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端方

增加 15,565 位元組, 4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Infobox person | 姓名 = 托忒克·端方 |圖片 = File:托忒克·端方.gif|缩略图|居中|托忒克·端方|250px|[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
{{Infobox person
| 姓名 = 托忒克·端方
|圖片 = [[File:托忒克·端方.gif|缩略图|居中|托忒克·端方|250px|[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74051595340&di=f620b271a5ec321d2ad0017a1788d6a7&imgtype=0&src=http%3A%2F%2Fimg1.cache.netease.com%2Fcatchpic%2F1%2F15%2F150659C3B17087D1D1683CFCB37B47CB.gif 原图链接][https://image.baidu.com/search/redirect?tn=redirect&word=j&juid=A9C269&sign=ckbiaicwca&url=http%3A%2F%2Fnews.163.com%2F11%2F0920%2F22%2F7EE8A5AP00014L0H.html&bakfurl1=http%3A%2F%2Fp.freep.cn%2Fshownews1049003.html&bakfurl2=http%3A%2F%2Fnews.timedg.com%2F2011-09%2F20%2F6374509.shtml&objurl=https%3A%2F%2Ftimgsa.baidu.com%2Ftimg%3Fimage%26quality%3D80%26size%3Db9999_10000%26sec%3D1574051595340%26di%3Df620b271a5ec321d2ad0017a1788d6a7%26imgtype%3D0%26src%3Dhttp%253A%252F%252Fimg1.cache.netease.com%252Fcatchpic%252F1%252F15%252F150659C3B17087D1D1683CFCB37B47CB.gif 图片来源于百科网]]]
|圖片尺寸 =
| 圖像說明 =
| 出生日期 = 1861年
| 國籍 = 中国清朝
| 别名 = 字午桥
| 職業 = 清朝大臣、金石学家
| 知名原因 = 中国新式教育的创始人之一
| 知名作品 = 《陶斋吉金录》《端忠敏公奏稿》
}}

=托忒克·端方=

托忒克·端方(1861年—1911年),字午桥,号陶斋,清末大臣,金石学家。满洲正白旗人,官至直隶总督、北洋大臣。

端方幼年时被过继给伯父桂清为嗣子,1889年,28岁的端方才正式受命做官,因其工作勤勉,仕途也还算顺利。1898年3月,在[[翁同龢]]与[[刚毅]]的保荐之下,端方第一次被[[光绪帝]]召见,由此获得了年轻皇帝的青睐。

戊戌变法中,朝廷下诏筹办农工商总局,端方被任命为督办。对当时“志大心切”的端方来说,这既是一个重大机遇,但同时也是一个厄运的开始。[[戊戌变法]]期间,端方全身心的投入到新筹办的部门当中,他曾一天连上三折,其工作热情与效率,可见一斑。但是,戊戌变法很快被慈禧太后推翻,除京师大学堂予以保留之外,其他新政措施包括农工商总局一律撤销,端方本人也被革职。

宣统三年起为川汉、粤汉铁路督办,入川镇压保路运动,为起义新军所杀。谥忠敏。著有《陶斋吉金录》、《端忠敏公奏稿》等。


{| class="wikitable"
|-
|'''中文名''' ||托忒克·端方 ||'''别 名'''|| 字午桥,号陶斋 ||'''国 籍'''|| 中国清朝|| '''民 族''' ||满族 ||'''出生日期''' ||1861年

|'''逝世日期'''|| 1911年|| '''职 业'''|| 清朝大臣、金石学家 ||'''主要成就''' ||中国新式教育的创始人之一|| '''代表作品''' ||《陶斋吉金录》《端忠敏公奏稿》|| '''谥 号'''|| 忠敏
|}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光绪八年(1882年),端方中举人,捐员外郎,后迁候补郎中。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任直隶霸昌道。不久清廷在北京创办农工商局,将其召还主持局务。端方趁此机会上《劝善歌》,受到慈禧赏识,被赐三品顶戴。此后,端方出任陕西按察使、布政使、并代理陕西巡抚。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占领北京,[[慈禧]]和[[光绪帝]]出逃[[陕西]]。端方因接驾有功,调任[[河南]]布政使。

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端方升任[[湖北]]巡抚,随即办起了六十余所新式学堂并派出大批的留学生(其子也赴[[美国]]留学)。

