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猫头鹰

移除 284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猫头鹰]]'''<ref>[https://baike.so.com/doc/1865400-1973001.html ] </ref>
鸮形目(Strigiformes)中的鸟被叫做'''猫头鹰''',总数超过130余种。在除南极洲以外所有的大洲都有分布。大部分的种为夜行性肉食性动物。该目鸟类头宽大,嘴短而粗壮前端成钩状,头部正面的羽毛排列成面盘,部分种类具有耳状羽毛。双目的分布,面盘和耳羽使本目鸟类的头部与猫极其相似,故俗称猫头鹰。别名神猫鹰。
== 基本介绍 ==
鸮形目(Strigiformes)中的鸟被叫做 ''' 猫头鹰 ''' ,总数超过130余种。在除 [[ 南极洲 ]] 以外所有的大洲都有分布。大部分的种为夜行性肉食性动物。该目鸟类头宽大,嘴短而粗壮前端成钩状,头部正面的羽毛排列成面盘,部分种类具有耳状羽毛。双目的分布,面盘和耳羽使本目鸟类的头部与猫极其相似,故俗称猫头鹰。别名 [[ 神猫鹰 ]]
== 形态特征 ==
猫头鹰(也作枭"xiāo" ,鸮"xiāo")眼周的羽毛呈辐射状,细羽的排列形成脸盘,面形似猫,因此得名为猫头鹰。它周身羽毛大多为褐色,散缀细斑,稠密而松软,飞行时无声。猫头鹰的雌鸟体形一般较雄鸟为大。头大而宽,嘴短,侧扁而强壮,先端钩曲,嘴基没有蜡膜,而且多被硬羽所掩盖。与很多肉食动物一样,猫头鹰的眼睛位于面部的正前方,这让它们在捕猎过程中拥有出色的深度感知能力,尤其是在光线暗淡的环境下。有意思的是,大大的眼睛被固定在猫头鹰的眼窝里,根本无法转动,所以猫头鹰要不停地转动它的脑袋。它们还有一个转动灵活的脖子,使脸能转向后方,由于特殊的颈椎结构,头的活动范围为270°。左右耳不对称,左耳道明显比右耳道宽阔,且左耳有发达的耳鼓。大部分还生有一簇耳羽,形成像人一样的 [[ 耳廓 ]] 。听觉神经很发达。一个体重只有300克的仓鸮约有9.5万个听觉神经细胞,而体重600克左右的乌鸦却只有2.7万个。本目鸟类体形大小不一,大者如雕鸮体长可达90厘米,小者如东方角鸮体长不及20厘米。
[[File:猫头鹰.jpg|缩略图|左|[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67675916778&di=9b6095a0f748f1ed3a72c3dab259f4a4&imgtype=0&src=http%3A%2F%2Fa0.att.hudong.com%2F13%2F64%2F01300542845232141674649369948.jpg 原圖鏈結][http://tupian.baike.com/a0_13_64_01300542845232141674649369948_140_jpg.html 来自互动百科]]]
猫头鹰绝大多数是夜行性动物,昼伏夜出,白天隐匿于树丛岩穴或屋檐中不易见到,但也有部分种类如斑头鸺鹠"xiūliú"、纵纹腹小鸮和雕鸮等白天亦不安寂寞,常外出活动;一贯夜行的种类,一旦在白天活动,常飞行颠簸不定有如醉酒。
猫头鹰的食物以鼠类为主, 也吃昆虫、小鸟、蜥蜴、鱼等动物。它们都有吐"食丸"的习性,其素囔具有消化能力,食物常常整吞下去,并将食物中不能消化的骨骼、羽毛、毛发、几丁质等残物渣滓集成块状,形成小团经过食道和口腔吐出,叫 [[ 食丸 ]] ,也叫唾余。科学家可以根据对食丸的分析,了解它们的食性。
