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孔林

增加 223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断碑深树里,无路可寻看”。在万木掩映的孔林中,碑石如林,石仪成群,除一批著名的汉碑移入孔庙外,林内尚有李东阳、严嵩、翁方钢、何绍基、康有为等明清书法名家亲笔题写的墓碑。有当代作家陈运和写的《[[孔子及子孙三代之墓]]》一诗:“孔子高寿,抱子携孙已2500多岁久居在一部《[[论语]]》里仍能出游,仍能动嘴穿的还是鲁国服装吃的还是山东口味乡音始终未改进进出出于亿万人的心扉坟墓不属一生的句号埋在史页坟墓只属撒播的种籽绿遍后辈”。因此,孔林又称得上是名副其实的碑林。
享殿之后是孔林的中心所在 -- —— 孔子墓。此墓似一隆起的马背,称马鬣封。墓周环以红色垣墙,周长里许。墓前有巨墓篆刻“大成至圣文宣王墓”,是明正统八年(1443年)黄养正书。墓前的石台,初为汉修,唐时改为泰山运来的封禅石筑砌,清乾隆时又予扩大。因为以前不能踏上孔子墓,所以就被看成了大成至圣文宣干墓。
==地理环境==
 自 [[ 泰山 ]] 发脉,石骨走二百里,至曲阜结穴,洙泗二水会于其前,孔林数百亩,筑城围之。城以外皆孔氏子孙,围绕列葬,三千年来,未尝易处。南门正对峄山,石羊石虎皆低小,埋土中。伯鱼墓,孔子所葬,南面居中,前有享堂,堂右横去数十武,为宣圣墓。墓坐一小阜,右有小屋三楹,上书“子贡庐墓处”。墓前近案,对一小山,其前即葬子思父子孙三墓,所隔不远,马鬣之封不用石砌,土堆而已。林中树以千数,惟一楷木老本,有石碑刻“子贡手植楷”,其下小楷生植甚繁。此外合抱之树皆异种,鲁人世世无能辨其名者,盖孔子弟子异国人,皆持其国中树来种者。林以内不生荆棘,并无刺人之草。摘自明张岱所著《 [[ 夜航船 ]]
位于曲阜城北,是孔子及其家族的专用墓地,也是目前世界上延时最久,面积最大的氏族墓地。孔子卒于鲁哀公十六年(前479年)四月乙丑,葬鲁城北泗上。其后代从冢而葬,形成今天的孔林。从子贡为孔子庐墓植树起,孔林内古树已达万余株。自汉代以后,历代统治者对孔林重修、增修过13次,以至开成的规模,总面积约2平方公里,周围林墙5.6公里,墙高3米多,厚1米。郭沫若曾说:“这是一个很好的自然博物馆,也是孔氏家族的一部编年史”。孔林对于研究中国历代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以及丧葬风俗的演变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景区文化==
 
===世界遗产===
山东 [[ 曲阜孔庙 ]] [[ 孔府 ]] 、孔林于1994年12月被列入《 [[ 世界遗产名录 ]] 》。有着5000多年悠久历史的“东方圣城”——曲阜。“千年礼乐归东鲁,万古衣冠拜素王”曲阜之所以享誉全球,是与孔子的名字紧密相连的。孔子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中国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在两千多年漫长的 [[ 历史 ]] 长河中,儒家文化逐渐成为中国的正统文化,并影响到东亚和东南亚各国,成为整个东方文化的基石。曲阜的孔府、孔庙、孔林,统称“三孔”,是中国历代纪念孔子,推崇儒学的表征,以丰厚的文化积淀、悠久历史、宏大规模、丰富文物珍藏,以及科学艺术价值而著称。因其在中国历史和世界东方文化中的显著地位,而被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 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被世人尊崇为世界三大圣城之一。
