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潮剧

增加 109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Infobox person
| 知名作品 = 《爱的延续》 </br> 《生命的轮回》 </br> 《缺失的乐章》</br> 《守望未来》
}}
'''潮剧''',因形成于广东潮汕地区而得名,俗称"潮调"、"潮音戏"、"白字仔戏",明末已在[[闽南]]的诏安、云霄、平和、东山、漳浦、南靖等地广为流传,与[[梨园戏]]关系密切。
潮剧,中国十大剧种之一,[[广东]]三大剧种之一种,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南国奇葩"]]的美誉,以优美动听的唱腔音乐和独特的表演形式,融合成极富地方特色的戏曲而享誉海内外。潮剧是上千年潮州文化的重要传承载体,也是联络世界各地潮州人之间情谊的重要纽带。
"莫夸骑鹤下扬州,渴慕潮汕数十秋,得句驰书傲子女,春宵听曲在汕头。"[[老舍]]、[[曹禺]]先生一再叮嘱,要十分珍惜潮汕文化遗产,把富有地方特色的潮剧传承和发扬光大 。
明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由建阳麻沙出版的《荔镜记》 因形成于广东潮汕地区而得名,俗称"[[潮调" " 音戏"、"白字仔戏]]二腔" 演唱,同时 明末已在闽 吸收 诏安、云霄、平和、东山、漳浦、南靖等地广为流传,与梨园戏关系密切 音乐曲调 。  据清顺治《 州府志》载:明末清初 中国十大 种之一,广东三大剧种之一种,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有"[[ 杂以丝竹管弦之和 音土风声调"。乾隆版《潮州府志》载:"所演传 ,皆习南音而操土风","]]的美誉 声歌轻婉 以优美动听 闽、广参半。"演出剧目 的唱 腔音乐和独特的表演形式,融合成极富地 白以闽南 特色的戏曲而享誉海内外。潮剧是上千年 言杂 州文化的重要传承载体 也是联络世界各地 故清李调元认为" 州人之间情谊的重要纽带 音似闽"
"莫夸骑鹤下扬州,渴慕潮汕数十秋,得句驰书傲子女,春宵听曲在汕头。"老舍、曹禺先生 它于2006年入选国家第 再叮嘱,要十分珍惜潮汕 批国家级非物质 文化遗产 ,把富有地方特色的潮剧传承和发扬光大 名录
明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由建阳麻沙出版的《荔镜记》剧目,用"泉、潮二腔"演唱,同时,吸收南音的音乐曲调。据清顺治《潮州府志》载:明末清初,潮剧是"杂以丝竹管弦之和南音土风声调"。乾隆版《潮州府志》载:"所演传奇,皆习南音而操土风","声歌轻婉,闽、广参半。"演出剧目的唱白以闽南方言杂潮语,故清李调元认为"潮音似闽"。 它于2006年入选国家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遗产编号;Ⅳ-4。
==基本信息==
非遗级别;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遗产类别;传统戏剧
申报地区;广东省潮州市、 [[ 汕头市]]
流行地区;汕头、揭阳、潮州、丰顺、汕尾、漳州
 
==发展历史==
潮剧又名 [[ 潮州戏 ]] 、潮音戏、潮调、潮州白字(顶头白字)、潮曲,主要流行于潮州地区,是用潮州话演唱的一个古老的传统地方戏曲剧种   潮剧在国内主要流布在广东东部、福建南部、台湾、香港、上海,以及东南亚、美国、加拿大、法国、澳大利亚等讲潮州话的华侨、华裔聚居的地区
潮剧在国内主要流布在[[广东]]东部、[[福建]]南部、[[台湾]]、[[香港]]、[[上海]],以及[[东南亚]]、[[美国]]、[[加拿大]]、[[法国]]、[[澳大利亚]]等讲潮州话的华侨、华裔聚居的地区。
潮剧经常在庙会上演出,表示于对"老爷"(指 神明)的尊敬,老百姓也喜爱在非常热闹的氛围下观看,使节日气氛更加浓厚,因此,潮剧要比其它剧种更具浓郁的民俗色彩。
 
潮剧是宋元南戏的一个分支,由宋元时期的南戏逐渐演化,是一个已有4 4 0多年历史的古老剧种,主要吸收了弋阳腔、昆曲、梆子、皮黄等特长,结合本地传统民间艺术,如潮语、潮州音乐、潮州歌册、潮绣等,最终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形式和风格。
[[File:潮剧1.jpg44555.jpg|thumb|400px|有框|右|潮剧爱好者[http://www.jinciwei.cn/i899303.html/ ]]]
宋元二百多年的流传发展中,南戏向长江流域和东南沿海流传,形成了弋阳腔(江西),海盐腔、余姚腔(浙江),昆山腔(苏州),以及泉潮腔(闽南粤东)等声腔剧种。
 
