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0,317
次編輯
變更
天干地支
,無編輯摘要
'''天干地支'''简称为干支,是[[天干]]与[[地支]]的合称,源自中国远古时代对天象的观测。十干曰:阏逢、旃蒙、柔兆、强圉、 著 着 雍、屠维、上章、重光、玄黓、昭阳。十二支曰:困顿、赤奋若、摄提格、单阏、执徐、大荒落、敦牂、协洽、涒滩、作噩、阉茂、大渊献。
简化后的天干地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称为十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称为十二地支。
十天干和十二地支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两者按固定的顺序相互配合,组成了干支纪元法。天干地支的发明影响深远,至今依旧在使用天干地支,用于历法、术数、计算、命名等各方面。由两者经一定的[[组合 數學数学| 組 组 合方式]]搭配成六十对,为一个周期,循 環 环 往 復 复 ,称为'''[[甲子 (循 環环)|六十甲子]]'''或'''六十花甲'''。所以也用“甲子之年”或“花甲之年”来形容60岁的[[老年]]人。
古代[[中国]]用以记录年、月、日、时。[[日本]]、[[朝鲜]]、[[越南]]、[[琉球]]等[[汉字文化圈]]地区也曾跟随古代中国,使用干支来记录时间。
== 歷 历 史 ==[[考古]]发现,在[[商朝]]后期帝王[[帝乙]]时的一块[[甲骨]]上,刻有完整的六十甲子,可能是当时的[[日历]]。这也说明在商朝时已经开始使用干支纪日了。根据考证,[[春秋时期]][[鲁隐公]]三年二月己巳(公元前720年2月22日),曾发生一次[[日食]]。这是中国古代使用干支纪日的比较确切的证据。而使用[[皇帝]][[年号]][[纪年]]则始自[[汉武帝]][[太初 (西 漢汉)|太初]]年号。<ref>改订西汉新莽纪年表</ref>干支在古代称干枝,好比树干和树枝。
干支 在古代稱干枝,好比樹幹和樹枝<ref>[[s:白虎通/卷08#姓名]][[s:太平御覽/0362#名]]{{cite book |url = http://ctext.org/text.pl?node=53196&if=gb&show=parallel |title = 白虎通德論 |quote = 甲乙者,干也;子丑者,枝也。干為本,本質,故以甲乙為名也。}}</ref><ref>{{cite journal |title = 傣曆中的干支及其與漢曆的關係 |author=张公瑾 |journal=中央民族学院学报 |year=1977 |volume=1977年第04期 |quote = 干支在古代称干枝, 好比树干和树枝, 如《白虎通》中所载: “ 甲乙者干也, 子丑者卜也。” 在汉代还有称干支为母子的。 《淮南子‧天文訓》“數從甲子始,子母相求”}}</ref>。 干支曆 历 作为[[中国传统历法]],在古代中国一直使用,从未间断。因此对研究历史相 當 当 有帮助,便 於 于 推算-{}-历史时间。
== 干支循环 ==
|}
[[太平天国]]时,曾把“丑”改为“好”,“卯”改为“荣”;“亥”改为“开”<ref name="李崇智">{{Cite book zh | author = 李崇智 | title = 中国历代年号考 | format =| url =| date = 2004年12月 | publisher = 中华书局 | location = 北京 | id=ISBN 978-7-101-02512-5 | accessdate =|pages=233}}</ref> 。
== 干支纪年 ==
