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考茨基

增加 546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物。他在84年的生命旅程中,加入过3个政党,经历过3个国际,到过7个国家,经历许多差别很大的阶段。
考茨基是卡尔·马克思代表作资本论第四卷的编者。卡尔·考茨基是德国社会民主党和第二国际的领导人之一,著名的正统马克思主义(Orthodox Marxism)理论权威。考茨基在其论著中违背了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以及固有矛盾的核心论述,受到新康德主义以及拉萨尔主义影响,使第二国际逐渐远离马克思主义的原本论述,受到[[列宁]]以及西方现代重要知识分子的指责与批判。同时他的理论影响深远,并成为社会民主主义思想的重要思想来源之一 <ref>[https://m.sohu.com/a/271070213_747064 ​[德]卡·考茨基 || 马克思主义的三次危机]搜狐网,2018-10-24</ref>
=主要经历=
1854年10月16日卡尔·考茨基生于[[布拉格]]。
1938年,考茨基迁居[[布拉格]]。半年后,在德国法西斯快要吞并[[捷克]]苏台德区的时候,又逃往[[阿姆斯特丹]],过尽流离颠簸的逃亡生活。10月13日这位杰出的马克思主义者,工人阶级的领袖和社会主义活动家在贫困中不幸去世。德国社会主义运动马克思恩格斯后的第二代理论家,伯恩斯坦、考茨基和卢森堡这一代理论家时代也告结束。1939年8月苏德签订条约,德国和苏联这两个臭气相投各怀鬼胎的国家社会主义党国,组成了联盟向外输出革命,分赃了波兰。苏联随即吞并了立陶宛、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侵占芬兰和罗马尼亚,使共产主义在世界上多了六十多万平方公里,苏联社会帝国的国界向西推移了三、四百公里,大概出自为在全世界实行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这一宏伟目标吧。共产国际闭口不提反法西斯主义,反而要求各国共产党同英法资本主义进行斗争,社会主义工人国际停止了与共产国际的往来。1940年5月希特勒法西斯侵占比利时,总部设在布鲁塞尔的社会主义工人国际被迫停止活动,但各国社会党继续如火如荼地从事反法西斯斗争,给法西斯予以沉重的打击。1941年,希特勒与斯大林这两个争夺世界革命领袖的疯元首也打成一团,1943年6月共产国际也宣布解散。
=评价=
卡尔·考茨基悄无声息地逝世了。对年轻一代来说这个名字无足轻重,但是,他的影响可谓深远。确实,他在盎格鲁-撒克逊国家以及法国的影响微不足道,但这是因为马克思主义总的来说在这些国家影响不大。而另一方面,在德国、[[奥地利]]、俄国、还有其它斯拉夫国家,考茨基都是不可忽视的马克思主义权威。共产国际现有的史料编纂试图表明列宁甚至在他的青年时代就把考茨基看成一个机会主义分子并同他宣战,是完全错误的。差不多到世界大战的时候,列宁还认为考茨基是马克思恩格斯事业的理所当然的继承人 <ref>[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581488989147290865 卡尔·考茨基:一位马克思主义的权威代言人]证百度,2017-10-17</ref>
这种奇怪的现象归因于时代的特点。这是一个资本主义的上升期,较为民主,无产阶级更为适应的时代,马克思主义的革命的一面变得不确定了,无论怎样都成了一个遥远的前景,因此改良主义的斗争和宣传就提上了日程表。考茨基专注于从革命前景来评论与证明改良政治的正当性,所以理所当然他应该知道在改变了的客观条件下应该如何用其它方式武装党。但是事实并非如此。一个重大转折与冲击的时代的出现揭示了社会民主党和它的理论家考茨基的根本的改良主义特征。列宁在大战开始时毅然与考茨基决裂,并在十月革命之后出版了一本无情的书批判"叛徒考茨基"。战争开始时,考茨基表现的无疑像是一个马克思主义的叛徒,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他却只是他自己的过去的半个叛徒。这样说吧:当阶级斗争以其全部的尖锐展现出来的的时候,考茨基发现他自己被迫从他的理论中引出机会主义的最终结论。考茨基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方面无疑留下了许多有价值的著作,他成功的将它运用到最为纷繁复杂的领域,他的分析思想以其超乎寻常的力量而着称。但这并不是马克思、恩格斯,或者列宁那样的普遍的创造性智慧:说到底,终其一生,考茨基都只是一个天才的评论家。他的性格像他的思想一样缺乏勇敢无畏的突进,而没有这种品质革命的政治便不可能。从第一发炮弹的轰鸣开始,他就错误的采取了和平主义的立场,随后又成为了试图创立第二半国际的独立社会民主党的领袖;独立党瓦解后,他又回到了社会民主党。考茨基完全不了解十月革命,对此表现出了民主主义学者的恐惧,并为此写了不少充满了强烈敌意的著作。他在生命中最后四分之一个世纪中的著作都显现出理论与政治上的完全衰退。
|-
|}
=视频=
<center>
{{#ev:youku|XMzc0NjE5NzA2OA|640|inline|人民网慕课-列宁的“灌输论”来自于考茨基的思想影响 |frame}}
</center>
=参考资料=
{{Reflist}}
[[Category:人文社科艺术人物]]
[[Category: 政治理论家]]
[[Category: 德国人]]
5,758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