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1,639
次編輯
變更
观音传说
,→名号由来
==名号由来==
在早期的佛经中,多译自梵语「Avalokitasvara」,为「窥音」、「现音声 」,[[竺法护]][[和尚]]译为「光世音菩萨 」,[[南北朝]][[姚秦]]时的[[鸠摩罗什]][[法师]]译为「观世音菩萨」。
[[唐代]][[玄奘]]法师等译师们则译自梵语「Avalokiteśvara」为「观自在菩萨」。「Avalokita」为「观」,「iśvara」为「自在」,意为众生所见之主,故玄奘译为观自在菩萨,可见于今日的《[[般若心经]]》。玄奘法师《大唐西域记》: 「 阿缚卢枳低湿伐逻,唐言『观自在』,合字连声,梵语如上。分文散音,即『阿缚卢枳多』,译曰『观』,『伊湿伐逻』,译曰『自在』。 旧译为『光世音』或『观世音』,皆讹谬也。」
「观世音菩萨」从字面解释就是「观察世间声音」的[[菩萨]],出自《[[妙法莲华经]]》之《[[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若有无量百千万亿众生,受诸苦恼,闻是观世音菩萨,一心称名,观世音菩萨实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又说:「若有众生,多于淫欲,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欲。若多瞋恚,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瞋。若多愚痴,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