猫头鹰一旦判断出猎物的方位,便迅速出击。猫头鹰的羽毛非常柔软,翅膀羽毛上有天鹅绒般密生的羽绒,因而猫头鹰飞行时产生的声波频率小于1千赫,而一般哺乳动物耳朵是感觉不到那么低的频率的。这样无声的出击使猫头鹰的进攻更有"闪电战"的效果。据研究,猫头鹰在扑击猎物时,它的听觉仍起定位作用。它能根据猎物移动时产生的响动,不断调整扑击方向,最后出爪,一举奏效。
=== 国内分布 ===
[[ 雕鸮 ]] ,广泛分布于全国大部分地区。
[[ 林雕鸮 ]] ,国内仅见于四川雅安、宝兴、会东和云南东南部河口。
[[ 乌雕鸮 ]] ,中国分布∶仅见于浙江建德及江西南昌。
[[ 雪鸮 ]] ,偶见中国吉林省、黑龙江省北部、新疆西部和库页岛。
[[ 黄脚渔鸮 ]] ,全球性近危(Collar et al., 1994)。中国中部及南部大部地区从甘肃西南部、陕西南部、四川、贵州、安徽、江苏、浙江、台湾至广东的甚罕见留鸟,分布至海拔1500米。可能也出现在西藏东南部。
主要分布于中国的东部、中部和南部,见于浙江杭州、临海、温州、江苏南京,安徽,陕西南部,湖北神农架,甘肃文县,四川万
源、城口和雷波,贵州遵义、江口以及广东沿海和台湾。
[[ 褐渔鸮 ]] ,在我国分布于北京、内蒙古、湖北、广东、广西、海南和云南等地,但各地均极罕见, 而且内蒙古、北京以及云南腾冲的记录也可能有误,尚待进一步证实。
[[ 长尾林鸮 ]] ,中国分布于黑龙江、内蒙古东北部、北京、辽宁、吉林、河南、四川、青海和新疆等地。稀有留鸟。北方亚种分布于中国东北的大兴安岭、小兴安岭; 东北亚种在吉林、辽宁的长白山区,在河北也有分布。
[[ 乌林鸮 ]] ,在中国仅分布于内蒙古、吉林、黑龙江、陕西、新疆等地。均为留鸟。
[[ 灰林鸮 ]] ,温带森林中最常见的鸮鸟。亚种nivicola为西藏南部和东南部以及华南和华中部大部地区的留鸟;yamadae为台湾的留鸟;ma在河北及山东。
[[ 褐林鸮 ]] ,栖息于山地森林、热带森林沿岸地区、平原和低山地区。活动高度在海平面与海拔500米之间。是亚热带山区森林留鸟。东方角鸮,常见留鸟。亚种stictonotus为中国东北及华东长江以南的留鸟;指名亚种在西藏东南部;malayanus在华南、西南及东南包括海南岛和台湾;japonensis偶见于台湾。
红角鸮,在中国的分布极为有限,河南省杞县曾有发现。亚种pulchellus繁殖于新疆西部的天山及喀什地区。
[[ 黄嘴角鸮 ]] ,中国为福建、广东、广西、海南、云南、台湾等地留鸟,分为2个亚种,台湾亚种仅分布于台湾,分布于其他地区的是华南亚种,二者之间的主要区别是华南亚种的后颈没有灰白色的颈圈,下体为灰棕褐色,较为斑杂,而台湾亚种的后颈有灰白色的颈圈,下体为白色而有淡褐色的虫蠹状斑。
[[File:猫头鹰3.jpg|缩略图|右|[http://img.pconline.com.cn/images/upload/upc/tx/photoblog/1305/03/c0/20489237_20489237_1367530867163_mthumb.jpg 原圖鏈結][https://dp.pconline.com.cn/photo/list_2468370.html 来自太平洋电脑网]]]
