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黃霑

移除 86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File:黃霑1.jpg|thumb|330px|黃霑<br> [https://ol.mingpao.com/php/showbiz3.php?nodeid=1458140360191&subcate=latest&issue=20160316 原圖鏈接] ]]
'''黃霑'''({{lang|en|'''Wong Jum Sum''','''James''',James}},{{bd|1941年|3月16日|2004年|11月24日|catIdx=Huang黃}}),原名''' 黃湛森''' ,[[表字]]''' 亦芹''' ,另有筆名''' 劉-{杰}-''' ''' 陸郎''' ''' 不文霑''' ''' 詹嘯''' ''' 久流''' ''' 鐵樹''' 等<ref>{{cite web|url=http://hklitpub.lib.cuhk.edu.hk/pdf/journal/1407/2007/630169.pdf|title=《文學研究》2007夏之卷:香港作家筆名別號錄(六)|author=輯錄:方光;整理:凌亦清|format=PDF|date=2007-06-30|page=194|publisher=香港文學研究出版社}}</ref>。[[香港]]资深[[填詞人]]和[[作曲家]],投身樂壇數十載,筆下作品逾千首<ref>{{cite web |url=http://www.cash.org.hk/files/pdf/publications/hall_of_fame/HOF-2000.pdf|title=「CASH音樂成就大獎」小冊子(黃霑)|publisher=香港作曲家及作詞家協會|format=PDF}}</ref>,於港中[[台灣|台]]三地獲獎甚豐;同時身兼廣告人、作家、[[藝人]]等多種身份,被視為香港跨媒體的代表人物<ref>{{cite web |author=王貽興|url=http://the-sun.on.cc/cnt/lifestyle/20141128/00502_001.html|title=《路中拾遺:也談霑叔(上)》|publisher=太陽報|date=2014-11-28}}</ref><ref>{{cite web |author=張灼祥|url=https://hk.news.yahoo.com/%E9%9C%91-%E5%8F%94-215524435.html|title=《霑叔》|publisher=星島日報|date=2016-02-19}}</ref>;並與[[金庸]]、[[倪匡]]、[[蔡瀾]]一起,獲傳媒冠以「[[香港四大才子]]」之譽<ref>{{Cite news |author=彭志強 |title=《香港四大才子 江湖只剩傳說》|url=http://news.sina.com.tw/books/leisure/barticle/10009.html |publisher=新浪新聞(台灣)}}</ref><ref>{{Cite news |title=《黃霑病逝 曾與金庸等合稱"香港四大才子"》|url=http://news.eastday.com/eastday/news/news/node4945/node40836/userobject1ai672839.html |publisher=東方新聞|date=2004-11-24}}</ref>。
2004年11月24日,黃霑因肺癌逝世,終年63歲。
== 生平 ==
== 早年 ==黃霑本名 「''' 黃湛森'''」 ,生於[[中國]][[廣東]][[廣州]],[[籍贯]]廣東[[番禺]],在八兄弟姊妹中排行第六,幼年在[[西關]]生活,住在[[寶華路]]十六甫東街四巷的一座大宅裡(現已改建為[[幼稚園]])<ref>{{Cite news |author=李曉瑛|url=http://news.sina.com.cn/c/2008-03-19/013013593832s.shtml |title=《霑叔故居 街坊唔识》|publisher=南方都市报 |date=2008-03-19}}</ref>。<br>1949年,時值[[國共內戰]]後期,親[[國民黨]]的黃家逃難至香港,落戶[[深水埗]]區。他在[[德貞小學]]讀完五、六年級後,升上[[喇沙書院]],因英文根底薄弱須從第七班開始讀起。<ref>{{Cite news |author=陳嘉文|url=http://news.mingpao.com/pns/%E8%A1%97%E7%9F%A5%E5%B7%B7%E8%81%9E%EF%B9%95%E5%B0%8B%E5%9B%9E%E9%BB%83%E9%9C%91-%E9%A6%99%E6%B8%AF%E7%9A%8416%E6%AD%B2/web_tc/article/20150412/s00005/1428775841270 |title=街知巷聞﹕尋回黃霑/香港的16歲 |publisher=明報 |date=2015-04-12}}</ref>,隨後在一九六零年入讀香港大學中文系,奠定他日後為建立香港本土流行文化開天闢地之身份。雖然身在香港,惟其心願始終是有朝一日「反攻大陸」,所以香港這塊彈丸之地對其而言只是過客暫留的「避世鄉」(甄妮《東方之珠》),不過另一邊廂,他又會以香港人身份,寫出對於香港回歸中國的恐懼。
一九八四年,[[鄧小平]]和[[柴契爾]]夫人簽訂《[[中英聯合聲明]]》,落實香港於一九九七脫離英國管治,回歸中國。同年,黃霑寫下《黎明不要來》(作曲、填詞),但是一直沒有發表,直至一九八七年,這首歌成為徐克執導作品《倩女幽魂》插曲,事隔多年,黃霑才透露這個歌詞乍聽之下以為是一種內心渴求,祈求天地放過一雙戀人,怕發生的永遠別發生,呼應聶小倩和寧采臣的人鬼戀沒好結果,結果原來是暗藏著政治的寓意。
22,313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