==当地特产==
 
===艺术楷雕===
楷雕历史悠久,技艺精湛。楷雕始于西汉初年,清代,楷雕工艺渐臻完美,形成特有的 [[ 艺术 ]] 风格。1851年(清咸丰元年),曲阜有徐、颜、李、孔四家从事楷雕业。1911年曲阜的楷雕作品群仙祝寿、百子如意,在 [[ 巴黎 ]][[ 博览会 ]] 得金牌。1922年,文楷手杖、百寿如意,在山东省博物展览会上分别获得甲乙奖牌。建国后,楷雕艺人逐步组织起来,实现集体化生产,创造了一批优秀作品。1954年,雕刻品群仙降龙、五谊、八仙祝寿、鹿鹤、手杖等,在 [[ 上海 ]] [[ 北京 ]] 及国外展出,受到中国美术家协会的奖励。1958年,园雕品“西厢记、惊艳”参加世界青年联欢节青年作品展。1979年楷雕工艺品仕女、罗汉、如意等,参加广交会,进入国际市场。产品远销欧、美、东南亚及日本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
===尼山砚石===
尼山砚因取材于孔子诞生地尼山而得名。乾隆时的县志中,就有生产尼山砚的记载。尼山砚石,色呈柑黄,有疏密不匀的黑色杜花纹,石面精腻,抚之生润。制作砚台,下墨利,发墨好,久用不乏。尼山砚质朴大方,一方砚石,巧用自然,略加点缀,情趣盎然。杜花砚,石色褐黄,遍布青黑色的杜花纹,利用料石的自然形状,开墨堂墨池,砚额得杜花纹剔成浮雕,形成独特的艺术造型。1976年,曲阜工艺美术厂在尼山五志峰下又找到了这种砚石,于是采用新工艺继续生产。1978年, [[ 尼山砚 ]] 作为直砚的一个品种,在北京直砚汇报展览会展出。1980年,尼山砚到 [[ 日本 ]] [[ 东京 ]] [[ 大阪 ]] 进行展销。
===曲阜拓碑===
碑贴,是从碑石上用 [[ ]] [[ ]] 捶拓而成的。 [[ 曲阜 ]] 是我国碑贴的主要产地之一。这里碑贴资源丰富,存有西汉以来历代碑刻5000余块,是我国石碑最为集中的地方之一。
曲阜拓碑的技法很多,但不外乎擦拓和扑拓两种,而且是以扑拓为主,其拓本清细精美,深受人们喜爱。
==代表景点==
 
===碑石如林===
据统计,自汉以来,历代对孔林重修、增修过13次,增植树株5次,扩充林地3次。柞、榆、槐、楷、朴、枫、杨、柳、檀雒离、女贞、五味、 [[ 樱花 ]] 等各类大树,盘根错节,枝繁叶茂; [[ 野菊 ]] [[ 半夏 ]] [[ 柴胡 ]] [[ 太子参 ]] [[ 灵芝 ]] 等数百种植物,也依时争荣。孔林不愧是一座天然的植物园。“断碑深树里,无路可寻看”。在万木掩映的孔林中,碑石如林,石仪成群,除一批著名的汉碑移入孔庙外,林内尚有 [[ 李东阳 ]] [[ 严嵩 ]] [[ 翁方钢 ]] [[ 何绍基 ]] [[ 康有为 ]] 等明清书法名家亲笔题写的墓碑。因此,孔林又称得上是名副其实的碑林。
===孔林神道===
北出曲阜城门,就见两行仓桧翠柏,如龙如虬,夹道而立,这就是孔林神道。道中巍然屹立着一座万古长春坊。这是一座六楹精雕的石坊,其支撑的6根石柱上,两面蹲踞着12个神态不同的石狮子。坊中的“万古长春”四字,为明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初建时所刻,清雍正年间却又在坊上刻了“清雍正十年七月奉敕重修”的字样。石坊上雕有盘龙、舞凤、 [[ 麒麟 ]] [[ 骏马 ]] [[ 斑鹿 ]] 、团花、祥云等,中雕 [[ 二龙戏珠 ]] ,旁陪丹凤朝阳纹饰,整个石坊气势宏伟,造型优美。
坊东西两侧各有绿瓦方亭一座,亭内各立一大石碑。东为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明代官僚郑汝璧及连标等所立,上刻“大成至圣先师孔子神道”十个大字;西为次年二人立的“阙里重修林庙碑”。两碑均甚高大,碑头有精雕的花纹,碑下有形态生动的龟肤。