《[[s:御批歴代通 鑑輯覽_鉴辑览_(四 庫 库 全 書 书 本)/卷001#作甲子|御批歴代通 鑑輯覽鉴辑览]]》 載記载记[[ 軒轅黃 轩辕黄 帝]]「作甲子,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謂 谓 之 幹 干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謂 谓 之枝,枝 幹 干 相配以名,日而定之以 納 纳 音。」 創 创 立'''干支 紀 纪 年法''', 將 将 十天干和十二地支分 別組 别组 合起 來 来 ,共配成六十 組 组 ,用 來 来 表示年、月、日之次序,周而 復 复 始,循 環 环 使用。
干支纪年萌芽于[[西汉]],始行于[[王莽]],通行于东汉后期。[[汉章帝]][[元和 (东汉)|元和]]二年(公元85年),朝廷下令在全 國 国 推行[[四分 曆历]] 與 与 干支 紀 纪 年。可是,其实是类似的[[太岁纪年]],用[[太岁]]所在位置 來 来 纪年,干支只是用以表示[[十二辰]](把黄道附一周天分为十二等分);[[木星]](太岁)11.862年绕天一周,所以太岁约86年会多走过一辰,这叫做“超辰”。在[[颛顼 曆历]]上,西汉武帝[[太初 (汉)|太初]]元年(前104年)是太岁在[[丙子]],[[太初 曆历]]用超辰法改变为[[丁丑]]。[[汉成帝]]末年,由[[刘歆]]重新编订的[[三 統曆统历]]又 將 将 太初元年改变为[[丙子]],把太始二年(前95年)从[[乙酉]]改变为[[丙戌]]。而东汉的 曆學 历学 者没用超辰法。所以太岁纪年和干支纪年从太始二年表面一样。
干支纪年,一个[[周期]]的第一年为“[[甲子]]”(如[[黄巾起事]]口号为“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第二年为“[[乙丑]]”,依此类推,60[[年]]一个周期;一个周期完了重复使用,周而复始,循环下去。如1864年为甲子年,60年后的1924年同为甲子年;1865年为乙丑年,1925年同为乙丑年,依次类推。 這種 这种 作 記 记 法俗 稱為 称为 「天 運歲 运岁 次○○年」。
=== 西曆 公历 →干支 紀 纪 年 === 將西 将公 元 後 后 年分 減3 减3 ,再除以10,所得 餘數 余数 即 為 为 第 幾個 几个 天干( 餘0則視為 余0则视为 第10 個 个 ); 將西 将公 元 後 后 年分 減3 减3 ,再除以12,所得 餘數 余数 即 為 为 第 幾個 几个 地支( 餘0則視為 余0则视为 第12 個 个 )。*例如: 西 公 元1995年1995-3=1992,1992除以10的 餘數 余数 是2,所以是第2 個 个 天干——乙,1992除以12的 餘數 余数 是0,所以是第12 個 个 地支——亥,故 西 公 元1995年为乙亥年。*再如: 西 公 元1861年1861-3=1858,1858除以10的 餘數 余数 是8,所以是第8 個 个 天干——辛,1858除以12的 餘數 余数 是10,所以是第10 個 个 地支——酉,故 西 公 元1861年为辛酉年。
''' 西 公 元前纪年与干支纪年的换算表:'''
{| class="wikitable"
|-
|}
如: 西 公 元前155年
尾数5对应天干中的“丙”; 155除以12得余数11,对应地支中的“戌”。该年为丙戌年。
== 干支纪月 ==
史 書 书 中通常以序 數紀 数纪 月<ref name="中国古代天文历法常识" />,干支紀月除了'''月建'''(月支)之外,月干在研究中國歷史時並不普遍,而較常在計算[[八字]]時使用。月建於[[春秋時期]]即已可見<ref name="公农回傣彝藏佛历和儒略日对照表">{{cite book | title=公农回傣彝藏佛历和儒略日对照表(622-2050年) | publisher=科学出版社 | author=王焕春 等 编 | year=1991-12}}</ref> 。「以子建月」即以日南至的十一月 為 为 一年的 開 开 始。可能到了[[唐代]]才配上天干<ref name="春秋战国科技史">{{cite web | url=http://www.eywedu.com/zhongguolishi/mydoc017.htm | title=中国全史 第017卷 春秋战国科技史 史仲文 主编 | accessdate=2014-04-06}}</ref> 。