[[ 领角鸮 ]] 有6个亚种分布于我国境内,其中东北亚种除了在上海为旅鸟,以及偶见于重庆外, 其他北京、天津、河北、辽宁、吉林、黑龙江、上海、山东、四川、陕西等地均为留鸟。华南亚种在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河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为留鸟。台湾亚种为我国的特产亚种, 仅分布于台湾。海南亚种也是我国的特产亚种, 仅分布于海南。以上4个亚种都比较常见。另外在我国还记录有日本亚种和滇西亚种,日本亚种是仅见于上海和河北沿海的极为罕见的冬候鸟,滇西亚种分布于云南西部腾冲、潞西、盈江、粱河等地,为罕见的留鸟。
[[ 兰屿角鸮 ]] ,主要分布在兰屿岛,据台湾中央研究院的研究,至今兰屿岛上大约有1000只。
纵纹腹小鸮,在我国分布于新疆、四川、西藏、甘肃、青海、北京、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江苏、山东、河南、广西、贵州、陕西、宁夏等地。
[[ 横斑腹小鸮 ]] ,在我国仅分布于四川的宝兴和雅江等地。另外还可能分布于云南西南部、西藏东南部等地,尚待证实。
[[ 鹰鸮 ]] ,国内主要分布省份:北京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南 广东 广西 四川 云南 陕西 甘肃 台湾 香港
分布在以下保护区: [[ 牛姆林 ]] 武夷山(福建) 董寨鸟类 鸡公山 凉水 兴凯湖 后河 长白山 鄱阳
[[ 鄱阳湖 ]] 武夷山(江西) 双台河口 [[ 荣成天鹅湖 ]] 缙云山 金佛山 哀牢山 大围山 金平分水岭 高黎贡山 清凉峰 天目山(浙江) 瓦屋山 安溪云山
分布在以下山脉湖泊:长白山 大别山 桐柏山 天目山 秦岭
[[ 长耳鸮 ]] ,生活在中国的长耳鸮除了在青海西宁、新疆喀什和天山等少数地区为留鸟外,在其他大部分地区均为候鸟,其中在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东部、河北东北部等地为夏候鸟,而从河北、北京往南,直到西
藏、广东,以及东南沿海各省等地均为冬候鸟。
[[ 短耳鸮 ]] ,国内繁殖于内蒙古东部大兴安岭、黑龙江、辽宁;冬季几遍布于全国各地。
[[ 鬼鸮 ]] ,中国黑龙江哈尔滨、帽儿山、大兴安岭、呼玛、同江、兴凯湖、牡丹江、佳木斯、伊春和黑河,甘肃西北部的天堂寺,新疆天山、伊犁、尤尔都斯盆地,四川南坪,均为留鸟。几乎在中国全境越冬。
秦岭北坡周至,喜山至中国南部
[[ 斑头鸺鹠 ]] ,在我国分布于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重庆、云南、陕西、甘肃、云南、西藏、海南`等地。在低地及丘陵的小片林地中并不罕见。中国有5个亚种 -- austerum在西藏东南部;rufescens在云南西部;brugeli在云南南部;persimilie在海南岛;whitelyi
[[File:猫头鹰4.jpg|缩略图|左|[https://p1.ssl.qhimgs1.com/sdr/400__/t015e50adcfaf820d81.jpg 原圖鏈結][https://dp.pconline.com.cn/photo/list_2468370.html 来自太平洋电脑网]]]
在华中、华南及东南等地区。偶见于山东。
[[ 花头鸺鹠 ]] ,中国分布于东部和西南地区
