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34
次編輯
變更
李重福
,'''李重福'''({{bd|680年||710年|9月10日|catIdx=L}}),[[唐中宗]][[李显]]的[[庶长子]]<ref>《旧唐书》作次子,当是李显为太子时的[[妾室]]所生,但从史料推出的生年来看,李重福年长于《旧唐书》所称的长子李重润。</ref>,母不详。
虽是长子,但并不受中宗喜爱。683年,中宗即位前,李重福就被封为'''唐昌王''',次年,李显被[[武则天|武太后]](后世史称[[武则天]])所废,其嫡长子[[李重照]]本为[[唐高宗]][[皇太孙]],也被废为[[庶人]]。李重福是否被废不详。武则天再次立李显为太子后,[[圣曆]]三年(700年)徙封李重福'''平恩王''',[[长安 (年号)|长安]]四年(704年)进封'''谯王'''。[[神龍 (年號)|神龙]]元年,中宗复位。李重福的正妃是[[张易之]]的外甥女。此前在701年,[[韦皇后]]独子[[李重润]](即李重照,避讳武则天名[[武曌]]而改名)与妹妹、妹夫议论张易之、[[张昌宗]]兄弟而被祖母武则天处死。而李重福夫妇都被[[嫡母]]韦皇后所讨厌,韦皇后诬陷称李重润之死系李重福与张易之兄弟所诬陷,中宗贬李重福为[[濮州]](今[[山东]][[鄄城]])员外[[刺史]],徙[[合州|合]](今[[重庆]][[合川]])、[[均州|均]](今[[湖北省]][[十堰市]])二州,并不让李重福领事,且屡次大赦天下都不赦免李重福。李重福上表哀求,无果。
710年,中宗驾崩,韦-{后}-临朝,立中宗少子[[李重茂]]为帝,命左监门大将军兼内侍[[薛思简]]等率兵五百人驰驿戍均州,以防备李重福。后[[李隆基]]、[[太平公主]]政变杀韦-{后}-,李隆基派十道使赍玺书宣抚,去均州安抚李重福。后来李隆基和太平公主拥立[[唐睿宗]]復位,睿宗下诏李重福徙[[集州 (北周)|集州]](今[[四川]][[南江县|南江]])。未及行,张灵均劝说李重福以中宗子身份夺取帝位。张灵均和[[秘书少监]][[郑愔]]合谋,聚集数十人。郑愔新贬[[沅州]]刺史,留在洛阳等候李重福,为李重福草诏,立李重福为帝,改元[[中元克復]],尊睿宗为皇季叔,被废的李重茂为皇太弟(李重福可能无子),郑愔为左丞相知内外文部尚书知吏部事,意欲恢复中宗一系的皇统。李重福潜募勇士,和张灵均潜入东都[[洛阳]],在郑愔安排下住在驸马都尉[[裴巽]]府上,意欲发左右屯营兵袭杀洛阳留守,占据东都。事情败露,[[侍御史]][[李邕]]闭城据守,左右屯营兵乱箭射向李重福,李重福攻左掖门也未能攻克,只得遁去藏匿。次日,搜索李重福的军队接近李重福藏身之处,李重福投[[大运河|漕渠]]而死,年三十一,遭碎尸。追废为[[庶人]],诏以三品礼葬。
虽是长子,但并不受中宗喜爱。683年,中宗即位前,李重福就被封为'''唐昌王''',次年,李显被[[武则天|武太后]](后世史称[[武则天]])所废,其嫡长子[[李重照]]本为[[唐高宗]][[皇太孙]],也被废为[[庶人]]。李重福是否被废不详。武则天再次立李显为太子后,[[圣曆]]三年(700年)徙封李重福'''平恩王''',[[长安 (年号)|长安]]四年(704年)进封'''谯王'''。[[神龍 (年號)|神龙]]元年,中宗复位。李重福的正妃是[[张易之]]的外甥女。此前在701年,[[韦皇后]]独子[[李重润]](即李重照,避讳武则天名[[武曌]]而改名)与妹妹、妹夫议论张易之、[[张昌宗]]兄弟而被祖母武则天处死。而李重福夫妇都被[[嫡母]]韦皇后所讨厌,韦皇后诬陷称李重润之死系李重福与张易之兄弟所诬陷,中宗贬李重福为[[濮州]](今[[山东]][[鄄城]])员外[[刺史]],徙[[合州|合]](今[[重庆]][[合川]])、[[均州|均]](今[[湖北省]][[十堰市]])二州,并不让李重福领事,且屡次大赦天下都不赦免李重福。李重福上表哀求,无果。
710年,中宗驾崩,韦-{后}-临朝,立中宗少子[[李重茂]]为帝,命左监门大将军兼内侍[[薛思简]]等率兵五百人驰驿戍均州,以防备李重福。后[[李隆基]]、[[太平公主]]政变杀韦-{后}-,李隆基派十道使赍玺书宣抚,去均州安抚李重福。后来李隆基和太平公主拥立[[唐睿宗]]復位,睿宗下诏李重福徙[[集州 (北周)|集州]](今[[四川]][[南江县|南江]])。未及行,张灵均劝说李重福以中宗子身份夺取帝位。张灵均和[[秘书少监]][[郑愔]]合谋,聚集数十人。郑愔新贬[[沅州]]刺史,留在洛阳等候李重福,为李重福草诏,立李重福为帝,改元[[中元克復]],尊睿宗为皇季叔,被废的李重茂为皇太弟(李重福可能无子),郑愔为左丞相知内外文部尚书知吏部事,意欲恢复中宗一系的皇统。李重福潜募勇士,和张灵均潜入东都[[洛阳]],在郑愔安排下住在驸马都尉[[裴巽]]府上,意欲发左右屯营兵袭杀洛阳留守,占据东都。事情败露,[[侍御史]][[李邕]]闭城据守,左右屯营兵乱箭射向李重福,李重福攻左掖门也未能攻克,只得遁去藏匿。次日,搜索李重福的军队接近李重福藏身之处,李重福投[[大运河|漕渠]]而死,年三十一,遭碎尸。追废为[[庶人]],诏以三品礼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