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显克维支

增加 24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亨利克·显克维支''', [[ 兰19 兰]]19 世纪[[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代表作有通讯集《旅美书简》,历史小说三部曲《火与剑》、《洪流》、《伏沃迪约夫斯基先生》;历史小说《十字军骑士》。
显克维支出身于贵族家庭。中学毕业后,进入[[华沙高等学校]]语文系学习,后因不满沙俄政府对学校的钳制愤然离校。1872年起任《波兰报》记者。大学时期即开始写作,是具有[[民主主义]]和[[爱国主义]]思想的[[现实主义]]作家,素有"波兰语言大师"之称。1896年,显克维支又完成了反映古罗马暴君[[尼禄]]的覆灭和早期[[基督教]]兴起的长篇历史小说《你往何处去》,1905年他因这部作品荣获[[诺贝尔文学奖]]。
1883年3月,发表小说《酋长》。5月,长篇历史小说《火与剑》开始在华沙的《言论报》(2日)和克拉科夫的《时代报》(3日)上连载。年底,《火与剑》第一、第二部由《言论报》社出版单行本。
1884年3月,陪同生病的妻子到 [[ 意大利 ]] 治疗。5月,显克维支一家来到巴黎。7月,《火与剑》出版第二版,3000本很快被抢购一空,在读者中间引起强烈反响。10月,开始写作长篇历史小说《洪流》。12月,《洪流》开始在《言论报》(从1884年12月23日到1886年9月10日止)、《时代报》(从1884年12月24日到1886年9月2日)和《波兹南日报》(从1884年12月25日到1886年9月7日)上连载。
1885年1月中至2月中,访问圣雷谟。继续写作《洪流》。5月,回到华沙。6月,陪同妻子到 [[ 德国 ]] 赖兴哈尔疗养,在精心照顾病妻的同时,继续写作《洪流》。11月底,到达卡邓勒格本休养。卡邓勒格本后来成了显克维支最喜爱的疗养地,几乎每年都要到该地去休养一段时期。
1886年2月,写完《洪流》第四部后,到立陶宛访问了数日。2月底,会见 [[ 丹麦 ]] 文学批评家勃兰兑斯。8月21日,写完《洪流》。10月6日,离开克拉科夫,途经布加勒斯特、瓦尔纳到达土耳其。11月10日,离开土耳其,乘轮船到希腊雅典访问两周。11月28日,从希腊来到那不勒斯访问,参观了维苏威火山、庞贝遗址。后经罗马、佛罗伦萨、维也纳、克拉科夫回到华沙。
1887年 1月中旬,被选为当代小说评判委员会委员。《火与剑》被译成法文,在 [[ 法国 ]] 出版。2月,开始构思长篇历史小说《伏沃迪约夫斯基先生》。6月2日开始,《言论报》、《时代报》和《波兹南日报》刊载《伏沃迪约夫斯基先生》。6月中旬辞去《言论报》主编职务。11月,当选为[[国际文学协会]]的名誉主席。
1888年5月,完成《伏沃迪约夫斯基先生》。8月,写作小说《第三个女人》。9月17日,到 [[ 西班牙 ]] 访问,历时四十天,写出《斗牛》一文。12月初,收到一笔一万五千卢布的汇款,汇款单上写着"[[米哈尔·伏沃迪约夫斯基]]寄给亨利克·显克维支"。显克维支后来将这笔巨款作为"文学基金",资助了不少作家和艺术家。
1889年2月,写出论文《论历史小说》,与勃兰兑斯进行论争。7月底,开始写作《毫无准则》。
2,34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