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桐梓县

增加 1,242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File:桐梓县2.jpg|450px|缩略图|右|[http://www.163gz.com/2010tu1/20100523142526.jpg 原图链接][http://www.163gz.com/you/zy/zy20100523/zy141838.shtml 来自 163贵州网 的图片]]]
'''桐梓县''',[[贵州省]][[遵义市]]辖县。位于贵州省北部,与重庆市接壤,素称“黔北门户” <ref>[http://www.gywb.cn/system/2019/09/18/030167843.shtml 桐梓:“夜郎故地”今胜昔 “黔北门户”展新姿],贵阳网,2019-09-18</ref> 、“川黔锁钥” <ref>[https://www.youguizhou.net/zunyi/2018/0223/711.html 川黔锁钥之地,中国方竹笋之乡——桐梓!],游贵州,2018-02-23 </ref> 。地理坐标北纬27°57′-28°54′,东经106°26′-107°17′,南北最长处81公里,东西最宽处52公里。川黔铁路、210国道和渝湛高速公路纵贯县境,县城至贵阳、重庆行车时间2小时左右,交通区位优势明显。属亚热带高原季风湿润性。
==地理环境==
===矿产资源===
县境内初步查明矿藏29种,计有大型矿床1处,中型矿床7处,小型矿床多处,矿点52处,矿化点11处。其中煤炭储量47.72亿吨,是全国重点产煤县 <ref>[http://istock.jrj.com.cn/article,600227,4326413.html 桐梓是全国100个重点产煤大县之一,煤炭远],金融界,2011-04-23</ref> 。石灰石分布极广,储量丰富,不少地区石灰岩质量较高,达到化工、水泥、玻璃和冶金用石灰岩I级标准。[[钾]]矿分布广泛。另有[[黄铁]]矿、[[菱铁]]矿、[[滑石]]、[[高岭土]]、[[白云岩]]、[[石英砂岩]]矿、商品[[大理石]]、[[方解石]]、[[石膏]]、[[赤铁矿]]、[[铅]][[锌]]矿、[[铝土矿]]等矿产资源。
===旅游资源===
桐梓县旅游资源丰富,主要景点有[[凉风垭省级森林公园]]、[[新站花坝]]、[[马鬃苗族风情]]、[[环县城风景区]]、[[官仓钓鱼台]]、[[九坝黄河沟]][[、柏箐自然保护区]]、[[羊磴河峡谷漂流]](铜鼓滩漂流)、[[木瓜水银河]]、[[黄莲自然保护区]]、[[尧龙山]]、[[古夜郎漂流]]、[[王家烈公馆]]、[[小水月亮河]]、古夜郎及[[李白流放地]]、[[民国海军学校]]、[[周公馆系列]]、[[马鞍山古人类遗址]]、“桐梓人”遗址 <ref>[http://www.bytravel.cn/Landscape/33/tongrenyizhi.html “桐梓人”遗址],博雅旅游分享网</ref> —[[九坝岩灰洞]]、[[西湖]]、[[娄山关]]等。
==旅游景点==
这些发掘物,给我们描绘了马鞍山晚期智人以狩猎为主的生活图景。在马鞍山岩溶山间盆地周围、温暖多雨的气候,山峰坡脚雨水冲刷下堆积肥沃的土壤,洪水期蟠龙洞伏流泄水不及,盆地底部河流两岸沉积了肥沃土壤;在这些肥沃的冲积土和第四纪以来发育堆积的黄壤土上,箐密林深,牧草旺长,鸟语花香,岁月的流逝,自生自灭自长,自我发展、自我适应,自我协调,形成良好的生态和气候环境,[[松]]、[[杉]]、[[柏]]、[[桃]]、[[李]]、[[杏]]、[[竹]]、柳、杨……等竞相生长,鲜花野草铺满了马鞍山周围盆地,山谷、山泉涓涓细流,泉水汩汩,湖水碧蓝,成群、喜温食草动物[[野鹿]]、[[水鹿]]、[[水牛]]、[[犀牛]]、[[剑齿象]]、[[熊猫]]、[[巨貘]]在牧草丛中自由自在地生活,追逐。
 
