵所破,夺回了七十余城,襄王守莒而最终复国。在这里“勿忘在莒”,就是告诫“不要忘记复国”。“勿忘在莒”,在这里是比喻“不要忘本”。[[蒋介石]]所引用“勿忘在莒”,一定是“田单复国”这一历史典故。
1952年1月,蒋介石到金门岛视察,特意给金门守军题词:“勿忘在莒”,当时,中国台湾地区国民党军驻防金门的司令官[[胡琏]]将军对此心领神会。当年就在金门督造了一座“莒光楼”,楼内有“勿忘在莒”匾额和“莒光”二字,大概是“勿忘在莒”与“光复大陆”的缩写吧。“莒光楼”已成为观光景点 <ref>[https://www.jianshu.com/p/e3b700cb5228 八一八台湾金门岛上“勿忘在莒”的由来],简书</ref>
==参考文献==
46,162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