此外由 於 于 各帝王可能 採 采 用不同 曆 历 法,因此干支 紀 纪 月亦不 見 见 得 準確 准确 。例如[[三 國国]] 時 时 期,由 於于[[景初 曆历]]的使用,可能出 現 现 在不同 國 国 家, 卻 却 在不同日 換 换 月分的情 況 况 ;一 國 国 是初一,另一 國 国 是前一 個 个 月的月末,此 時 时 月干支即不同。
年上起月的歌 訣 诀 ,《五虎遁月歌》:甲己之年丙作初,乙庚之 歲 岁 戊 為頭 为头 ,丙辛 歲 岁 首 從 从 庚起,丁壬壬位 順 顺 流行,若 問 问 戊癸何方法,甲寅之上好推求。
具体的推算如下表<ref>{{cite book |author=林啓元 |title=中國陰陽日日對照萬年曆 |edition=1992年(民國八十一年)5月1日11版 |publisher=文林出版社出版、華成書局印行 |location=臺灣臺中市 |pages=第17、21頁 }}</ref> :
{| class=wikitable
!月地支||节气段||中气||近似夏 曆 历 月份||近似西历月份||甲或己年||乙或庚年||丙或辛年||丁或壬年||戊或癸年
|-
|寅月||[[立春]]至惊蛰前一日||[[雨水]]||正月||2月||丙寅月||戊寅月||庚寅月||壬寅月||甲寅月
== 干支纪日 ==
干支纪日,60[[日]]大致合2个月一个周期;一个周期完了重 複 复 使用,周而 復 复 始,循环下去。确定的文献指出干支纪日至少始于<ref>{{cite web | url=http://hi.baidu.com/fnxdaj/item/a5afc78e8fdee6d65e0ec1f6 | title=劉次阮《中國歷史日食典》:中國古代日食記錄_文史天地_百度空間 | accessdate=2013-02-13}} 如果該紀日干支與後世相連續的話,可以推出這一天對應於公元前720年2月22日。根據現代天文計算當天正好有日食發生,在魯都曲阜可見食分0 41,因此證實了這條記錄。這也是中國紀日干支連續性的最早的獨立證據。</ref> 《[[春秋 (史书)|春秋]]》所 記 记 ,[[鲁隐公]]三年夏历二月己巳日([[周平王]]五十一年,公元前720年2月22日)之[[日食]]<ref>*[http://zh.wikisource.org/wiki/%E6%98%A5%E7%A7%8B%E5%B7%A6%E6%B0%8F%E5%82%B3/%E9%9A%B1%E5%85%AC 春秋左氏傳/隱公] 三年,春,王二月,己巳,日有食之。</ref><ref>*[http://eclipse.gsfc.nasa.gov/SEpubs/5MCSE.html FIVE MILLENNIUM CANON OF SOLAR ECLIPSES: -1999 TO +3000]</ref> 。
因 為为[[儒略 曆历]]的平年有365日,而每4年一次,公元年能被4整除, 閏 闰 年有366日,平均一年365.25日,所以4年1461日和一甲子的60日,[[最小公倍 數数]]是29220日,合80年。 這 这 就是 說 说 , 過 过 了[[儒略 曆历# 羅馬 罗马 失 閏闰| 羅馬 罗马 失 閏闰]]之 後 后 ,每80年,干支 紀 纪 日 對應 对应 的儒略 曆 历 月日日期 會 会 反 復 复 一次循 環 环 。
因 為为[[格里 曆历]]的平年有365日,而每4年一次,公元年能被100但非400整除, 閏 闰 年有366日,平均一年365.2425日,所以400年146097日和一甲子的60日,最小公倍 數 数 是2921940日,合8000年。 這 这 就是 說 说 ,每80年,干支 紀 纪 日 對應 对应 的格里 曆 历 月日日期若 沒 没 有遇到能被100但非400整除的公元年, 會 会 反 復 复 一次循 環 环 ,但整 體 体 而言,假 設 设 未 來從 来从 不改格里 曆 历 ,每8000年,干支 紀 纪 日 對應 对应 的格里 曆 历 月日日期才 會 会 反 復 复 一次完整的循 環 环 。1912年([[中 華 华 民 國国]]元年)2月18日,合 農曆 农历 壬子年正月初一,以及9912年2月18日,都是“甲子日”。
