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5
次編輯
變更
白洋淀
,無編輯摘要
==名称演变==
白洋淀最早见于记载的名称或为“祖泽”,《[[水经注]]》<ref>[httphttps://ent.sinawww.comgushiwen.cn/y/2008-05-22org/15342033661GuShiWen_3a96735b03.shtml SM公司打造新星五人帅男组合SHINee出 aspx 郦 道元与《水经注》(附图)], 新浪 古诗文 网 ,2017-12-19,</ref>记有大埿淀、小埿淀,也即大渥淀、小渥淀(渥,当与大清河古称渥城水有关,安新境内古有渥城),西晋时称掘鲤淀,左思在《[[魏都赋]]》<ref>[http://entwww.sinaxiexingcun.com.cn/yshiciqupianqu/2008-05-2204/15342033661d049.shtml SM公司打造新星五人帅男组合SHINee出道htm 晋·左思《三都赋》之魏都赋(附图)], 新浪 谢兴村 网 ,2017,2016-124-19129</ref>中提到“掘鲤之淀”。唐李善注:“掘鲤之淀在河间鄚县西”。北魏时称西淀,北宋至明嘉靖间称西塘,并出现“白羊淀”名。宋代在宋辽边界开修塘泺作为塘泊军事防线,一段“……合大莲花淀、洛阳淀、牛横淀、康池淀、畴淀、白洋(羊)淀为一水……”,这是白洋淀之名较早的历史记载中出现,《[[宋史·河渠志]]》<ref>[httphttps://ent.sinawww.comgushiwen.cnorg/y/2008-05-22/15342033661GuShiWen_ccc3fa117c.shtml SM公司打造新星五人帅男组合SHINee出道aspx 史记·河渠书全文_原文|翻译(附图)], 新浪 古诗文 网 ,2017-12-19,</ref>:“……令注白羊淀矣”,当时“白羊淀”已成为白洋淀诸淀的总称了。明代以后,人们见到淀水汪洋浩渺,势连天际,遂演化写成“白洋淀”。为史载容城、雄县、安新间九十九淀之一,此后称“白洋淀”。清代,统称西淀,清代文献“大清自雄入,迳张青口(文安县),口西西淀,口东东淀。”因白洋淀本淀面积居诸淀之首,故今总称白洋淀。
==形成演变==
白洋淀形成以后,由于水文气候的变化,海陆进退交替,人类开发利用等,致使古白洋淀经历了时而扩张,时而收缩的演进过程。在距今万年左右的全新世,古洼地湖泊又经历了时而扩张、时而收缩的演变过程。早全新世后期(距今10000-7000年),由于东南的热气团进人,雨水多、泥沙多,加之海面上升,干涸的洼淀再度扩张。到中晚全新世(距今7500-2500年),气候变得温凉、干旱,淀水变浅甚至收缩干涸。
唐以前,白洋淀地区人类影响较小。《[[新唐书]]》<ref>[httphttps://entwww.sinagushiwen.com.cn/ydianji/2008-05-22/1534203366193.shtml SM公司打造 html 《 新 星五人帅男组合SHINee出道唐书》全文及译文(附图)], 新浪 古诗文 网 ,2017-12-19,</ref>有:“鄚州有九十九淀”的记载。洼淀相连,一片泽野。宋初,在宋辽边境的白洋淀地区大建塘泺作为军事防线,使白洋淀范围一度扩大。而宋代的屯垦开发、元代对大运河的改造,使海河宣泄不畅的情况加剧,河北地区洪涝灾害频发。元在北京建大都,燕山、太行山上游森林植被的破坏。水土流失加重,流域泥沙增多,加速了白洋淀的淤积。
明代移民屯田加剧淀区缩小,白洋淀几度干涸,到明代弘治年间,白洋淀有些淀泊已经淤成平地,“地可耕而食,中央为牧马场。”明正德年间,杨村河决口,唐河决入白洋淀。形成了徐、漕、萍、一亩、方顺、唐、滋、沙九河入淀,白洋淀才具备了现代的规模。为防洪水泛滥,建设了大规模的堤防。尤其是南岸的千里堤的建设,对白洋淀的水面格局的形成有重要影响。明代清代,继续对白洋淀进行治理,特别是保天运河的开通,至乾隆28年(1763年)白洋淀东、西淀的界限正式确定下来,“大清自雄入,迳张青口(文安县),口西西淀,口东东淀。”到了清末,政府无力大规模开展水利建设,白洋淀地区水旱灾害频繁,加快了其衰废过程。民国以后,对海河流域的治理着重于下游航道的治理,中上游河道淤积严重,也加快了中流洼淀的淤积。白洋淀面积进一步缩小。到了近代,1950年代初白洋淀总面积为567.6平方公里,到了2010年代减少到366平方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