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言必信,行必果

增加 5,740 位元組, 4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File:言必行,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1.jpg|缩略图|右|[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75623669646&di=21b7907…”
[[File:言必行,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1.jpg|缩略图|右|[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75623669646&di=21b7907401c4b729f3cb27e48ab34259&imgtype=0&src=http%3A%2F%2Fpic.ikafan.com%2Fimgp%2FL3Byb3h5L2h0dHAvaW1hZ2UxMDQuMzYwZG9jLmNvbS9Eb3dubG9hZEltZy8yMDE3LzAzLzE0MTUvOTM4NzE4NTRfNw%3D%3D.jpg 原图链接][http://www.cc362.com/content/R13qr2wkp3.html 来自于网络图片]]]
“'''言必信,行必果'''”出自《[[论语·子路]]》篇,这一回,[[孔子]]高徒[[子贡]],向孔子问士,也就是问:什么才是真正的读书人<ref>[http://www.sohu.com/a/320082102_100102324 言必信,行必果],搜狐,2019-06-12</ref>。

[[孔子]]呢,做学问是非常厉害的,将这个问题分成三类,他认为,士一共有三等:

'''上等:行已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

做事知道羞耻,出行能不辱君命,这是上士;

'''中等: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

宗族里的人称赞他孝顺父母,乡亲们也称赞他尊敬兄长,这是中士。

话说到这里,[[子贡]]还不知足,又问:再次一等呢。

于是,[[孔子]]的这句名言出来了,什么名言,孔子说:

'''曰:“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

说到一定做到,做事一定坚持到底,不问是非的固执己见,简直就是个顽固不化的小人!如果你非要问的话,这样的人只能算作第三类,勉强也算个士,不过比起前两类,那可差的太远了。

瞧见了吗,孔子的意思是,这样的人就是顽固不化、固执己见的小人,要不是子贡非要继续问下去,估计这类人,孔子是提都不愿提的。

说道这里,大家要问了,就算是这样,小编你也不能说这句话不是夸奖人吧,信守承诺分明是我国的传统美德,那我们下面再来看一下例证,‘小人’这个词在《[[论语]]》里简直是反面教材啊<ref>[https://so.gushiwen.org/guwen/book.aspx?b=%E8%AE%BA%E8%AF%AD 论语],古诗文网</ref>。

*子曰子夏:汝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
*子日:唯小人与妇人难养也,近之不逊,远之则怒。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曰:“吾不如老圃。”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子曰:“君子易事而难说也。说之不以道,不说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小人难事而易说也。说之虽不以道,说也;及其使人也,求备焉。”
*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也正因为孔子特别看不起这类人,所以后世孟子还在《[[孟子·离娄章句下]]》中补充说:

'''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

通达的人说话不一定句句守信,做事不一定非有结果,只要合乎道义就行。

再让我们来看两则孔子的故事。

孔子带着弟子们周游列国找工作的时候,在[[匡地]]差点被人打,幸亏孔子风轻云淡地弹奏了一曲,把匡人赶走,然后带着弟子们继续前进。孔子一行刚离开匡地,到了[[蒲地]],又被人围住了。原来蒲地一个贵族反叛了[[卫灵公]],害怕孔子回去报信,就把他们都抓起来。这时,那个带来五辆车马的公良孺,带人同蒲人打了起来。双方势均力敌僵持不下,最后决定谈判,蒲人要求孔子承诺不回[[卫国]],孔子答应不回卫国,最终得以脱身。

一脱离险境,孔子就命令马上向[[卫国]]国都[[帝丘]]前进。[[子贡]]不解地问,和约上不是规定不能去卫国吗?孔子说,那是在被要挟的情况下签订的,神是不会信的。言下之意是,所谓的外交辞令都是一些骗人的鬼话。由此可见,孔子是个相当灵活的人,他身上既有“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决绝,又有“无可无不可”的灵活,他绝不会死守诚信的教条,而让自己置于危险境地。

其实,孔子不赞成“头撞南墙终不悔”的“一根筋”。在《论语》中,有一个特别直爽守信的人,叫[[微生高]]。孔子曾经批评过他,说“孰谓微生高直?或乞醯焉,乞诸其邻而与之”。意思是,“谁说微生高这个人直爽呀?有人向他讨点醋,他不明说自己没有,却到邻居家去要了点醋给人”。微生高和一个姑娘相约在河边见面,结果姑娘没来,洪水来了。直爽守信的微生高先生不肯爽约,就抱着河边的柱子,直到洪水淹没了他的头顶,姑娘也没有来。

这两个故事说明孔子,绝对不是知其不可而为之的一根筋,在他身上,有着无可无不可的灵活与变通。再次佐证了“言必信,行必果”其实不是夸奖别人的<ref>[https://www.360kuai.com/pc/9b42167465b2fd4c2?cota=3&kuai_so=1&sign=360_57c3bbd1&refer_scene=so_1 孔子为何骂“言必信,行必果”的人是小人?这与儒家的诚信矛盾吗],快资讯,2019-12-04</ref>。
=== 论语_言必信,行必果 ===
{{#iDisplay:n0149w32jko|640|360|qq}}
==参考资料==
17,893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