<gallery mode="packed" heights="200">
 
File:桃1.jpg|<big>桃</big>[http://www.huamu0101.com/upfile/news/image/20160720/20160720144938_8334_new.jpg 原图链接][http://www.huamu0101.com/news/news25306.shtml 图片来自花木大世界]
 
File:杏1.jpg|<big>杏</big>[http://oss.huangye88.net/live/import/news/zzpe93db498.jpg 原图链接][http://www.huangye88.com/techan/14368.html 来自88特产网]
 
File:李子.jpg|<big>李子</big>[http://pic23.nipic.com/20120808/6379404_140501614000_2.jpg 原图链接][http://www.nipic.com/show/1/42/6641147k665dc094.html 来自昵图网]
</gallery>
===九坝岩灰洞===
[[赵旭]](1821年~1866年)清朝贵州桐梓县人。字石知,号晓峰。幼年丧父,青年时代随其叔至山东腾县祖父官署居住。先后游学吴楚,阅历学识极富。家学渊源,历祖天纵,大中、式谟,毓驹、其培皆负诗文名,诗载《[[播雅]]》者5人。回桐梓后,曾九次乡试不第。长期居家课读,与“西南世儒”[[郑珍]]、[[莫友芝]]情谊深厚。曾任桐梓、荔波教谕。旭仅诸生,因博学被聘《[[遵义府志]]》采访生员。清咸丰甲寅(1854),协襄军务(守城抗击农民义军),廷授训导。清[[同治]]元年(公元1862年)任荔波县教谕时,以实绩加[[翰林院]]孔目衔兼署都匀府教授。同治五年(公元1866年),农民起义军攻破荔波县城,旭受重伤后投江死。赵旭博学多才,关心桑梓的文化事业,曾采访桐梓掌故,编成《[[桐鉴]]》6卷、《被桐鉴》1卷、又编成《[[桐梓耆旧诗抄]]》1卷、《[[桐梓艺文志]]》4卷、《[[文学尔雅注]]》1卷、《[[琴鹤堂先泽拾遗]]》1卷、《[[蜀碧补遗]]》6卷。赵旭一生的主要成就是诗歌创作。著有《[[播川诗抄]]》8卷,选诗500余首。郑珍为之作序。有评“其学其行,风骨高骞”、“盛气不可一世”。又有《[[播川全集]]》50集。一生坎坷,长期居住在农村,对贫苦农民的生活较了解。他写的诗,多反映贫苦老百姓的疾苦,同情劳动人民的苦难,大胆揭露清军的腐败的社会的黑暗。语言朴质无华,通畅明快,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诗选]]》选入《[[贱士]]》等19首,近体与古风兼善,尢以古体富于诗史品格。
[[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湖南湘潭人。中国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诗人,[[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袖,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1935年娄山关战斗胜利后毛泽东等人策马登上娄山关下马观看刚结束战斗的战场。写下了著名的《[[忆秦娥·娄山关]]》这首词 <ref>[http://www.hydcd.com/gsc/htm3/gs045451.htm 忆秦娥·娄山关],汉辞网</ref>
[[周西成]](1893年4月11日-1929年5月22日) 字继斌,号世杰,贵州桐梓县人。生于1893年,[[民国]]时期贵州省政府主席。贵州省[[历史]]上“桐梓系军阀”的第一代掌门人。“桐梓系”军阀是民国年间黔系军阀的一个重要分支,上世纪20至30年代,“桐梓系”集团曾把持黔政十余年,从[[周西成]]、[[毛光翔]]到后来名噪一时的“贵州王”王[[家烈]],一连几任省主席都是桐梓人,以至于当时在贵州有“内政方针,有官皆桐梓;外交礼节,无酒不茅台”之说。
722,456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