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043
次編輯
變更
常任侠
,無編輯摘要
'''常任侠'''(1904年~1996年10月25日), 笔名季青、牧原。安徽颍上人。民盟成员。1931年 毕业 於 于 南京 国立 中央大学文学院。 著名艺术考古 后入东京帝国大学文 学 家、 部研究 东方艺术史 研究 ,回国后在国立艺 专 家 、 诗人 中央大学任教。“七七”事变后,历任《抗战日报》编辑 ,武汉军委政治部[[ 中国周恩来]] 副部长联络秘书,国立 艺 术史学会创办人之一。主要从事中 专 国 以及中亚、东亚、东南亚诸国美术史以及音乐、舞蹈史的研究 文教授 , 对中国与[[ 印度昆明]] 、东方语言专科学校教授兼教务长,应聘赴[[ 日本印度]] 的 国际大学任中国 文 艺交流 化 史 研究作出了开拓性贡献 教授,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图书馆馆长,北大、北师大、佛学院教授 。 别名季青,生于安徽省阜阳 北京 市 颍上县黄桥镇新庙村(新庙集附近有个 政协 常 家祠堂)。1996年10月25日零时50分因心肺衰竭在[[北京]]逝世 委 , 享年93岁。代表作品:《毋亡草》、《祝梁怨》、《亚细亚之黎明》等 民盟中央委员 。
1922年开始发表作品。195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论著《中国古典艺术》、《中印艺术因缘》、《汉画艺术研究》、《汉代绘画选集》、《阿旃陀石窟艺术》、《东方艺术丛谈》、《佛经文学故事选》、《中国舞蹈史话》、《中国美术史谈义》(日本版)、《美学与中国美术史》(合著)、《常任侠艺术考古论文集》、《海上丝绸之路与文化交流》、《印度及东南亚美术发展史》,译著《印度的文明》、《中国的文明》、《日本绘画史》(以上三项合译)、《中国服装史研究》,诗集《毋忘草》、《 收获期》、《蒙古调》,南北曲集《祝梁怨》、《田横岛》、《鼓盆歌》、《妈勒传》等。
==主要经历==
常任侠家学渊源,幼习古诗文辞。1922年入南京美专,1927年加入北伐学生军。1928年入南京国立中央大学文学院,研究古典文学及印度、日本文学,1931年毕业后留校任教。1935年赴日本东京帝国大学文学院,研究东方艺术史和丝绸之路的文化交流,曾在上野帝国学士院作汉学报告,1936年底返国,继续在中央大学任教。1938年春,到武汉国民政府军委政治部三厅郭沫若麾下从事抗日文化宣传工作,并应茅盾、廖沫沙之邀,为《抗战日报》编副刊。1938年底随三厅转移重庆,任中英庚款董事会艺术考古员,兼任四川省立教育学院教授。1942年转任国立艺术专科学校教授,编辑《学术杂志》。1943年转任昆明国立东方语文专科学校(简称"国立东方语专",三迁校址,由昆明而重庆,由重庆而[[南京]],最后并入北大东方学系)教授。1945年应印度泰戈尔之邀,赴印度国际大学讲授中国文化史。1949年应周恩来总理电召返国,任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特级教授。
1928年入南京中央大学文学院,学习古典文学与宗教、民俗艺术史。
1935年赴 [[ 日本 ]] ,在东京帝国大学文学部大学院研究东方艺术史。翌年回国。后从事抗日宣传工作。
1936年底返国,在中央大学任教。
1942年任国立艺专国文教授。
40年代中期赴 [[ 印度 ]] 圣蒂尼克坦国际大学讲学,研究印度佛教艺术史。
1949年应周恩来电召回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