由至圣林门西行为辇路,前行约200米,路北有一座雕刻云龙、辟邪的石坊。坊的两面各刻“洙水桥”三字,北面署明嘉靖二年衍圣公孔闻韶立,南面署雍正十年年号。坊北有一券隆起颇高的拱桥架于洙水之上。
洙水本是古代的一条河流,与泗水合流,至曲阜北又分为二水。春秋时孔子讲学 [[ 洙泗 ]] 之间,后人以洙泗作为儒家代称。但洙水河道久湮,为纪念孔子,后人将鲁国的护城河指为洙水,并修了精致的坊和桥。桥的南北各有历代浚修洙水桥的碑记洙水桥桥上有青石雕栏,桥北东侧有一方正的四合院,称作思堂,堂广3间,东西3间厢房,为当年祭孔时祭者更衣之所。室内墙上镶嵌着大量后世文人赞颂孔林的石碑,如“凤凰有时集嘉树,凡鸟不敢巢深林”,“荆棘不生茔域地,鸟巢长避楷林风”等等。此院东邻的另一小院,门额上刻“神庖”二字,是当年祭孔时宰杀牲畜之处。
===孔林享殿===
洙水桥北,先是一座绿瓦三楹的高台大门——挡墓门,后面就到了供奉孔子木主的享殿。去享殿的甬道旁,有四对石雕,名曰 [[ 华表 ]] 、文豹、角端、翁仲。华表系墓前的石柱,又称望柱;文豹,形象似豹,腋下喷火,温顺善良,用以守墓;角端,也是一种想象的怪兽,传说日行1万8千里,通四方语言,明外方幽远之事;翁仲,石人像,传为秦代骁将,威震边塞,后为对称,雕文、武两像,均称翁仲,用以守墓。两对石兽为宋宣和年间所刻,翁仲是清 [[ 雍正 ]] 年间刻制的,文者执笏,武者按剑。甬道正面是享殿,殿广5间, [[ 黄瓦歇 ]] 山顶,前后廊式木架,檐下用重昂五踩斗栱。殿内现存清帝弘历手书“谒孔林酹酒碑”,中有“教泽垂千古,泰山终未颓”等诗句。解放战争时,朱德总司令曾在此殿内召开过军事会议。
享殿之后是孔林的中心所在--孔子墓。此墓似一隆起的马背,称马鬣封。墓周环以红色垣墙,周长里许。墓前有巨墓篆刻“大成至圣文宣王墓”,是明正统八年(1443年)黄养正书。墓前的石台,初为汉修,唐时改为 [[ 泰山 ]] 运来的封禅石筑砌,清 [[ 乾隆 ]] 时又予扩大。孔子墓东为其子孔鲤墓,南为其孙孔伋墓,这种墓葬布局名为携子抱孙。
===子贡庐墓===
孔子墓西的3间西屋为子贡庐墓处。孔子死后,众弟子守墓3年,相诀而去,独子贡在此又守3年。后人为纪念此事,建屋3间,立碑一座,题为“子贡庐墓处。”享殿之后,另有一座灰瓦攒尖顶的方亭,称“楷亭”。亭内石碑上刻着一棵古老的楷树,即摹自其南侧的“子贡手植楷”。相传子贡奔丧来后,将一棵楷树苗栽于其师墓旁,后成大树。清康熙间遭雷火焚死,后人将枯干图象刻于石上。
楷亭北有3座四角多棂碑亭,为驻跸亭,北面绿瓦所复的碑亭是为纪念宋真宗 [[ 赵恒 ]] 祭祀孔子所建的,中间及南面黄瓦所复的二碑亭为纪念清帝玄烨及弘历祭祀孔子所建。“跸”是 [[ 黄帝 ]] 出行的车驾,此三亭即黄帝祭祀驻车之处。亭内尚有当时的石碑。
===孔尚任墓===
沿环林路东行,在孔林东北方向,过一石坊后,路旁立一巨碑,上写“奉直大夫户部广东清吏司员外郎东塘先生之墓”这就是清初茂名剧作家、《 [[ 桃花扇 ]] 》作者孔尚任的墓碑。由此向西,有一座上书“鸾音褒德”的墓群,孔子的后裔孔谦、孔宙、孔彪、孔褒等均埋葬于此。自汉墓群西行还有明墓群,那里墓冢点点,碑碣累累,石兽成群,明代名书法家李东阳、严嵩等所书写的碑石立于其间。当代诗人陈运和为孔尚任墓写过短诗《 [[ ]] 》。漫步孔林深处,饱览林内瑰宝,使人感叹不已。
===扁鹊行医===
[[ 扁鹊 ]] 行医图,采自曲阜汉画像石,其中的扁鹊是人首鸟身,这说明,人们在追怀一代神医时,都不约而同地根据“扁鹊”二字,将他神话成了一只不辞辛苦、走遍天下、处处为人留下福音的“鹊”。
扁鹊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其精湛的医术不仅惠及当时,他所总结出的科学的中医理论,更是泽被后世。见过他的人,当然不会把他当作鸟;只闻其名而未见其容的人,特别是他身后的历代人民,在追念神医时,根据传统的文化积淀,将其神化为“鸟”,就完全可以理解了。