南戏流传到各地并形成地方声腔剧种,一般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南戏原有的曲调流传到各地之后,被戏曲演员以当地语言传唱着,由于语言、语调上的差别,使之不断变化,在风格上也逐渐地方化起来;一种是当地的传统民间音乐--从秧歌、小调、直到某些宗教式歌曲,不断地被采用到戏曲中来,丰富着原有的曲调。这两种因素相互渗透,便形成了若干不同风格的声腔剧种。"<ref>[http://dp.pconline.com.cn/photo/list_5014789.html 潮剧《一门三状元》(4)] 摄影部落,发布时间;2019-01-28</ref>
 明本潮州戏文的发展,证明了现潮汕地区在元明时期有过繁荣的南戏演出活动,一些在史籍上记载已佚的宋元南戏早期剧本,如《颜臣》(即《陈颜臣》,演陈颜臣与连静娘的故事)、 [[ 《刘希必金钗记》 ]] ,就是早期南戏曾在现潮汕地区流传的佐证。
其次,《蔡伯喈》、《刘希必金钗记》,均是用潮州方言演唱的南戏剧本,说明南戏流传到现潮汕地区之后,潮州艺人曾用潮州方言演唱,由于语音、语调上的不同,使原有的曲调起了变化,同时还吸收潮州的民间音乐、小调等,从而在南戏的基础上形成了新的声腔--潮腔。
 
明代戴璟在《广东通志》所载:"潮俗多以乡音搬演戏文"。清初屈大均在《广东新语》所载:"潮人以土音唱南北曲,曰潮州戏。"这两手抄演出本的出土,是潮人以乡音唱南北曲的佐证。
 其三,[[《荔枝记》]]、 [[ 《荔镜记》 ]] 是以潮州传统民间故事编写,结构完整、手法娴熟、用潮腔演唱的剧本,说明潮腔在嘉靖年间已趋于成熟,那么,它形成的年代,自然应在嘉靖之前。前到什么年代呢?有的戏曲研究专家根据有关的史料,认为"明中叶以前,泉潮腔已很盛行,它有独特的剧目和演出形式,流传在泉州、漳州、潮州一带"。"明中叶以前"即15世纪初,距今已 有[[500 有500 多年]] 了。如果从《荔镜记》刊刻的嘉靖丙寅(1566年)算起,潮剧历史的绝对数字,也有4 5 0多年了<ref>[http://www.chuiyue.com/eg/26364/player-0-9.html 潮剧《续荔镜记》全剧] 吹月网;</ref>
 
 
经过明清的发展之后,潮剧在近代走过了一段曲折的历程。
[[抗日战争]]时期,潮剧处于衰落阶段,原先多个班社,到此时寥寥无几。
抗日战争时期,潮剧处于衰落阶段,原先多个班社,到此时寥寥无几。   [[ 中华人民共和国 ]] 成立后,文艺得到重视,潮剧又得以复兴,潮剧在过去 
一直实行童伶制,小生、青衣、花旦均由儿童艺人担任,这些艺人长大后,声音改变,即被淘汰,这一体制严重阻碍潮剧艺术的发展。新中国成立后,废除了童伶制,并在各方面锐意改革,培养了一大批优秀演员,使潮剧这一古老艺术焕发出新的光彩。50到60年代的黄金年代,各地专业与业余的潮剧团发展到近200个,出现广受好评的第一代"五朵金花"。并先后2次进京演出,受到各方好评如潮。
 " [[ 文化大革命]]"期间,这些剧团全被[[ 解散]] ,直至江青反革命集团被粉碎后才得到[[ 恢复]] 。 
改革开放以来,在各种新娱乐方式和市场经济的冲击下,潮剧同其他中国传统戏曲一样,在艰难中前进,不断探索新的发展道路。
 