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代理湖广总督。光绪三十年(1904年),代任两江总督创建暨南大学。之后,他调任[[湖南]]巡抚。在历任上述封疆大吏期间,端方鼓励学子出洋留学,被誉为开明人士,“奋发有为,于内政外交尤有心得”。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端方任[[湖南]]巡抚,半年内便建有小学堂八十多所。据说,端方在调任[[江苏]]巡抚时,上任伊始便革除了各州县例送红包给新任巡抚大人的陋习,并将红包的钱选派两名学生出国留学,一时传为美谈。

===出洋考察===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端方被召回[[北京]],升任闽浙总督,未及上任,便被派遣了更为重要的任务。同年,清政府受立宪运动影响,派端方和[[载泽]]、[[戴鸿慈]]、[[徐世昌]]和[[绍英]]五大臣出使西方考察宪政,预备制定宪法。在出发之前,[[慈禧]]太后特意召见了端方,并赏赐了一些宫廷御用点心以示鼓励。[[慈禧]]太后问端方:“新政已经实行了几年,你看还有什么该办、但还没有办的?”端方回奏:“尚未立宪。”[[慈禧]]太后问:“立宪有什么好处?”端方说:“立宪后,皇位可以世袭罔替。”慈禧太后听后,若有所思。五大臣出发之日,革命党人[[吴樾]]以自杀式炸弹,在正阳门火车站行刺,致使启程之日推迟,[[徐世昌]]、[[绍英]]也被[[李盛铎]]和[[尚其亨]]顶替。

同年十二月七日,端方和[[戴鸿慈]]秘密出发,率领正式团员33人,从[[秦皇岛]]乘海圻号军舰赴[[上海]],于十二月十九日下午转乘[[美国]]邮轮赴[[日本]]。[[戴鸿慈]]、端方一行历访[[日本]]、[[美国]]、[[英国]]、[[法国]]、[[德国]]、[[丹麦]]、[[瑞典]]、[[挪威]]、[[奥地利]]、[[俄国]]十国,于次年八月回国。

===回国仕途===
[[File:端方1.gif|340px|缩略图|左|端方|[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74053877136&di=11de79d6d4e0379366acaf54774fde72&imgtype=0&src=http%3A%2F%2Fwww.zxart.cn%2FUploadFiles%2Fimage%2F20140716%2F20140716112721_5232.gif 原图链接][http://www.zxart.cn/Detail/215/37098.html?page=1 图片来源于张雄艺术网]]]


回国之后,端方总结考察成果,上《请定国是以安大计折》,力主以[[日本]]明治维新为学习蓝本,尽速制定宪法。端方还献上自己所编的《欧美政治要义》,后世认为此乃[[中国]]立宪运动的重要著作。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底,[[光绪]]皇帝与[[慈禧]]太后相继去世,摄政王[[载沣]]上台执政,其新任伊始便以“足疾”为名将[[袁世凯]]开缺,而端方则在两江总督任上干了三年后,不久即接任为直隶总督(原直隶总督[[杨士骧]]突然暴卒),一举登上了个人仕途的最高峰。

宣统元年(1909年)调直隶总督。十月,曾多次承办过皇室婚丧庆典及陵墓工程的端方被命筹办[[慈禧]]太后梓宫移陵及相关事宜,但是在[[慈禧]]出殡之时因拍照惊扰隆裕皇太后,被罢官。

===哗变殉职===

宣统三年(1911年)五月十八日,端方被委任为川汉粤汉铁路督办大臣,因欲与湖广总督[[瑞澄]]争功,强行将四川当地民办铁路收归国有,激起川湘鄂保路运动。同年抵达汉口。
同年九月七日,发生[[成都]]血案,[[四川]]局势濒于失控。九月十日清廷将四川总督[[赵尔丰]]免职,命端方署理,率湖北新军第八镇第十六协第三十一标及三十二标一部,经宜昌入川,至资州。十一月二十七日新军哗变,端方和其弟[[端锦]]为军官[[刘怡凤]]所杀。清廷赠端方太子太保,谥忠敏。

