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西炮台遗址

增加 256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File:2345 image33333333333333 file copy 22833333333.jpg|缩略图| |[https://bbs-fd.zol-img.com.cn/t_s1200x5000/g1/M03/0B/06/Cg-4jlLJdsuITj9PACw-7kdGLBQAABtwQLt9zUALD8G845.jpg 原图链接][http://bbs.zol.com.cn/dcbbs/d84_83240.html 来自 zol论坛 的图片]]]
'''西炮台'''<ref>[http://bbs.zol.com.cn/dcbbs/d268_74236.html 营口 西炮台 遗址], zol论坛, 2010-06-09</ref> 原名 [[ 营口炮台 ]] ,初名没沟营炮台,痤落在 [[ 辽河 ]] 人海口的左岸、营口市 [[ 渤海 ]] 大街西端路北。由于它的地理位置处于营口市的西郊,营口人都称之为西炮台。西炮台始建于清 [[ 光绪 ]] 八年(1882年),竣工于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是近代 [[ 东北 ]] 地 区最重要的海防设施。该炮台系用沙土、 [[ 白灰 ]] 、黄土夯筑而成,整个建筑包括:炮台、护台濠沟、护台城墙、城门、影壁城、蓄水池、水洞、吊桥、军械库和营房等。建筑规模宏大,结构布局设计合理,充分体现了我国人民的聪明才智.这座炮台在1894年的中日甲午战争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 西炮台简介 ==
2006年05月25日,西炮台遗址被国务院批准列入 [[ 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名单。
西炮台遗址建筑风格独特,全台呈“凸”字形,由 [[ 护台河 ]] 、围墙、炮台等建筑组成。炮台共三座,一大二小,周围筑有围墙,墙下有暗炮洞八处,军械库、弹药库既在台下,东面有门三处,炮台内筑有兵营二百余间,内置各种大小炮共五十二尊。
自1991年以来,西炮台历经几次修复,已恢复大小营门三处、兵营三栋、复制铁炮十七尊、修复大小炮台、围墙等。2005年,营口市委、市政府将西炮台基础设施建设列为营口市2005年十五件实事之一,又投资千万余元对西炮台遗址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原貌修复和环境整治。
'''田庄台之战'''
天气渐暖。 [[ 日军 ]] 在侵入牛庄,攻占 [[ 营口 ]] 之后,急于想在冰雪解冻之前打败 [[ 辽南 ]] 地区的 [[ 清军 ]] ,越过 [[ 辽河 ]] 占据田庄台,继而进军 [[ 山海关 ]] ,实施其大本营所策划的在直隶平原与清军主力决战的“作战大方针”的第二期作战计划。
“田庄台是营口的后道,为清军 [[ 粮台 ]] 所在地”,清军 [[ 东征军 ]] 的重要根据地,是帮办东征军务、湖南巡抚 [[ 吴大激 ]] 的指挥部所在地。田庄台“商贾云集”,为辽河下游的古老商埠。田庄台又是营口北面辽河右岸的水陆交通枢纽, “东、东南面临辽河”, “四面平原,无险可守”,惟依辽河拒敌。但此时, [[ 辽河 ]] 尚未解冻, “冰坚,策马可渡”,是通向辽河西岸的重要门户,是日军西进的必经之路,中日双方攻守田庄台势在必行,激战在即。
3月5日清晨,吴大激从田庄台退出。午后到达大洼,未停留,连夜赶行,于3月6日晨到达双台子。同时,连发两电告急,谓日军将攻田庄台,急令驻守营口的帮办东征军务、四川提督宋庆率队赴援。此际,宋庆率军驻守营口附近的候家油坊,“初八夜,连接吴大激两电告急”,“初九黎明,督率各军回救”。这样,宋庆成为田庄台清军的最高统帅,归其指挥的守卫田庄台的部队有:
总兵 [[ 马玉昆 ]] 统率的毅字右军九营
总兵 [[ 宋得胜 ]] 统率的毅字左军五营
总兵 [[ 李家昌 ]] 统率的新毅字军五营
总兵 [[ 李永芳 ]] 统率的新毅字军五营
总兵 [[ 程允 ]] 和统率的新毅字军四营
总兵 [[ 刘风清 ]] 统率的新毅字军六营
记名提督衔总兵 [[ 张光前 ]] 统率的新庆军五营
总兵 [[ 姜桂题 ]] 统率的铭字军十一营三哨