潮剧明末已在潮州、闽南的诏安、云霄等地广为流传,与梨园戏关系密切。明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由建阳麻沙出版的《荔镜记》剧目,用"泉、潮二腔"演唱,同时,吸收南戏的音乐曲调。据清顺治《潮州府志》载:明末清初,潮剧是"杂以丝竹管弦之和南音土风声调"。乾隆版《潮州府志》载:"所演传奇,皆习南音而操土风","声歌轻婉,闽、广参半。"演出剧目的唱白以闽南方言杂潮语,故清李调元认为"潮音似闽"。
[[File:潮剧3999.jpg|thumb|400px|有框|右|潮剧《一门三状元》[http://dp.pconline.com.cn/photo/list_5014789.html/ ]]]
[[ 清代 ]] ,潮剧在潮汕及闽南十分繁盛。乾隆十三年(1748年),漳浦蔡伯龙在  《官音汇解释义》中称:"[[做正字,唱官腔;做白字,]]唱泉腔;做潮调,唱潮腔……"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云霄厅志》载:"俗好演剧,导淫增悲,岂可使善男女见之?今虽不能尽革,亦当取其有裨风教者,编成歌曲,庶听之者可以兴起良心,不为无助。"
《官音汇解释义》中称:"做正字,唱官腔;做白字,唱泉腔;做潮调,唱潮腔……"[[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云霄厅志》载:"俗好演剧,导淫增悲,岂可使善男女见之?今虽不能尽革,亦当取其有裨风教者,编成歌曲,庶听之者可以兴起良心,不为无助。"
从清末至20世纪二三十年代,是潮剧发展兴盛时期。据《云霄县志》卷四"风土"载:"按本邑今唯潮音剧盛行,查此剧喜演乡曲,流传鄙俚不堪之小说,以迎合妇孺。每一唱演,则通宵达旦,举国若狂。"而且"每岁一街社最少演出十数台,所费不赀。"龙岩近城各坊也"越境招致","竞聘潮剧"演出。
 所演剧目,按内容题材分为大锣戏、小锣戏和苏锣戏三大类。大锣戏多为传统剧目,保留有 [[ 《蔡伯喈》 ]] 、《刘智远》、《郭华》、 [[ 《拜月记》 ]] 、《荆钗记》等一批宋、元南戏;小锣戏多取民间题材,为生活小戏,如《桃花搭渡》、《益春藏书》;苏锣戏则属于公堂戏和武打戏。 
潮剧是什么年代,在什么基础上形成发展起来的?研究者曾有不同的说法,一说是从潮州巫术"关戏童"发展起来的,一说潮剧是弋阳腔的一支,是"弋阳腔在各地流传后的直接产物"。
 