=== 干支 紀 纪 日与西历换算 ===
===查表法===
{| class="wikitable" style="text-align:center"
:g = z = 1, 甲子
=== 干支 計 计 算日 數 数 ===由 於于[[ 華 华 夏 曆 历 法]]中每 個 个 月日 數 数 不定,且可能有 閏 闰 月,故若在史 書 书 中 記載 记载 「某年某月某日」在 計 计 算 經過 经过 的 時間長 时间长 度 時會 时会 非常麻 煩 烦 。而利用干支 計 计 日 則 则 可以方便地 計 计 算。
'''例:'''《史 記 记 ·秦始皇本 紀 纪 》 記載 记载 ,「(始皇)三十七年十月癸-{丑}-,始皇出 遊 游 。……七月丙寅,始皇崩 於 于 沙丘平 臺 台 。」秦 曆 历 每年十月 為歲 为岁 首,然 後 后 是十一月、十二月、一月……九月。 計 计 算此次出 遊 游 的 總 总 日期 數 数 。
'''解:''' 從 从 癸-{丑}-(第50日)到丙寅(第3日) 總 总 共是13日。所以 總 总 出 遊 游 日期 數 数 一定是60n+13。9 個 个 月大 約 约 是270日,但270日 並 并 不是60的倍 數 数 ,所以可以判 斷 断 有一 個閏 个闰 月; 從 从 而,n=5, 總 总 共出行10 個 个 多月,日期 數為313 数为313 天。
事 實 实 上,如果 換 换 算成 西曆 公历 , 則為 则为 前211年11月1日出 遊 游 ,前210年9月10日 駕 驾 崩,共313天。
== 干支 紀時 纪时 ==以12[[ 時 时 辰]] 為1 为1 日之 紀時 纪时 法,在[[周髀算 經经]]已有 雛 雏 型<ref name="午時三刻——古中國的時間制度">{{cite web| url=http://web1.nsc.gov.tw/ct.aspx?xItem=8605&ctNode=40&mp=1| title=午時三刻——古中國的時間制度| accessdate=2013-02-15| deadurl=yes| archiveurl=https://archive.is/20130418223755/http://web1.nsc.gov.tw/ct.aspx?xItem=8605&ctNode=40&mp=1| archivedate=2013-04-18}}</ref> 。干支 紀時 纪时 法 則 则 源起年代未明<ref name="中国古代天文历法常识">{{cite book | title=中国古代天文历法常识 | author=丁緜孙 | year=1989}}</ref> 。《史 記 记 ‧ 曆書 历书 》以十二支 紀時 纪时 ,可能到了[[唐代]]才 將 将 十二支配上十干<ref name="公农回傣彝藏佛历和儒略日对照表" /><ref name="春秋战国科技史" /> 。
以干支 紀時 纪时 ,60 時 时 辰合5日一 個週 个周 期;一 個週 个周 期完了重 複 复 使用, 週 周 而 復 复 始,循 環 环 下去。日上起 時 时 亦有歌 訣<ref name="三命通會">{{cite book | title=[[三命通會]]}} [http://guji.artx.cn/article/19651.html 卷二‧論遁月日時]诀
古歌曰:甲已之年丙作首,乙庚之 歲 岁 戊 為頭 为头 ,丙辛之 歲尋 岁寻 庚上,丁壬壬位 順 顺 行流,更有戊癸何 處 处 起?甲寅之上好追求。
遁 時 时 如甲子日子 時 时 生人即甲己, 還 还 加甲,便知子 時 时 乃甲子,丑 時 时 乃乙丑, 順 顺 行十二 時 时 。