[[ 猛鸮 ]] ,在中国为罕见鸟。亚种tianshanica繁殖于新疆西北部天山,迁徙时也见于新疆西部。指名亚种越冬于内蒙古东北部的呼伦池地区及大兴安岭。 栗鸮,国内主要分布在广西、云南西双版纳和海南岛。
仓鸮,国内分布于南方地区。
=== 已灭绝品种 ===
[[ 笑猫头鹰 ]] ,它之所以有这样一个名字,是因为它的叫声十分奇特,它常常像炫耀胜利似地放声大笑。笑猫头鹰有两种,分别生活在新西兰北部岛屿和南部岛屿。它们的身长0.4 m左右,是当地最大的猫头鹰。在它们的生活区域内,地上几乎没有小型哺乳类动物,因此它只好寻找地上的昆虫为食,并在山洞、崖缝以及悬崖的草木茂盛处筑巢。几个世纪中,笑猫头边放声大笑边繁衍自己的子孙,但是在欧洲人来到这里以后,捕捉地上的猎物成了笑猫头鹰的致命弱点。和欧洲移民一起来到这里的大老鼠,摧毁它们的巢穴,贪婪地吃它们的蛋。猫也经常袭击他们。与猫和老鼠一起来到岛上的兔子成了笑猫头鹰新的猎物,这看上去似乎补偿了猫和大老鼠给笑猫头鹰带来的伤害,可是兔子的繁殖速度太快了。为了对付泛滥成灾的兔子,政府采取了猎杀和引进黄鼠狼的办法,兔子很快减少直至消失,热衷于灭绝兔子的黄鼠狼便将目标转向猫头鹰。对于黄鼠狼来说,岩石、峭壁都不成问题。笑猫头鹰在地上的巢更是成了黄鼠狼品尝猫头鹰的蛋和小猫头鹰的餐桌。猫和大老鼠开始的灭绝行动最终由黄鼠狼彻底完成了。
从1850年到1890年,很少能在新西兰北部岛屿看到笑猫头鹰,人们捕捉到的只有2只。1900年,北部岛屿再也看不到笑猫头鹰了,南部岛屿也是同样的情况。人们看到的最后一只笑猫头鹰是1914年在南坎特伯雷的布鲁科科夫,之后人们再也没有见到笑猫头鹰,再也没有听到它那炫耀胜利似的大笑声。于1914年灭绝。
在英国,人们认为吃了烧焦以后研成粉末的猫头鹰蛋,可以矫正视力。约克郡人则相信用猫头鹰熬成的汤可以治疗百日咳。
在J·K·罗琳的魔法小说《 [[ 哈利·波特 ]] 》中,猫头鹰和 [[ 蟾蜍 ]] 等是巫师们的宠物。在这些宠物中,猫头鹰是最高贵也是最受欢迎的一种。因为它们不仅可以帮助主人发放邮件,是个名副其实的"邮递员",而且它们能够通晓人类的感情和语言,是具有智慧的。
虽然我国民间对猫头鹰有很多误解,但其捕鼠的本领之大却也早已被有识之士所认识。古书上曾有这样的记载:"北方枭入家以为怪,共恶之;南中昼夜飞鸣,与鸟鹊无异。桂林人罗取生鬻之,家家养使捕鼠,以为胜
狸。"猫头鹰主要以黑线姬鼠、黑线仓鼠、大仓鼠、棕色田鼠等农田鼠类和小家鼠、褐家鼠等居民区鼠类为主食,也吃一些小型鸟类、哺乳类和昆虫,如雀类、莺类、蝙蝠、甲虫、 [[ 金龟子 ]] [[ 蝗虫 ]] [[ 蝼蛄 ]] 等。鼠类是臭名昭著的偷粮贼,它们不仅在居民区和仓库里行窃,还成群结队在农田中偷粮。远在2000多年前的《诗经》中就有"硕鼠硕鼠,无伤我菽"的记载。至今,世界各国的鼠害仍然十分严重。猫头鹰是捕鼠能力最强的鸟类,一只猫头鹰每年可以吃掉1000多只老鼠,相当于为人类保护了数吨粮食,的确是劳苦功高。
猫头鹰是现存鸟类中在全世界分布最广的鸟类之一。除了北极地区以外、世界各地都可以见到猫头鹰的踪影。猫头鹰完全依靠捕捉活的动物为食。猎物的大小视猫头鹰的体型大小而定,小到昆虫,大到兔子都有。眼的四周羽毛呈放射状,形成所谓"面盘"。嘴和爪都弯曲呈钩状。周身羽毛大多为褐色,散缀细斑,稠密而松软,飞行时无声。夜间和黄昏活动,主食鼠。
1,969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