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手球

增加 3,601 位元組, 4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手球'''是手球運動或手球比賽的簡稱;也指手球比賽中的用球,但在這裡它代表前者。標準的手球比賽由兩隊各派七名參與…”
'''手球'''是手球運動或手球比賽的簡稱;也指手球比賽中的用球,但在這裡它代表前者。標準的手球比賽由兩隊各派七名參與,包括六名普通球員及一名守門員,在長40公尺,寬20公尺的球場上互相對抗、互相進攻。比賽目的是盡量將手球射入對方的球門內,每射入一球就可以得到1分,當比賽完畢後,得分最多的一隊則代表勝出。

==發展歷史==
===起源===
手球運動是在1898年由[[丹麥]]人霍爾格·尼爾森([[丹麥語]]:Holger Nielson)所創,他利用室內場地首創「七人制手球」,比賽方式為在室內場地兩端各置一球門,雙方各派七名球員以手進行傳接球及射門。尼爾森在1906年制定手球規則,並在[[北歐]]各國推展此項運動<ref>[http://www.handball.org.hk/v6/b5/p/fixed_content.php?ARF_id=2 手球歷史篇] {{webarchive|url=https://archive.is/20120804140827/http://www.handball.org.hk/v6/b5/p/fixed_content.php?ARF_id=2 |date=2012-08-04 }} 中國香港手球總會網頁 2009-09-08</ref>。

同時間,在[[德國]]也有一項類似手球的運動,稱為「[[門球]]」;該運動由德國體育教師海澤爾({{lang-de|Max Heiser}})專為女子設計,球員不許身體相互接觸,形式與現代手球相似。1919年,另一位德國體育教師卡爾·舍倫茨({{lang-de|Karl Schelenz}})改進了海澤爾的設計,參考了門球規則制定「十一人制手球([[室外手球]])」的規則(如採用較小的球、規定持球者傳球前可走三步、雙方可作身體接觸等),並在歐洲各地極力推廣。自此,手球成為歐洲地區(尤其是[[斯堪的納維亞半島]]一帶)極為風行的一項運動<ref>[http://handball.sport.org.cn/gzzs/sqzs/2004-06-24/57037.html 世界手球运动概况] 中國手球協會網頁 2009-09-08</ref>。

1928年,國際業餘手球聯合會({{lang|en|IAHF}})成立,並負責在[[1936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德國柏林奧運會]]舉辦了首次的[[1936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手球比賽|手球比賽項目]]([[室外手球|十一人制手球]]);其後,為慶祝聯合會成立十周年,又在1938年創辦了[[世界男子手球錦標賽]]。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歐洲成為主要戰場,手球的推廣才暫告中斷<ref name="History">[http://www.ihf.info/TheIHF/Profile/tabid/74/Default.aspx History of the International Handball Federation]{{en}}</ref>。

===近代發展===
戰後,[[国际手球联合会]](IHF)於1946年7月11日在[[丹麥]]首都[[哥本哈根]]成立,創始會員包括[[丹麥]]、[[瑞典]]、[[法國]]、[[荷蘭]]、[[挪威]]、[[波蘭]]及[[瑞士]]。联合会開始大力推廣「七人制手球」,「十一人制手球」自此逐漸式微<ref name="History"/>。

国际手球联合会自1954年起續辦[[世界男子手球錦標賽]],並將之發展為國際手球最高水平的賽事;比賽每4年(有時3年)舉辦一次,至1995年改為每兩年舉辦一次;而[[世界女子手球錦標賽]]則在1957年創辦,同為國際女子手球運動最高水平的賽事。此外,1972年[[1972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德國慕尼黑奧運會]]首度將七人制手球列為男子組之正式競賽種類,而1976年[[1976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加拿大蒙特婁奧運會]]更增列女子手球比賽。目前,手球運動正式成為國際性的運動項目,全球已有183個國家參與手球運動,更有達800,000支隊伍參與其中<ref name="History"/>。
22,071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