古歌曰:甲己 還 还 加甲,乙庚丙作初,丙辛 從 从 戊起,丁壬庚子居,戊癸何方 發 发 ?壬子是直途。</ref><ref>{{cite book | title=五鼠遁訣}} 甲己還加甲,乙庚丙作初;丙辛從戊起,丁壬庚子居;戊癸何方發,壬子是真途。</ref>。 下表列出日天干和 時 时 辰地支 構 构 成的 時 时 辰干支,以[[UTC+8]] 為準<ref>{{cite book |author=林啟元 |title=中國陰陽日日對照萬年曆 |edition=1992年(民國八十一年)5月1日11版 |publisher=文林出版社出版、華成書局印行 |location=臺灣臺中市 |pages=第23、24頁 }}</ref> 为准 :
{| class=wikitable
! 時 时 辰地支||[[UTC+8]]||甲或己日||乙或庚日||丙或辛日||丁或壬日||戊或癸日
|-
|子 時时||23 時 时 至1 時时||甲子 時时||丙子 時时||戊子 時时||庚子 時时||壬子 時时
|-
| -{zh-hans:丑;zh-hk:丑;zh-tw:丑;}- 時时||1 時 时 至3 時时||乙丑 時时||丁丑 時时||己丑 時时||辛丑 時时||癸丑 時时
|-
|寅 時时||3 時 时 至5 時时||丙寅 時时||戊寅 時时||庚寅 時时||壬寅 時时||甲寅 時时
|-
|卯 時时||5 時 时 至7 時时||丁卯 時时||己卯 時时||辛卯 時时||癸卯 時时||乙卯 時时
|-
|辰 時时||7 時 时 至9 時时||戊辰 時时||庚辰 時时||壬辰 時时||甲辰 時时||丙辰 時时
|-
|巳 時时||9 時 时 至11 時时||己巳 時时||辛巳 時时||癸巳 時时||乙巳 時时||丁巳 時时
|-
|午 時时||11 時 时 至13 時时||庚午 時时||壬午 時时||甲午 時时||丙午 時时||戊午 時时
|-
|未 時时||13 時 时 至15 時时||辛未 時时||癸未 時时||乙未 時时||丁未 時时||己未 時时
|-
|申 時时||15 時 时 至17 時时||壬申 時时||甲申 時时||丙申 時时||戊申 時时||庚申 時时
|-
|酉 時时||17 時 时 至19 時时||癸酉 時时||乙酉 時时||丁酉 時时||己酉 時时||辛酉 時时
|-
|戌 時时||19 時 时 至21 時时||甲戌 時时||丙戌 時时||戊戌 時时||庚戌 時时||壬戌 時时
|-
|亥 時时||21 時 时 至23 時时||乙亥 時时||丁亥 時时||己亥 時时||辛亥 時时||癸亥 時时
|}
[[宋代]] 記時 记时 辰已有「初」、「正」之分<ref name="中国古代天文历法常识" /><ref>《寶祐四年會天曆》</ref><ref name="術學公共常識與八字大運排法">{{cite web | url=http://blog.yam.com/eightwords/article/22289087 | title=樂天知命-八字研究所: 第二章 術學公共常識與八字大運排法 | accessdate=2013-02-15}}</ref>。如23 時為 时为 「子初」,0 時為 时为 「子正」。 並 并 可配合[[刻]]使用,如「己初初刻」、「子正四刻」、「寅初四刻 」。 [[隋]]後普遍行百刻制,每天100刻<ref>{{cite web| url=http://dict.74ch.com/18d55.html| title=一刻| accessdate=2013-02-15| deadurl=yes| archiveurl=https://archive.is/20130424192444/http://dict.74ch.com/18d55.html| archivedate=2013-04-24}}</ref>。至[[順治]]二年(公元1645年)頒行[[時憲曆]]後,改為日96刻,每時辰八刻(初初刻、初一刻、初二刻、初三刻、正初刻、正一刻、正二刻、正三刻)<ref>{{cite web | url=http://yywz.snnu.edu.cn/show.aspx?id=697&cid=26 | title=「時辰」、「刻」與「小時」 | accessdate=2013-02-15 |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20305173954/http://yywz.snnu.edu.cn/show.aspx?id=697&cid=26 | archive-date=2012-03-05 | dead-url=yes }}</ref><ref name="午時三刻——古中國的時間制度" />。