===坟坛石册===
孔林坟坛刻石册纵:19.5cm,横:25.5cm,为清拓本。墨页,三开跋二开半,黄易鉴藏,题跋并钤“小松所得金石”、“汉画室”印。此册包括况其卿坟坛字与上谷府卿坟坛字。石刻年代为新莽居摄二年(7年)。石上铭文记汉上谷郡丞和况其县丞造坛祭祀之事。篆书古雅,康有为《广艺舟双楫》云:“体皆方扁,笔益茂密。”石现存山东曲阜汉魏碑刻陈列馆。此石系我国发现的最早刻石之一。宋时虽有著录,但未有宋拓本流传。字文刻在石中深坎下,小不易拓,拓本多不精,明拓与清拓无大差别。书体汉篆少又漫漶。其官职年月也可作资料,颇具历史研究价值。
孔林坟坛刻石册纵:19.5cm,横:25.5cm,为清拓本。墨页,三开跋二开半,黄易鉴藏,题跋并钤“小松所得金石”、“汉画室”印。此册包括况其卿坟坛字与上谷府卿坟坛字。石刻年代为新莽居摄二年(7年)。石上铭文记汉上谷郡丞和况其县丞造坛祭祀之事。篆书古雅,[[康有为]]《[[广艺舟双楫]]》云:“体皆方扁,笔益茂密。”石现存山东曲阜汉魏碑刻陈列馆。此石系我国发现的最早刻石之一。宋时虽有著录,但未有宋拓本流传。字文刻在石中深坎下,小不易拓,拓本多不精,明拓与清拓无大差别。书体汉篆少又漫漶。其官职年月也可作资料,颇具历史研究价值。
===万古长春坊===
===子墓===
 
位于孔林中偏南地段。封土东西30米,南北28米,高5米。墓前石碑二通。前碑篆书“大成至圣文宣王墓”后碑篆书“宣圣墓”三个字,碑前有石供案、下酒池和石砌拜台以及砖砌花棂围墙等。
===于氏坊===
为清朝皇帝乾隆之女立的纪念牌坊。传乾隆女儿脸上有黑痣,算命先生说:“主一生有灾,须嫁有福之人才可免去灾祸。”朝中议论,只有圣人后代最妥,由于满汉不准通婚, [[ 乾隆 ]] 让女儿认协办大学士兼户部尚书于敏中为义父,改姓于后下嫁孔家。此坊为纪念于氏而立。
==景区新闻==
 
8月31日17时许,曲阜孔林管理处两名巡林人员巡逻至孔林东南处时,发现一伙人正抬着一块石碑向坟地走去,巡林人员迅速向那伙人员靠近,抬运石碑人员顿感不妙,丢下石碑就逃。接到报案后,三孔派出所民警迅速赶到现场展开调查。
据两名巡林人员介绍,偷立石碑人员大约有十余人,石碑是采用木棒、绳子等工具从孔林围墙上滑落进来的,他们发现后立即赶了上去问他们:“你们干什么呢? ”这些人二话不说,丢下石碑四散而逃。他们追了一段没有追上  据曲阜市公安局三孔派出所民警介绍,曲阜孔林是世界文化遗产,为确保孔林内的[[文物]]古迹原貌,除有特殊情况且经过审批外,一般不准在孔林内私立石碑。这起偷立石碑案件在曲阜尚属首例,公安机关经对所偷立碑主调查,初步证实属外地人所为,其目的除民间正常的为祖上立碑的风俗习惯外,可能还有沾孔夫子圣气之意。民警指出,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法》,该起案件的违法人员属扰乱公安场所秩序行为,对违法人员可处以治安拘留5至10天的处罚
据曲阜市公安局三孔派出所民警介绍,曲阜孔林是世界 ==参考 化遗产,为确保孔林内的文物古迹原貌,除有特殊情况且经过审批外,一般不准在孔林内私立石碑。这起偷立石碑案件在曲阜尚属首例,公安机关经对所偷立碑主调查,初步证实属外地人所为,其目的除民间正常的为祖上立碑的风俗习惯外,可能还有沾孔夫子圣气之意。民警指出,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法》,该起案件的违法人员属扰乱公安场所秩序行为,对违法人员可处以治安拘留5至10天的处罚献==
[[Category:630 中國文化史]]
722,58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