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苏辙

增加 1,019 位元組, 4 年前
人物生平
<big>'''三苏游京'''</big>
[[File:苏辙002.jpg|缩略图|[http://pic.baike.soso.com/p/20120919/20120919191240-1996120440.jpg 原图链接] [https://baike.sogou.com/historylemma?lId=194784&cId=56274076 来自 搜狗百科 的图片]]]
苏辙生于[[宋仁宗]]宝元二年二月二十日(1039年3月18日),时其父苏洵三十一岁,游学四方。其兄苏轼四岁。庆历八年(1048年),苏洵因父丧居家,闭户读书,把自己以学识品行教授给苏轼与苏辙。 <ref>《苏颍滨年表》:八年戊子父洵以家艰,闭户读书,因以学行授二子,曰:“是庶几能明吾学者。”</ref>
至和二年(1055年),娶同里史瞿之女,苏辙时年十七岁,史氏十五岁。
<big>'''建议新法'''</big>
[[File:三苏001.jpg|缩略图|[http://p10.qhimg.com/dr/200_200_/t0173257120e0911bc6.jpg 原图链接] [http://www.worlduc.com/blog2012.aspx?bid=18806888 来自 世界大学城 的图片]]]
熙宁二年(1069年),苏辙上书论政事,即被神宗召见于延和殿。 <ref>《宋史·卷三百三十九·列传第九十八》:苏辙,字子由,年十九,与兄轼同登进士科,又同策制举。仁宗春秋高,辙虑或倦于勤,因极言得失,而于禁廷之事,尤为切至。策入,辙自谓必见黜。考官司马光第以三等,范镇难之。蔡襄曰:“吾三司使也,司会之言,吾愧之而不敢怨。”惟考官胡宿以为不逊,请黜之。仁宗曰:“以直言召人,而以直言弃之,天下其谓我何?”宰相不得已,置之下等,授商州军事推官。时父洵被命修《礼书》,兄轼签书凤翔判官。辙乞养亲京师。三年,轼还,辙为大名推官。逾年,丁父忧。服除,神宗立已二年,辙上书言事,召对延和殿。</ref>
当时,[[王安石]]为相,与陈升之管三司条例司,命苏辙入三司条例司。吕惠卿依附王安石,苏辙和他讨论时多有抵触。王安石拿《青苗书》让苏辙仔细议论,说:“有不便之处,就告诉我不必疑虑。”苏辙说:“把钱借给百姓,使出利息二分,本意是在救济百姓,不是求利。但出入之间,吏员趁机营私作奸,即使有法也不能禁止,钱到百姓手里,即使良民也不免乱花;到交还时,即使富民也不免超过期限。这样,就怕一定要鞭打催促,州县官的事不胜其烦了。唐代[[刘晏]]掌管国家财政,从没有借钱给百姓。有责怪他的人,刘晏说:‘让百姓侥幸得钱,不是国家之福;叫吏员靠法催督还债,对百姓不利。我虽然从不发放借贷,但四方的丰收和灾荒谷价的贵贱,从来能及时知道。有谷贱处就收购,有谷贵处就发售,所以四方没有太贵、太贱的弊病,岂用发贷款?’刘晏所说的,就是常平仓法。现在此法仍在而患在不整顿,你真能有意于百姓生计,就整顿实行,那刘晏的功绩可以立刻见效。”王安石说:“你的话有理,我当慢慢思考。”从此后一月之间都不谈青苗法。<ref>《宋史·卷三百三十九·列传第九十八》:时王安石以执政与陈升之领三司条例,命辙为之属。吕惠卿附安石,辙与论多相牾。安石出《青苗书》使辙熟议,曰:“有不便,以告勿疑。”辙曰:“以钱贷民,使出息二分,本以救民,非为利也。然出纳之际,吏缘为奸,虽有法不能禁,钱入民手,虽良民不免妄用;及其纳钱,虽富民不免逾限。如此,则恐鞭箠必用,州县之事不胜烦矣。唐刘晏掌国计,未尝有所假贷。有尤之者,晏曰:‘使民侥幸得钱,非国之福;使吏倚法督责,非民之便。吾虽未尝假贷,而四方丰凶贵贱,知之未尝逾时。有贱必籴,有贵必粜,以此四方无甚贵、甚贱之病,安用贷为?’晏之所言,则常平法耳。今此法见在而患不修,公诚能有意于民,举而行之,则晏之功可立俟也。”安石曰:“君言诚有理,当徐思之。”自此逾月不言青苗。</ref>
<big>'''被贬出京'''</big>