直到世纪30年代以来,流存于海外的明代潮剧剧本的发现,以及明代艺人手抄南戏剧本在潮州出土,潮剧的南戏渊源得到了史料佐证的论说。
 1936年,我国历史学家 [[ 向达 ]] ,在《 [[ 北平图书馆馆刊 ]] 》上,发表《记牛津所藏的中文书》一文,首次介绍存于英国牛津大学图书馆的潮剧明代刻本《班曲荔镜戏文》(即《陈三五娘》剧本)。戏文的全题《重刊五色潮泉插科增人诗词北曲勾栏荔镜记戏文》。牛津大学所藏的这个刻本,因"最后一页有残缺,不能知道此书究竟刊于何时",但向达认为"就字体各插图形式看来,类似明万历左右刊本"。 
向达介绍牛津的《荔枝镜》藏本之后,二十年过去了。1956年,梅兰芳和欧阳予倩率中国京剧团到日本访问,在日本天理大学见到了另一明刊本《班曲荔镜戏文》,以及另一个藏于东京大学东洋大学研究所的《重补摘锦潮剧金花女大全》(附刻《苏六娘》)。藏于天理大学的明刊本《班曲荔镜戏文》,与英国牛津大学所藏的《班曲荔镜戏文》是同一刻本。
 但该本保存完好,末页是书坊告白的文字和及"嘉靖丙寅年"字样。 [[ 嘉靖 ]] 是明世宗朱厚熜年号,嘉靖丙寅年即公元1566年。藏于东京大学东洋大学研究所的《重补摘锦潮调金花大全》,没有刊刻年号,但据专家考证,系明代万历年间刻本(见《明本潮州戏文五种后记》)。 
嘉靖刻本卷末刻有书坊一段告白:[["重刊荔镜记戏文]],计一百五叶,因前本荔枝记字多差讹,曲文减少,今将潮泉二部,增入"颜臣","勾栏、诗词、北曲、校正重刊,以便骚人墨客,闲中一览,名曰荔镜记,买者须认本堂余氏新安云耳"。说明这个"重刊"本,是从旧本"荔枝记",揉合潮泉二部,增"颜臣"、北曲等内容,并"校正"旧本荔枝记文字的差讹而成的。
 1964年, [[ 牛津大学 ]] 东方研究所主任、汉学家龙彼得教授,在奥地利维也纳国家   图书馆,又发现潮剧的另一个明代刻本,这就是刊于明万历辛巳(公元1581年)的《新刻增补全像乡谈荔枝记大全》。这个"新刻增补"的潮剧本,不称《荔镜记》,而称《荔枝记》,是与《荔镜记》同一故事内容的不同演出本。它的底本是不是嘉靖重刻的荔镜记依据的原本,沿难断定,但这个刻本是"新刻增补"本,说明在万历之前,已在原刻(初刻)存在了。这个刻本的卷首,刻有"潮州东月李氏编集"字样。地方戏曲向不登大雅之堂,戏曲编剧者署上名字也不多见,这个刻本把编剧者潮州人李东月也刻上了。 
就在流传于海外的潮剧明代刻本被陆续发现期间,1958和1975年,在揭阳县渔湖和潮安县凤塘两地的明墓中,相继出土《蔡伯喈》(即《琵琶记》)和《刘希必金钗记》手抄剧本。这两个抄本的出土,引起国内外戏曲专家的高度重视,认为"是研究戏曲发展史的珍贵文献",是"新中国建国以来戏曲文物的一次重大发现"。
 '''新中国以来,潮剧界开展了一系列的传统剧目传承活动。'''
[[File:潮剧14444.jpg|thumb|400px|有框|左|潮剧[http://www.freep.cn/zhuangxiu_6/News_2456038.html/ ]]]
潮剧现有的这批传统剧目,大致可以分成两类。第一类是经过加工提炼具有很高艺术水准的剧目。这当中最有代表性的,长戏当属《荔镜记》《苏六娘》,折子戏则有《扫窗会》 [[ 《芦林会》 ]] 《辩本》《闹钗》《刺梁骥》《 [[ 闹开封 ]] 》等。 
在五六十年代,潮剧界能人甚多,老艺人和新文艺工作者济济一堂,社会上的文人学者也无微不至地关注着潮剧,当时对传统的整理传承达到了一个高峰。专家学者对大量的传统剧目进行了甄别筛选,绝大多数有提炼价值的剧目经过加工,成为潮剧的经典和保留剧目。这批剧目剧本紧凑,立意高,唱词文雅,文学价值很高;音乐既保留了传统,也融入了新素材;动作设计与人物塑造紧密相连,并保留了潮剧细腻典雅的特色和独有的表演程式。
此外,也增加编写了一批优秀的新编历史剧,如《辞郎洲》、《[[袁崇焕]]》等。
此外,也增加编写了一批优秀的新编历史剧,如《辞郎洲》、《袁崇焕》等。  另外,揭阳揭东小梅花潮剧团以及广东小百花潮剧团的成立都在努力把古老潮剧的艺术魅力向青少年传递,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其中小梅花还聘请著名潮剧演员 [[ 林舜卿 ]] 老师指导。 
此外韩山师范学院的学生开发的卡通潮剧也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
==剧团==
抗日战争时期,潮剧处于[[ 衰落]] 阶段,原先云霄县有30多个班社,到此时只剩下3个。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潮剧在闽南又得[[复兴]],云霄、诏安、东山、平和成立有县级专业剧团。60年代,漳州地区专业与业余的潮剧团发展到近200个。'''"文化大革命"期间,这些剧团全被解散,直至江青反革命集团被粉碎后才得到恢复。'''1979年、1981年,诏安县潮剧团先后接待了日本铜锣剧团及官原大刀夫等国际友人。1982年,剧团还到深圳、广州等地演出。1989年2月,应泰国黄金丰岛慈善发展机构的邀请,东山县潮剧团首次出访,时间长达45天,演出《侠女徐凤珠》、《围城记》、《秦香莲》、《妲己乱纣》、《易婚记》、《杜王斩子》等14个剧目,观众达50000多人次。<ref>[http://www.chuiyue.com/eg/26364/ 潮剧全剧200部高清 在线观看]吹月网;</ref>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潮剧在闽南又得复兴,云霄、诏安、东山、平和成立有县级专业剧团。60年代,漳州地区专业与业余的潮剧团发展到近200个。[[文化大革命]]"期间,这些剧团全被解散,直至江青反革命集团被粉碎后才得到恢复。1979年、1981年,诏安县潮剧团先后接待了日本铜锣剧团及官原大刀夫等国际友人。1982年,剧团还到深圳、广州等地演出。1989年2月,应泰国黄金丰岛慈善发展机构的邀请,东山县潮剧团首次出访,时间长达45天,演出《侠女徐凤珠》、《围城记》、《[[秦香莲]]》、《妲己乱纣》、《易婚记》、《杜王斩子》等14个剧目,观众达50000多人次。<ref>[http://www.chuiyue.com/eg/26364/ 潮剧全剧200部高清 在线观看]吹月网;</ref>
[[File:潮剧1.jpg44.jpg1.jpg6655.jpg|thumb|400px|有框|左|潮剧[http://www.freep.cn/zhuangxiu_6/News_2456038.html/ ]]]
1994年8月, [[ 平和县 ]] 潮剧团应香港新天地潮剧团邀请,赴港作为期58天的访问演出。1995年7月至8月,诏安、平和潮剧团、云霄县青年潮剧团均应 [[ 香港 ]] 联艺公司邀请赴港演出。同年9月,云霄县潮剧团赴新加坡演出《 [[ 花蕊夫人 ]] 》、《碧血瑶阶》等,10天共有观众10000多人。为丰富广大群众对潮剧的爱好,1996年6月,组建首家民营潮剧团。1996年元月与8月,东山潮剧团两度应邀赴香港演出32场;12月,诏安县潮剧团亦赴 [[ 泰国 ]] 演出,一年之内,出访三次。1997年,4月与8月,诏安、平和、云霄三县潮剧团分别赴 [[ 新加坡 ]] 与香港地区演出一个月。 
现代,揭阳揭东小梅花潮剧团以及广东小百花潮剧团的成立都在努力把古老潮剧的艺术魅力向青少年传递,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其中小梅花还聘请著名潮剧演员林舜卿老师指导。
潮剧名家大师主要有方展荣、[[姚璇秋]]<ref>[http://www.xi-qu.com/chj/ds/12349.html 潮剧名家姚璇秋] 中国戏曲网;</ref>、范泽华、吴丽君、张长城、黄瑞英、黄盛典、陈学希、叶清发、[[刘小丽]]<ref>[http://www.xi-qu.com/chj/ds/12349.html 潮剧一级演员刘小丽] 中国戏曲网;</ref>、[[张怡凰]]<ref>[http://www.xi-qu.com/chj/ds/12349.html 潮剧一级演员张怡凰] 中国戏曲网;</ref>、吴奕敏、许笑娜、郑舜英、李玉兰、吴玲儿、郑健英、孙小华、王少瑜、林初发、黄映伟等等。<ref>[http://www.xi-qu.com/chj/ds/ 潮剧一级演员大全] 中国戏曲网;</ref>
 
