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载垣

增加 1,601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顾命八大臣}}
'''载垣'''({{lang-mnc|ᡯᠠᡳ<br> ᠶᡡᠸᠠᠨ|v=Dzai Yūwan|a=Zai Yvwan}},{{bd|1816年|10月16日|1861年|11月8日}}),[[爱 觉罗 覺羅 ]] 袭封[[ 第六代 ]] 。是 为[[铁 為鐵 帽子王]] [[ 无子。有6女儿。 ]][[顾 “顧 命八大臣]]之一 ”或“贊襄政務八大臣”,其中 在「[[辛酉政变|祺祥 歷經三朝的載垣為八大臣 变]]」中被[[赐死|赐自尽]]。无子。有6女儿
== 生平 簡介==怡贤亲王[[胤祥]]五世孙,[[怡亲王]][[奕勋]]次子,[[嘉庆]]二十一年八月二十六日出生,[[道光]]五年(1825年)因其长兄[[载坊]]薨逝无嗣,袭为[[怡亲王]]。
曾任[[御前大臣]]行走,受顾命。[[咸丰 (年号)|咸丰]]年间,累官[[左宗正]]、[[宗令]]、[[领侍卫内大臣]]。咸丰八年,赐[[紫禁城内肩舆]]。十年,偕[[兵部尚书]][[穆荫]]赴[[通州区 (北京市)|通州]]接替[[桂良]],与英、法议和,谈判旋即破裂,拘禁、拷打[[巴夏礼]]等39人,导致21人死亡。[[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进逼北京,载垣随[[咸丰帝]]逃往[[热河厅|热河]]。
咸丰十一 怡贤亲王[[胤祥]]五世孙,怡親王[[奕勋]]次子,道光五年(1825 )因其长兄[[载坊]]薨逝无嗣 襲爵怡親王。 ===道光還下令載垣為顧命大臣,輔佐新帝 豐===道光對他很是重用,先後讓載垣任正藍旗漢軍都統、正紅旗漢軍載坊都統、鑲藍旗蒙古都統、鑲白旗漢軍都統、鑲紅旗滿洲都統。在病重的時候,道光還下令載垣為顧命大臣,輔佐新 驾崩 咸豐。 ===受命為欽差大臣往通州議和 談判破裂,隨咸豐帝逃往熱河行宮===咸豐初年曆任左宗正、宗令、領侍衛大臣,與鄭親王[[端 ]] 等漸受寵信。1860年(咸豐十年)8月英法聯軍陷天津,9月進犯北京時,受命為欽差大臣往通州議和。以談判破裂,拘囚英方代表[[ 肃顺巴夏禮]] 等。旋隨咸豐帝逃往熱河行宮。 ===咸豐諭:著派載垣 等八 人受遗诏 大臣,盡心輔弼,贊襄一切政務===一路的舟車勞頓,加上憂慮 咸豐帝在熱河一病不起。立了自己年僅六歲的兒子[[ 顾命八 載淳]]為帝。同時召見怡親王[[載垣]]、鄭親王[[端華]]、御前 大臣|顾命 [[景壽]]、協辦 學士[[肅順]] 。九月 軍機大臣[[ 慈安太后|慈安穆蔭]]、[[ 慈禧太后|慈禧匡源]] [[ 恭亲王杜翰]][[ 奕訢焦佑瀛]] 发动等。咸豐諭:著派載垣、端華、景壽、肅順、穆蔭、匡源、杜翰、焦佑瀛,盡心輔弼,贊襄一切政務。”以上就是歷史上著名的“顧命八大臣”或“贊襄政務八大臣”,其中,歷經三朝的載垣為八大臣之首。 ===八大臣擬旨的奏摺,上用'禦賞'下用'同道堂'二印,以為憑信”,才可生效===為了避免出現八大臣專權的局面,咸豐臨死前,還授予皇后[[ 政变鈕祜祿]] 氏“禦賞”印章,授予皇子載淳“同道堂”印章,載淳的實際上就由他的母親懿貴妃,也就是後來的慈禧掌管。八大臣擬旨的任何奏摺 必須要經皇太后、皇上閱後,上用'禦賞'下用'同道堂'二印,以為憑信”,才可生效。 ===慈禧發動政變,載垣被賜死===1861年(咸豐十一年),咸丰帝驾崩,九月,不久,慈禧說動慈安,聯合恭親王發動了辛酉之變,直接將八大臣打的措手不及,將八大臣手中的權力奪了過來,朝局就變成了兩宮太后垂簾聽政的局面。 载垣在北京被捕,十月初六(11月8日) 慈禧賜他 绢[[ 缢]] 盡,終年46歲 載垣死後, 由族弟愛新覺羅·[[ 敦]] 襲爵怡親王之位。<ref>[[奕格https://www.360kuai.com/pc/994f5b7408822fca5?cota=3&kuai_so=1&sign=360_e39369d1 載垣,胤祥第五世孫,顧命八大臣之首,卻被慈禧以一白絹自盡]]之子)袭爵。</ref> 
==家族==
 
===妻妾===
*嫡福晋那拉氏
72,748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