民国元年(1912年)一月十日晚7时,端氏兄弟的头颅,放在装洋油的铁盒里,由重庆民军代表李某押解上船,运抵武昌。鄂军都督[[黎元洪]]下令将两颗头颅游街示众,武汉万人空巷,围观此头。后由端方长子[[端继先]]寻回并运回[[北京]]安葬。











==主要成就==

===新式教育===

端方是[[中国]]新式教育的创始人之一,他在代任两江总督期间,在[[南京]]鼓楼创办了暨南学堂。在任[[湖北]]、[[湖南]]巡抚期间,命令各道、府开办师范学院。在任江苏巡抚期间,决心革除陋习,下令各州县照例奉送的红包全数退回,用作选派两名当地学生出国留学。

端方还是中国第一所[[幼儿园]]和省立[[图书馆]]的创办人。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赴欧美考察各国政治,次年回国,建议清政府预备立宪,以抵制革命运动。近代公共图书馆事业开创者,在外国考察时,见国外名都均设有官方公共藏书机构,民众教育普及,使他耳目一新。遂奏请设立公共藏书机构——图书馆,成为创办图书馆、发展图书馆事业促进派。中国最早的几个官办公共图书馆,如江南图书馆,湖北省图书馆、湖南图书馆、京师图书馆等馆的创立,他出力甚多。为完成中国封建藏书楼向近代图书馆过渡,起了重要推动作用,对保存中国古代文献亦有贡献,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江南藏书家[[丁丙]]经商失败亏资百万,欲售其藏书。他恐“八千卷楼”重蹈“皕宋楼”复辙,奏请政府以75 000元尽购丁丙的藏书,藏于江南图书馆(今南京图书馆)。

他还派出了二十多名幼女赴日本学习师范教育。

===收藏成就===

端方从政之余,醉心于古玩收藏,是中国著名的收藏家之一,个人亦喜藏书,且收藏颇富,精品亦多,藏书处曰“宝华庵”、“陶斋”,藏书印有“乐道主人真赏”、“端方藏记”等。同伯希和等人保持着良好的关系。在出洋考察期间,他还收集了[[古埃及]]文物,是近代[[中国]]收藏外国文物第一人。

端方死于[[四川]]之后,其子弟因贫困,经福开森中介,在民国十三年(1924年)将其最著名的收藏——一套商朝青铜器以约20万两白银的价格出卖给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人物评价==
[[File:端方3.jpg|250px|缩略图|右|端方|[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74054032780&di=f38562b2220138b90299e09c668e8a79&imgtype=0&src=http%3A%2F%2F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2Fq_70%2Cc_zoom%2Cw_640%2Fimages%2F20180801%2F7088f08accfb4e5098ee18c6232a3774.jpeg 原图链接][http://m.sohu.com/a/244564600_241556/?pvid=000115_3w_a 图片来源于搜狐网]]]

《清史稿》:端方性通侻,不拘小节。笃嗜金石书画,尤好客,建节江、鄂,燕集无虚日,一时文采几上希毕、阮云。

左全孝:瑞徵以压制亡国,赵尔丰以嗜杀毒川,公力反二竖之所为,而福寿大不及瑞徵,受祸且烈于尔丰。新旧满汉之心不同,君民上下之情不通,危亡之势,伋伋内讧,公盛意调和,苦心化融,案无留牍,门无留宾,网罗才俊,教普儿童,而旧家疑其仁,新进疑其忠,雷鸣瓦釜,毁弃黄钟!呜呼哀哉,有知无知,吾愿问之化工!(祭文)

[[张謇]]:物聚于好,力又能强,世所称者,燕邸收藏,三吴已编《陶斋录》;守或匪亲,化而为患,魂其归半,夔云惨淡,万古同悲《蜀道难》!(挽联)

[[辜鸿铭]]:[[张文襄]](张之洞)学问有余而聪明不足,故其病在傲;端午桥聪明有余而学问不足,故其病在浮。文襄傲,故其门下幕僚多伪君子;午桥浮,故其门下幕僚多真小人。<ref>[http://news.ifeng.com/history/zhongguojindaishi/detail_2012_04/28/14223823_0.shtml 狂士辜鸿铭:收到参政院出席费 立即去逛妓院],凤凰网,2016-04-23</ref>

