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44
次編輯
變更
夏曾佑
,→人物简介
}}
== 人物简介 ==
<p style="text-indent:2em;"> [[ 光绪 ]] 十六年(1890年)进士。曾官礼部主事、泗州知州,充两江总督文案。入民国,一度退居,后曾任教育部社会教育司司长、北平图书馆馆长。早年,曾与梁启超、谭嗣同交往密切,在一起研讨“新学”,参加改良派维新活动。</p><p style="text-indent:2em;">1896年(光绪二十二年)和汪康年、梁启超等人在上海创办《时务报》,宣传“变法图存”。年底,又与严复在天津创办《国闻报》,积极宣传 [[ 西方资产阶级 ]] 的学术文化和政治思想,鼓吹变法维新,对戊戌变法起了推动作用。变法失败后,《国闻报》被迫停刊,思想消沉,在政治上靠近洋务派。</p><p style="text-indent:2em;">1899年(光绪二十五年)底,出任 [[ 安徽 ]] 祁门知县,任期满后寓居 [[ 上海 ]] 。不久,被任直隶知州。</p>
<p style="text-indent:2em;">1902年(光绪二十八年)因母丧未就任,居上海。在此期间,从事中国古代史的研究。</p>
<p style="text-indent:2em;">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清政府“预备立宪”,指派载泽等五大臣出洋考察,夏为随员之一。</p>
<p style="text-indent:2em;">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赴日考察回国后,任泗州知州、两江总督署文案,曾撰文为清政府“立宪”制造舆论。</p>
<p style="text-indent:2em;"> [[ 辛亥革命 ]] 后,任北洋政府教育部社会教育司司长,后调任 [[ 北京 ]] 图书馆馆长。</p>
<p style="text-indent:2em;">著有《最新中学中国历史教科书》,后改名《中国古代史》,阐扬教育的作用,虽仅写到隋代,但书用章节体编写,突破传统的编撰方法,依据历史的进化和演变,把中国历史划分为三大时期,被人称为中国近代史学史上“第一部有名的新式通史”。此外,他对今文经学、佛学均有较深研究,也能作诗。</p>
<p style="text-indent:2em;">民国初,曾参与发起“孔教公会”。 </p>
== 作品 ==
<p style="text-indent:2em;">他用进化论观点研究中国古代史,所著的《中国历史教科书》颇有影响。胡适读过该书之后,“深佩夏先生之功力见地”(胡适日记1930年8月14日)。鲁迅评价说:“我们不必看他另外的论文,只要看他所编的两本《中国历史教科书》,就知道他看中国人有怎样地清楚”。(《谈所谓“大内档案”》,收于《而已集》)。今人评价为“20世纪新式中国通史的第一部成名作”(《中国通史编纂百年回顾》作者:王家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