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方增先

增加 1,002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Infobox person
| 姓名 = 方增先
| 圖像 = [[File:Fzx01Fz.jpg|缩略图|center|[httpshttp://p1www.sslcflac.qhmsgorg.comcn/drys/270_500_xwy/t01a5b59e7945117b1b201302/W020130206422920482464.jpg?size=185x230 原图链接][http://www.cflac.org.cn/ys/xwy/201302/t20130206_168235.html 图片来自]]]
| 圖像說明 =
| 出生日期 = 1931年
== 人物简介 ==
方增先(1931-) 汉族,1931年9月生 ,浙江 兰溪 市横溪镇西塘下 人。 汉族,上海美术家协会主席。1953年 毕业于浙江 杭州国立艺 专科 院,留 后为研究生。1955年任教于浙江美术学院中国画系 创作《[[粒粒皆辛苦]]》。1978年 任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当选为浙江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1999年当选上海美术家协会主席。[[上海美术馆]]馆长、 [[ 中国美术 家协会常务理事 学院]]荣誉教授 、上海[[ 市美协主席、中国国家画院 中国画院]] 院长。 方增先先生是20世纪后半叶现代中国画人物画创作的代表人物之 。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中国画探索中,锲而不舍地致力于现代水墨人物画的继承、发展与创新,成为中国画界具有影响力的“新浙派人物画”的奠基人与推动者。方增先先生的代表作有《粒粒皆辛苦》《说红书》《艳阳天》《孔乙己》《母亲》《闲看行路人》《旧梦》等,这些各个时期的重要作品,风格沉雄犷放,语言浑厚苍润,表现人民,讴歌人民,传达出崇高的人文追求与情怀,在新中国 美术 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方增先先生的艺术实践,在继承传统艺术精华 上海大学讲席 引领中国画革新思潮等方面硕果累累,为20世纪中国画的发展繁荣和美术 育事业作出了杰出贡献<ref>[http://www.cflac.org.cn/ys/xwy/201302/t20130206_168235.html 第二届“中国美术奖·终身成就奖”在京颁发——[[方增先]]、[[孙其峰]]、[[杨之光]]、[[李焕民]]、[[侯一民]]、[[詹建俊]]获此荣誉]《中国艺术报》2013年02月06日</ref>
== 方增先年表 ==
*1931年生于浙江省兰溪市横溪镇西塘下。父亲方自成,原为当地小学教师;母周云鹊,家庭妇女。
*1934年去离家二里路的通津桥村外婆家住。读《[[芥子园画谱]]》、《[[点石斋画报]]》等。
*1943年就学通津桥私塾。由于私塾陈先生指点有方,接受并喜爱上中国古典文学,能阅读《唐诗》、《古文观止》等。
*1949年7月,考入浙江杭州国立艺术专科学校。
*1950年春,国立艺术专科学校改名为[[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作品在春季全院创作评比中名列前茅。秋,全院赴安徽皖北,参加两期土改。
*1953年夏,毕业于绘画系,毕业创作画油画《师与徒》。留校,转入本院创办的研究生班,指导老师为[[油画家黎冰鸿]]。
*1954年夏,研究生班毕业,分配入新创设的中国画系。后随同[[中央美术学院]]、浙江美术学院敦煌考察队赴千佛洞,研究、临摹壁画三个月,又深入草原藏区写生。
*1955年,任教于浙江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时年春,由指导老师[[叶浅予、邓白、史岩、金浪]]带队,随浙江美术学院和中央美术学院师生组织的文物考察队,赴敦煌千佛洞考察、临摹,为期三个月。 7月、8月,在兰州天祝藏区深入生活,画彩墨画《拾蘑菇》。9月,回杭州创作《[[粒粒皆辛苦]]》。同年,[[黄宾虹]]去世,在吊唁仪式中作水墨画《黄宾虹像》。
*1956年,《[[粒粒皆辛苦]]》随中国画展去民主德国展出,并发表在该国美术杂志封面上。秋,去上海中国画院进修中国画,从指导老师王个簃研究[[吴昌硕]]派花卉四个月。<ref>[http://finance.ifeng.com/a/20131230/11368328_0.shtml 方增先作品《粒粒皆辛苦》],凤凰网[引用日期2014-06-02]</ref>
