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加拉巴哥群島

增加 2,314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File:加拉巴哥象龜.jpg | thumb | 300px | 加拉巴哥象龜 <br> [https://kknews.cc/news/zbgx8l.html 原圖鏈接]
File:達爾文雀之中嘴地雀(Geospiza fortis).jpg | thumb | 300px | 達爾文雀之中嘴地雀(Geospiza fortis) <br> [https://case.ntu.edu.tw/blog/?p=24463 原圖鏈接]
File:各種大小喙的達爾文雀.jpg | thumb | 300px | 各種大小喙的達爾文雀 <br> [https://itw01.com/R3AMEQY.html 原圖鏈接]
File:加拉巴哥陸鬣蜥.jpg | thumb | 300px | 加拉巴哥陸鬣蜥 <br> [https://teia.tw/zh-hant/working-holiday/column/3743 原圖鏈接]
File:加拉巴哥鸕鶿.jpg | thumb | 300px | 加拉巴哥鸕鶿 <br> [https://technews.tw/2017/07/04/how-the-galapagos-cormorant-lost-its-ability-to-fly/ 原圖鏈接]
加拉巴哥象龜就是一個適應該環境的物種。這種爬蟲動物身體有如一輛半公噸重的坦克車,可以活上一百多年;<ref name=“nmm"/>而[[達爾文雀]](Darwin's finches)祖先則很可能是在約兩百萬年前被風刮到這裡,之後一代代的繁衍下去,現在已經演化出了18種不同物種,各自適應不同生態棲位。有些達爾文雀有強大的喙,能夠咬碎種子,有些就有細長的喙可以捉昆蟲,有些的喙甚至尖銳到能夠吸血,每種都有獨特的喙以適應不同的食物;<ref name=“case">{{cite web |url=https://case.ntu.edu.tw/blog/?p=24463 | title= 【生物演化】達爾文雀喙大小之謎 | language=zh | date=2016-05-11 | publisher=Case 報科學 | author=黃貞祥|accessdate=}}</ref>
早在幾千年前,[[加拉巴哥鸕鶿]] (Flightless Cormorant, Galapagos Cormorant; Phalacrocorax harrisi) 的祖先已經來到這裡棲息,到今天牠們已經演變成不會飛行的鳥類了;加拉巴哥陸鬣蜥是另一種加拉巴哥群島獨有的生物,達爾文稱牠們是「黑色的鬼靈精」。與其他所有蜥蜴都不同的是,牠們已經演化成可以同時在海洋和陸地覓食的本領。 自1960年代開始,人們便努力推展在加拉巴哥群島上的生態研究,目前加拉巴哥群島的所有島嶼都屬於厄瓜多爾國家公園服務處所管理,以嚴格的法令保護群島上大量的鳥類、哺乳類與爬蟲類。<ref name=“nmm"/>
===保育===
2015年,聖克魯茲島發現,島上有兩個大型陸龜的族群:生活在島嶼東部的族群稱為Cerro Fatal(意為「致命山丘」)陸龜,在島嶼西部和西南部的族群則稱為Reserva(意為「保留」)。這兩個族群的外觀非常相似,直到不久前都還被當作是同一個物種——Chelonoidis porteri。
一個由耶魯大學演化生物學者Adalgisa Caccone領導的研究團隊分析這兩個族群重複的細胞核DNA與牠們從母親那一方繼承而來的粒腺體DNA時,發腺體型稍小的Cerro Fatal與體型較大的Reserva其實不只是不同的物種,而且這兩個族群和其他島嶼上的物種之間的關連,比牠們彼此之間的關連還要緊密。<ref name=“N Geographic">{{cite web |url=https://www.natgeomedia.com/environment/article/content-3799.html | title= 加拉巴哥群島發現新種大型陸龜 | language=zh | date=2015-10-26 | publisher=國家地理 | author=|accessdate=}}</ref>  ==氣候變遷==[[File:加拉巴哥群島海域的聖嬰現象.jpg | thumb | 400px | 加拉巴哥群島海域的聖嬰現象 <br> [https://galapagosconservation.org.uk/about-galapagos/conservation/climate-change/ 原圖鏈接] ]]每七年發生一次的[[聖嬰現象]](El Niño),涉及溫暖和寒冷的溫度循環。加拉帕戈斯群島位於主要洋流的匯合處,南部有涼爽的[[秘魯涼流]](Humbolt Current),北部為溫暖的[[巴拿馬暖流]]和向群島西面延伸的寒冷的克倫威爾上升洋流。它們也是眾多特有海洋物種的家園。海水溫度的這種變化雖然很小,但可能對加拉帕戈斯群島的野生動植物造成毀滅性影響。 聖嬰現象以強而有力的方式影響了加拉帕戈斯群島的海洋生物,因為它在短時間內改變了加拉帕戈斯群島幾乎所有物種的種群數量。秘魯涼流的減緩意味著海水溫度上升,降低了物種生長速度以及藻類和海藻的豐富度,藻類和海藻是許多海洋生物特別是海洋鬣蜥的主要食物來源。儘管有些物種能夠從群島上遷徙以尋找食物,但其他物種則無法。不能飛行的加拉巴哥鸕鶿和[[加拉帕戈斯企鵝]]這樣的物種努力尋找食物。它們不僅受到飢餓的威脅,而且也停止繁殖。 氣候變化對陸生生物也有很大影響。在聖嬰現象期間,由於降雨量急劇增加,可以洗淨巢中的陸龜卵,從而減少孵化率。降雨的增加有利於加拉帕戈斯群島的植物生命,但在聖嬰現象年份,溫暖和潮濕的環境也為許多入侵物種的壯成長提供了理想條件,例如寄生蠅(Philonis downsi)持續的氣候變化將影響厄聖嬰現象的頻率和強度,這意味著這可能導致加拉巴哥群島幾種物種的滅絕。 <ref name=“climate">{{cite web |url=https://galapagosconservation.org.uk/about-galapagos/conservation/climate-change/ | title= ABOUT GALAPAGOS / CONSERVATION / CLIMATE CHANGE | language=en | date= | publisher=Galapagos Conservation Trust | author=|accessdate=}}</ref>  
== 外部連結 ==
* [http://www.worldwildlife.org/wildworld/profiles/terrestrial/nt/nt1307_full.html Galápagos Islands xeric scrub (World Wildlife Fund)] {{en}}
13,368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