自此每刻15分,無「四刻」之名。 從前一日23時到凌晨1時叫作[[子 (地支)|子]],繼續下去,丑、寅……從11時至13時叫作[[午]]。所以現代,半夜0時叫「[[子夜]]」,白畫12時叫「[[中午]]」。中午之前叫「[[上午]]」,中午之後叫「[[下午]] 」。
从前一日23时到凌晨1时叫作[[子 (地支)| 子 平八字 ]],继续下去,丑、寅……从11时至13时叫作[[午]]。 所 採用的日是取用太陽過天底作為計算基礎的 以现代,半夜0时叫「[[子夜]]」,白画12时叫「[[中午]]」。中午之前叫 「 日曆日/陽曆日 [[上午]] 」, 其換日點是子正/0時 中午之后叫「[[下午]]」 。
=== 紫微斗數所採用的陰曆 子初分日问题 ===在中国[[天文]]星象以及[[历法]]计算上,皆以子正0时分日;造成前一日深夜23时至0时('''夜子时''')出 生 者与当 日 是取用月 凌晨0时至1时('''早子时''')出生者虽具有 相 變化計算而得 同时干支,却为不同日干支的特殊情况,或存有命盘不连续性 的 「月曆 问题。因之该如何处理子初出生者(是以子初、抑或子正换 日 /陰曆 柱),仍有很大争议。自古虽有取子正分 日 」 者 , 其換 亦有当以子初分日之论;甚或认为[[徐子平]]四柱八字以子正分 日 點是 、紫微斗数以 子初 /23時。</ref> 分日者 。
== 陰陽 阴阳 五行 說说==
*五行相 剋 克 :金 剋 克 木,木 剋 克 土,土 剋 克 水,水 剋 克 火,火 剋 克 金。
*五行相生: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
五行中每一行都有不同性能。「木曰曲直」,意思是木具有生 長 长 、升 發 发 之特性;「火曰炎上」,是火具有 發熱 发热 、向上之特性;「土曰稼 牆 墙 」,是指土具有 種 种 植[[ 莊 庄 稼]],生化 萬 万 物之特性;「金曰 從 从 革」,是金具有 肅殺 肃杀 、 變 变 革之特性;「水曰 潤 润 下」,是水具有滋 潤 润 、向下之特性。古人基 於 于 此 種認識 种认识 , 將 将 宇宙 間 间 各 種 种 事物分 別歸屬於 别归属于 五行,因此在概念上,已 經 经 不是木、火、土、金、水本身,而是一大 類 类 在特性上可相比 擬 拟 之各 種 种 事物、 現 现 象所共有之抽象性能。
; 十干
[[ 陰陽阴阳]][[五行]]是 針對针对'''十干'''表示命 運 运 的 說 说 法,用了五行([[木]]、[[火]]、[[土]]、[[金]]、[[水]]) 與陰陽 与阴阳 ( 陽為 阳为 兄、 陰為 阴为 弟)配 對 对 。
{|class="wikitable" style="text-align:center"
|-
!rowspan=2|十干
!rowspan=2|[[普通 話 话 拼音]]! rowspan="2" |[[ 粵 粤 拼]]!colspan=3|[[日 語语]]!rowspan=2|[[朝鲜 語语|韩国 語语]]!rowspan=2|[[越南 語语]]!rowspan=2|本 義<ref>{{ja}}参考文献:{{lang|ja|『中国的実在観の研究』}}(著:[[木村英一]])、{{lang|ja|『中国上代陰陽五行思想の研究』}}(著:[[小林信明]])、{{lang|ja|『宋代易学の研究』}}(著:[[今井宇三郎]])</ref>义!rowspan=2| 陰陽 阴阳 五行
|-
![[音 讀读]]!![[ 訓讀训读]]!!意思
|-
|[[甲 (天干)|甲]]
|lang="kr"|갑<br>gap
|lang="vi"|giáp
|植物的芽生 長 长 、象 徵 征 芽 鱗 鳞 的豆芽| 陽 阳 木