[[刘师培]]:提兵苦少贼苦多,纵使兵多且奈何。戏下自翻汉家帜,帐中骤听楚人歌。楚人三千公旧部,数月巴渝共辛苦。朝趋武帐呼元戎,暮叩辕门诟索虏。

[[王国维]]:对案辍食惨不欢,请为君歌蜀道难。蜀江委蛇几千折,峰峦十二烟云间。中有千愁与万冤,南山北山啼杜鹃。云是江南开府魂,非复当年蜀天子。开府河朔生名门,文章政事颇绝伦。早岁才名揭曼硕,中年书札赵王孙。簪笔翩翩趋郎署,绣衣一着飞腾去。十年持节遍西南,万里皇华光道路。幕府山头幕府开,黄金台畔起金台。主人朱毕多时誉,宾客孙洪尽上才。奉使山林绝驰道,幸缘薄谴归田早。宝华庵中足百城,更将何地堪娱老。(1912年悼亡诗《蜀道难》)




==主要作品==

端方从政之余,收置彝器环物绢素旧迹颇丰富。其《陶斋藏器目》成于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陶斋吉金录》成于[[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陶斋藏石记》成于宣统元年(1909年)。还有《工余谈艺》、《韬养斋笔记》、《益州书画录补遗》等。<ref>[http://www.gg-art.com/artist/artist.php?id=1362 端方],中华博物,2012-08-18</ref>

==轶事典故==

===得罪太监===

宣统元年(1909年)十一月初,[[隆裕太后]]任命她的亲信太监[[小德张]]坐镇玉田县城一家当铺,监督和检查由[[北京]]到东陵的灵道事宜。时任奉天辽北总统的[[张勋]]和[[小德张]]交情不错。有一天,[[张勋]]和端方和武卫左军总统官姜桂题到玉田拜访小德张。小德张虽然和端方不认识,但与端方的弟弟有旧,因而对其格外留意。

作为后宫掌门人隆裕太后的亲信太监,特别是礼数上绝不允许有丝毫的闪失,但是不拘小节的端方却大意了。与[[小德张]]见面时,心思缜密的[[张勋]]非常注意礼节,而端方只是略微动了一下胳膊以示行礼,并且行为不庄重。端方“轻佻、傲慢、无礼”的举动给小德张留下了坏印象。如果端方之后有及时改过、以示修好的表现,或是事后请人跑跑关系疏通疏通,绝不会迎来[[小德张]]日后的报复,但是端方没有。

===偷拍事件===

宣统元年(1909年)十一月十五日,[[慈禧]]奉安大典隆重举行。端方参加了葬礼,按照成例,一位官员可以带几位仆从跟随,以尽护卫及服务之责。在端方所带的仆从中,有伪装的[[尹绍耕]]、尹绍耕的弟弟[[尹沧海]]以及福升照相馆的另外两位摄影师,虽然他们已经有所收敛,但是他们用冒烟的照相机抓景的另类行为还是引起了葬礼主管官员的注意,最后,福升派出的人员被全数逮捕收监,接受审讯。福升是为了抓拍头条而来,但始料未及的是他们却成了当天的头条。

审讯的结果,端方被牵了出来。负责处理此事的是宣统皇帝[[溥仪]]的父亲——摄政王[[载沣]]。[[载沣]]的本意是大事化小,但是[[小德张]]却执意联合[[李国杰]]以“妨害风水、破坏灵道、偷照御容、故意亵渎”为词,想要置端方以死地,[[隆裕太后]]也主张严惩。端方多方疏通求情。十一月二十三日,清廷军机处阁议以“恣意任性,不知大体”为由,对端方予以革职处分。

==家族成员==

弟弟:[[端锦]],[[宣统]]三年(1911年)与端方一起被杀。

==史籍记载==

《清史稿·卷四百六十九·列传二百五十六》<ref>[http://www.guoxue123.com/shibu/0101/00qsg/468.htm 《卷四百六十九 列传二百五十六》],国学导航,2015-08-08</ref>

==艺术形象==

'''年份''' 2003 '''影视''' 《走向共和》 '''演员''' [[刘国光]]
==视频==

===清朝末年庚子之变重臣端方的死因===

{{#iDisplay:q0386nobra1|640|370|qq}}
==参考资料==

[[Category: 政治人物]]  [[Category:历史人物]]
2,432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