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蹴鞠

移除 27 位元組, 4 年前
历史
中国最早记录蹴鞠的古籍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的《[[战国策]]》。 《战国策·齐策》记载:二千三百多年前的[[山东]][[临淄]]“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击筑、弹琴、斗鸡、走犬、六博、蹋鞠者……”蹴鞠运动之所以能在[[齐国]]流行,其主要原因为,时战国时代兼并剧烈,城市居民也要应征从军,从事蹴鞠运动有增强体质以适应军事需要的性质,自然得到了统治者的大力提倡。在另一部古籍《[[史记]]·[[苏秦]]列传》中,也同样印证了当时齐国的“蹴鞠热”:临淄城有七万户,人民富庶殷实,其民无不以“吹竽鼓瑟,弹琴击筑,斗鸡走狗,六博蹋鞠”为乐……
[[汉代]],仍保留军事训练的用途,但由于[[汉高祖]][[刘邦]]的推行,蹴鞠已经发展成爲一项非常专业化的运动,并且有比较健全的比赛规则。汉朝皇室中的蹴鞠规模很大,设有专门的球场,四周还有围墙和看台,球则是实心的。汉成帝本人亦雅好蹴踘。在当时比较正规的蹴鞠比赛分爲两队,双方各有十二名队员参加,以踢进球门的球数的多少来决定胜负。[[ 西汉]][[刘向]]在《[[别录]]》中记载:“蹋鞠,兵势也,所以练武士,知有材也”。[[西汉]]时已经有了专业的书籍《[[蹴鞠二十五篇]]》。
而在[[东汉]][[光武帝]][[建武]]二十六年曾有与[[ ]] ([[日本]])人以蹴鞠对战的记载。[[东汉]][[李尤]]《[[鞠城铭]]》述:「圆鞠方墙,仿像阴阳。法月衡对,二六相当。建长立平,其例有常。不以亲疏,不有阿私。端心平意,莫怨是非。」后来蹴鞠也和[[佛教]]一起传到了[[ 日本]] ,今日[[韩语]]和战前的[[日语]]中仍可见称足球爲蹴球的用法,便是受到中国蹴鞠的影响。
[[唐代]]时[[马球]]兴起,练兵习武多采用马球,而蹴鞠则向着娱乐方向发展。此时,还发明了以气球作球胆,并设球门进行比赛。大大促进了运动技术的发展和提高,当时蹴鞠的形制有很大的改变,技术也有很大的提高,更接近于现代的足球。就是把唐以前的用毛发填充的实心球改成了充气足球。人们用八片尖皮缝成圆形球壳,并且在球壳里放一个动物[[ 膀胱|尿泡]] ,“嘘气闭而吹之”,成为充气的球,这使得足球的各种性能都表现出来。球门用两根竹竿支起一个网,分成两门两队比赛。另外还有一种踢法是两队隔网比赛,中间的网上有一个球门,以射门进球数决定胜负。有宫庭的数百人一起参加的大型活动,也有家庭式的几个人的小比赛。
[[宋代]]时两门两队的对抗性踢法开始消失,盛行以表现个人技巧的踢法,谓之“白打”。踢球者围绕成一圈,以除手以外身体任何部位触球,表演各种动作而不使球落地。既有单人表演,亦有二三人乃至十余人的共同表演。也形成了专业的蹴鞠艺人团体,名爲[[齐云社]]([[圆社]]),并出版各种专业书籍。蹴鞠在民间已成为最主要的娱乐活动之一,还有全国性的比赛[[山岳正赛]]。宋代的帝王将相也多是蹴鞠竞赛的爱好者。《[[水浒传]]》里所描写的[[太尉]][[高俅]],便是凭一脚好球艺而发迹,说明了当时人们喜爱蹴鞠的程度。
[[明代]]之后,蹴鞠仍流行于[[贵族]]与[[官吏]]间,其中许多贵族与官吏过度沉迷于蹴鞠,而荒废了自己应尽的职务、不理政事;以及当时青楼的娼妓知道男人爱玩蹴球,便开始以玩蹴球的方式招揽客人,使得蹴鞠逐渐趋于下流低俗。[[明太祖]]因此下令官吏、武士等禁止蹴鞠,“鞠圆者卸脚”,但坊间娼妓以蹴球招客的歪风仍旧存在。
清兵入关、建立[[清朝]]后,[[满人]]以[[ 明朝]] 为鉴,为防止[[贵族]]与[[官吏]]也因此荒废政事而全面禁止了蹴鞠,蹴鞠就此没落,爱好溜冰的[[满族]]人曾将其与[[滑冰]]结合起来,出现了“冰上蹴鞠”的运动形式。
==现代发展与影响==
722,247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