|-
|[[乙]]
|lang="kr"|을<br>eul
|lang="vi"|ất
| 陽氣還 阳气还 未 來臨 来临 ,需要等待的地方| 陰 阴 木
|-
|[[丙]]
|lang="kr"|병<br>byeong
|lang="vi"|bính
| 陽氣 阳气 的 發揚发扬| 陽 阳 火
|-
|[[丁 (天干)|丁]]
|lang="kr"|정<br>jeong
|lang="vi"|đinh
| 陽氣 阳气 的充溢| 陰 阴 火
|-
|[[戊]]
|lang="kr"|무<br>mu
|lang="vi"|mậu
|和“茂”相通、由 陽氣區 阳气区 分繁 榮荣| 陽 阳 土
|-
|[[己 (天干)|己]]
|lang="kr"|기<br>gi
|lang="vi"|kỷ
|和 紀 纪 相通、有防止分散的作用| 陰 阴 土
|-
|[[庚]]
|lang="kr"|경<br>gyeong
|lang="vi"|canh
| 結實 结实 、形成、 陰 阴 化的 階 阶 段| 陽 阳 金
|-
|[[辛 (天干)|辛]]
|lang="kr"|신<br>shin
|lang="vi"|tân
|加 強 强 由 陰 阴 的控制| 陰 阴 金
|-
|[[壬]]
|lang="kr"|임<br>im
|lang="vi"|nhâm
|和“妊”相通,在下孕育 陽氣阳气| 陽 阳 水
|-
|[[癸]]
|lang="kr"|계<br>gye
|lang="vi"|quý
|和“揆”一 樣 样 ,把 沒 没 有生命的 殘 残 物清算| 陰 阴 水
|}
; 十二支
'''十二支'''皆有相 對應 对应 的五行。[[四季]]所 對應 对应 的五行 為 为 :[[春季]] 為 为 木、[[夏季]] 為 为 火、[[秋季]] 為 为 金、[[冬季]] 為 为 水,土 則 则 是 對應 对应 各季 節 节 的最 後 后 一 個 个 月分,用 於 于 表示[[季节]] 轉換 转换 。
{|class="wikitable" style="text-align:center"
|-
!rowspan=2|十二支
!rowspan=2|[[普通 話 话 拼音]]
! rowspan="2" |[[粤拼]]
!colspan=2|[[日 語语]]!rowspan=2|[[朝鲜 語语|韩国 語语]]!rowspan=2|[[越南 語语]]
!rowspan=2|四季
!rowspan=2| 陰陽 阴阳 五行
|-
![[音 讀读]]!![[ 訓讀训读]]
|-
|[[子 (地支)|子]]
|lang="vi"|sửu
|冬季
| 陰 阴 土
|-
|[[寅]]
|lang="vi"|dần
|春季
| 陽 阳 木
|-
|[[卯]]
|lang="vi"|mão
|春季
| 陰 阴 木
|-
|[[辰]]
|lang="vi"|thìn
|春季
| 陽 阳 土
|-
|[[巳]]
|lang="vi"|tỵ
|夏季
| 陰 阴 火
|-
|[[午]]
|lang="vi"|ngọ
|夏季
| 陽 阳 火
|-
|[[未]]
|lang="vi"|mùi
|夏季
| 陰 阴 土
|-
|[[申 (地支)|申]]
|lang="vi"|thân
|秋季
| 陽 阳 金
|-
|[[酉]]
|lang="vi"|dậu
|秋季
| 陰 阴 金
|-
|[[戌]]
|lang="vi"|tuất
|秋季
| 陽 阳 土
|-
|[[亥]]
|}
== 方位和角度 ==
干支可以表示[[方位]]和[[角度]]。
* 方位:正[[北]]亦称「[[子 (地支)|子]]」,正[[南]]亦称「[[午]]」,正[[ 東东]]亦称「[[卯]]」,正[[西]]亦称「[[酉]]」。* 角度:「子」 為0 为0 度或360度,要放在30度十二地支。「[[丑]]」 為30 为30 度,「[[寅]]」 為60 为60 度,「卯」 為90 为90 度,「[[亥]]」 為330 为330 度。 == 參考文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