总兵 [[ 刘世俊 ]] 统率的嵩武军八营三哨
总兵 [[ 梁永福 ]] 统率的凤字军五营
兵力总计约69营3哨,近2万余人,有大炮40尊。其中,总兵 [[ 马玉昆 ]] 所部毅字右军9个营3000人,驻守田庄台东北角之曹家湾子一带为左翼;总兵 [[ 姜桂题 ]] 所部铭字军11营3哨,驻蔡家屯、下口子、亮子沟,以策应左翼之清军。其余各部则分驻在田庄台镇内各处。
3月4日, [[ 日军 ]] 在侵占牛庄之前,第三师团之混成第六旅团 [[ 大岛久 ]] 直陆军少将旅团长,命令炮兵少佐、儿岛大尉参谋三浦,在骑兵第一中队的掩护下,过牛庄以西,经大房身前进到清军总兵姜桂题下口子防区,一方面调查辽河冰层厚度,以便日军踏冰进犯田庄台;一方面侦察清军布防,为日后发动进攻做准备。当日军刚进入下口子防区,便立即遭到清军的阻击和包围,仓促间被迫后退,在退回经大房身的途中,又遭到 [[ 姜桂题 ]] 铭字军五六百人的包抄。我众敌寡的战局势态逼迫日军,三浦骑兵大尉只好下令突围,铭字军斗志昂扬,追击不舍,直至3月5日午前,该部日军方得以逃脱返回牛庄。此次下口子战役,揭开了日军进攻田庄台的序幕。
3月9日上午10时, 日军侵入田庄台。日军重演在牛庄的烧杀故伎,第一军司令官野津道贯下令,将“可疑’’的房屋全部烧毁,镇内到处起火,黑烟笼罩了整个市街。田庄台千余间家屋,300多艘民船,尽被烧毁。 “火焰冲天,终夜不息,田庄台一市,全归乌有”。 “不计其数的粮食、军器’’等,也“都被烈火吞没”。日军“杀人无算”,据当时居住在营口,曾目击现场的某外国人士记载,日军不仅杀害据守抗敌的清军官兵,而且还野蛮地屠戮无辜平民, “华兵之受伤而无可烧者,既为所戕,其逃人民居者,不论是兵是民,肆行杀戮,尤为残酷”。 “居民被杀五、六百人”, “清军被俘两千多名,全被日军驱至田庄台街西,身洒煤油,尽数烧死,惨不忍言”。
'''盖平保卫战'''
[[ 明治维新 ]] 以后的 [[ 日本 ]] ,开始走上资本主义道踟。这个起的带有浓厚的封建性的军国主义国家,积极奉行扩张侵略政策。明治政府制定的“ [[ 大陆政策 ]] ”,其主要矛头指向中国。按其“大陆政策”拟定“以五期做准备,抓住时机,发动进攻”:第一步侵占中国的台湾,从而向南扩张;第二步征服朝鲜,以便向北推进;第三步侵占中国的满洲和蒙古;第四步征服全中国;第五步征服全世界。此后的十多年来,日本把中国作为“假想敌”国,疯狂进行扩军备战。到甲午战前,日本已经建成一支有22万人的新式陆军和拥有5万吨舰船的海军。
同治十三年(1874年),日本舰队侵入我国的台湾,转而侵略朝鲜。光绪元年(1875年),日本人侵江华岛。第二年,强迫朝鲜政府签订《江华条约》,迫使朝鲜摆脱与清政府的“藩属”关系,其目的是驱逐清朝势力,进而达到独占朝鲜。光绪十一年(1885年),日本趁中法战争刚刚结束,中国无力再战之际,派首相伊藤博文与清政府的北洋大臣李鸿章签订了《中日天津条约》。此后,日本加快了扩军备战的速度,做好了以武力吞并朝鲜进而侵略中国的准备。
[[ 盖平保卫战 ]] 是甲午中日战争爆发以来一次激烈的战斗。由于盖平“地势平坦开阔,加以清军防御 颇为顽强”,因此,这次战役日军虽然占领了盖平,但伤亡极为惨重,据日方自己承认::乃木希典旅团长的“大衣被三颗敌弹敌弹打穿,……旅团长的副官被敌弹击伤,旅团长的副官的乘骑被击毙。”死者将校以下36名,伤者298名,死伤合计334名。其中,第一联队战死士兵33名(内含军士6名);官兵负伤合计256名(其中军官8名、军士19名、兵卒229名)。第十五联队官兵伤亡合计16名(其中军官2名)。第一联队和第十五联队共计伤亡305名,是战争爆发以来伤亡较多匠一次。清军伤亡伤亡也很大,据日军记载,被俘清军150名。仅章高元嵩武军就“伤亡分统、营、哨官十数员”,分统杨寿山、营官李仁党、管带苏维闼、帮带费君廉、张奉先、广武军帮带李世鸿等均在战场上捐驱报国。广武军帮带李世鸿死事尤烈,在弹尽援绝时,“犹抽靴刀搏战,搏数人,冲入敌阵死亡”。
清军虽然战败并失守盖平,而守军总兵章高元的嵩武军和前来接应的徐邦道拱字军都是奋勇抵抗的。章高元和徐邦道一样,在清军素有“骁将”之称,每临阵,“率骑马前行,以率士卒,视弹子如无物”。在盖平保卫战中,“恃勇血战”,毫不畏惧。嵩武军在章高元指挥下,打得英勇顽强。因此,盖平之战,日军评论:“是役也,为中日战争中第一恶战,日本军人尝称之”。对日军打击之大,确是甲午战争以来所少见。
22,313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