[[File:苏辙003.jpg|缩略图|[http://s9.rr.itc.cn/r/wapChange/20175_26_8/a4wcqc7067223183619.jpg 原图链接] [http://m.sohu.com/n/494524640/ 来自 搜狐媒体平台 的图片]]]
河北转运判官王广廉奏请发给度僧牒几千份作为本钱,在陕西转运司私自实行青苗法,春天发放秋天收还,和王安石意见相合,青苗法便开始实行。王安石派人去寻求尚未收取的财利。朝廷内外知道这些人一定会迎合王安石心意添加事情,都不敢说。苏辙去见陈升之说:“从前嘉祐末年,派官去抚恤各路百姓,但他们各人都务求滋生事端,回来所奏的大多不可实行,被天下人耻笑。现在和此事有何不同?”他又写信给王安石,竭力陈说此事之不可行。王安石发怒,将加罪,陈升之劝阻,于熙宁二年(1069年)八月被贬出外,任河南府留守推官。<ref>《宋史·卷三百三十九·列传第九十八》:会河北转运判官王广廉奏乞度僧牒数千为本钱,于陕西漕司私行青苗法,春散秋敛,与安石意合,于是青苗法遂行。安石因遣八使之四方,访求遗利。中外知其必迎合生事,皆莫敢言。辙往见陈升之曰:“昔嘉祐末,遣使宽恤诸路,各务生事,还奏多不可行,为天下笑。今何以异此?”又以书抵安石,力陈其不可。安石怒,将加以罪,升之止之,以为河南推官。</ref>
熙宁三年(1070年)二月,张方平知陈州,征召苏辙为陈州教授。<ref>《宋史·卷三百三十九·列传第九十八》:会张方平知陈州,辟为教授。</ref><ref>《苏颍滨年表》:三年……二月戊午,观文殿学士、新知河南府张方平知陈州。方平奏改辟辙为陈州教授。</ref>
<big>'''拜相参政'''</big>  
[[File:苏辙004.jpg|缩略图|[http://pic.baike.soso.com/p/20120919/bki-20120919191239-290280013.jpg 原图链接] [https://baike.sogou.com/v194784.htm?ch=ch.bk.innerlink 来自 搜狗百科 的图片]]]
元祐五年(1090年)五月,苏辙被任命为龙图阁直学士、御史中丞。<ref>《苏颍滨年表》:壬辰,以辙为龙图阁直学士、御史中丞,有辞免札子并谢表。</ref> 十二月,任龙图阁学士。<ref>《苏颍滨年表》:丁未,以辙为龙图阁学士。</ref>
元祐六年(1091年)二月,任中大夫、守尚书右丞。 <ref>《宋史·卷三百三十九·列传第九十八》:六年,拜尚书右丞,进门下侍郎。</ref> 当时苏轼遭人排挤,乞求外任,苏辙也随兄连上四札,也乞外任,但未获准许。
<big>'''潜居颍滨'''</big>
[[File:苏辙侧身像.jpg|缩略图|[http://image109.360doc.com/DownloadImg/2018/05/1411/132977462_3_20180514110253144 原图链接]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8/0514/11/27523037_753792399.shtml 来自 个人图书馆 的图片]]]
崇宁三年(1104年)正月,苏辙在颍川定居,因感于元祐时人所剩无几,于是筑室曰“遗老斋”,自号“颍滨遗老” <ref>《石林燕语》:子由自岭外归许下,号颍滨遗老,家有遗老斋。盖元佑人至子由,存者无几矣。</ref> ,终日读书著述、默坐参禅,谢绝宾客,决口不谈时事,将所感皆寄托于诗中。<ref>《苏颍滨年表》:辙居颍昌十三年。颍昌当往来之冲,辙杜门深居,著书以为乐。谢却宾客,绝口不谈时事。意有所感,一寓于诗,人莫能窥其际。</ref><ref>《宋史·卷三百三十九·列传第九十八》:筑室于许,号颍滨遗老,自作传万余言,不复与人相见。终日默坐,如是者几十年。</ref>
崇宁五年(1106年)九月,撰成《颍滨遗老传》及《栾城后集序》。次年,著《论语拾遗》。
628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