 
==发展现状==
潮剧是中国古老戏曲存活于舞台的生动例证,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表。<ref>[http://www.hnchaoshang.com/news/show.aspx?id=666&nav=1 第八届潮剧开幕] 潮州网;</ref>
 
现形式的代表之一,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和较高的审美价值。1990年以后,潮剧受到市场经济的制约和多种现代文艺形式的冲击,投资减少,人才流失,艺术水平下降,优秀的传统表演艺术濒临灭亡,正处在艰难发展的状况之中,亟待保护和扶植。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潮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已在广州成立"[[广东省潮剧发展与改革基金会]]"。
 
2012年9月24日,第四届潮剧节在汕头开幕,潮剧向联合国申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一、古典表演艺术大量失传。新中国成立后发掘整理的传统锦出戏一百多个,“文革”后能上演和作为教学剧目的只剩三十多个,近年仅存十多个,且传授行当不全。
二、[[ 各类人才青黄不接。]] 生活条件艰苦,从事潮剧的人越来越少,近年潮剧在城市招生,报名人数寥寥无几。 <ref>[http://m.sohu.com/a/232993755_410834 广东百花潮剧院陈婷婷潮剧折子戏专场,错过了直播看这里!] 搜狐首页,发布时间;2018-05-26</ref>
三、身怀技艺的潮剧老艺人所存甚少,且年事已高,青年演员疲于农村演出,传承接济不上,有[[ 人去艺亡的危险]] 。<ref>[http://dp.pconline.com.cn/photo/list_4834959.html 潮剧选段抓拍] 摄影部落,发布时间;2018-01-29</ref>
==视频==
<center>'''潮剧《夫妻双挂帅》'''</center>
==视频==<center>{{#iDisplay:j05476jwbs7|780|460|qq}}
'''潮剧《夫妻双挂帅》'''
<center>
{{#iDisplay:j05476jwbs7|780|460|qq}}
</center>
<center>'''潮剧全剧《玉蝴蝶》澄海市潮剧团演出'''<center>{{#iDisplay:e0516r38fep|780|460|qq}}</center>
潮剧《龙井渡头》全剧<center>{{#iDisplay:t0828w6k1bae0516r38fep|780|460|qq}}</center>
<center>'''潮剧《龙井渡头》全剧'''</center>
{{#iDisplay:t0828w6k1ba|780|460|qq}}</center>
==参考资料==
33,573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