*1958年,随学生入农村现场教学,画大量速写。开始深入研究人体造型结构,结合教学,以线描作素描,试行中国画专业素描。夏,在浙江海宁海边农村现场教学,画海塘工程《驯服大海》。
*1960年,在浙江嵊县现场教学,画大量反映农村生活的速写。回杭州后创作《浙西三秋》。同时为中国历史博物馆作水墨画《上海第三次工人武装起义》  *1963年,写《怎样画水墨人物画》。此书为新水墨人物写生技法提供了可参考的经验,因而大受群众欢迎
1963年,写《怎样画水墨人物画》。此书为新水墨人物写生技法提供了可参考的经验,因而大受群众欢迎。
[[File:Fzx02.jpg|缩略图|右|[https://p1.ssl.qhmsg.com/t01cca2f42b9f509d65.jpg 原图链接]]]
*1973 年又再版,共出版几十万册。
*1964年创作《说红书》。
*1965年,《美术》第2期发表马贡戈撰写的《〈说红书〉的艺术成就》一文,指出《说红书》一画在艺术上是新人物画中最突出的代表作品。秋,因胃病加剧,去杭州屏风山疗养院治疗。
*1974年为画《艳阳天》插图,赴北京郊区密云县,搜集素材。
*1975年 完成《艳阳天》水墨插图三十幅。这些插图后来由北京、上海、河北三地的出版社出版了三个不同版本的单行本。
*1978年,任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当选为浙江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在全国人大会议上,提出两项提案:一是建议恢复[[黄宾虹]]纪念馆,二是建议建立[[潘天寿]]纪念馆。(两项建议均得到有关部门的支持,第二年潘天寿纪念馆筹建。
*1979年被选为全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浙江《工农兵画报》出《方增先作品选》专刊。在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美术丛刊》上发表论文《人物画的造型问题》,针对全国各美术院校的中国画人物专业基础课,首次提出必须改革的专论。创作《孔乙己》插图三十幅。
*1981年《美术》第9期发表[[江丰]]为《方增先画集》序撰写的《要突破中国画的无人之境》一文。
*1982年赴绍兴农村小镇,画《乡镇早市》。7月,浙江日报》刊登《方增先在创新的道路上》一文(来永祥撰文)。9月,香港《文汇报》以一整版的篇幅刊登了作品及《方增先人物新作》一文(马克撰文);《迎春花》第 1 期人物专号刊登《[[粒粒皆辛苦]]》、《[[孔乙己]]》、《艳阳天》插图、《李时珍》等作品及《为当代人传神写照》一文(马克撰文)。 10 月,《浙江画报》刊登《人物画家方增先》一文(郑朝撰文)。
*1983年,入上海[[中国画院]]。11月,安徽《画刊》刊登古装人物《深山鸟语》、《咏梅》、《步月》等。 7月,赴青海玉树州藏族草原。 9月,又赴青海藏区泽库草原。 10月,画《帐棚里的笑声》。《中国文学》第9期刊登《屈原》、《牧牛》、《海燕像》等作品及《人物画家方增先》一文(李瑞林撰文)  *1984年 任上海[[中国画院]]副院长,当选为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帐棚里的笑声》参加全国美展,获上海地区优秀奖。同年,任上海中国画院副院长。随上海文化局文化代表团赴日本参加日本富山北陆书道院活动。台湾《雄狮美术》刊登作品《屈原》、《海燕》
1984年 任上海[[中国画院]]副院长,当选为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帐棚里的笑声》参加全国美展,获上海地区优秀奖。同年,任上海中国画院副院长。随上海文化局文化代表团赴日本参加日本富山北陆书道院活动。台湾《雄狮美术》刊登作品《屈原》、《海燕》。
[[File:Fzx03.jpg|缩略图|右|280px|[https://p1.ssl.qhmsg.com/t0147c2a7c7f3b4c2bc.jpg 原图链接]]]
*1984 年 1985 年 7 月,赴甘南藏族自治州深玛曲大草原  *1985年 任[[上海美术馆]]馆长。 *1986年2月,再赴甘南夏河拉不楞寺庙会。 8月,山东《艺术天地》刊登《方增先和他的水墨人物画》一文(徐虹撰文)。上海《书与画》第3期刊登《方 增先近期水墨画》一文(吴亮撰文)。1988年10月,携上海近现代中国画展赴法在马赛、里昂展出,并参观巴黎主要博物馆
1985年 任*1989年7月16日《羊城晚报》发表《母亲》。10月5日《光明日报》刊登《美术创作的新收获》一文(邵大箴撰文),对《母亲》一画作评论。《母亲》参加第七届全国美术展览,获银质奖、[[ 上海美术馆齐白石奖]] 馆长
1986年2月 *1990年 再赴甘南夏河拉不楞寺庙会。 8月,山东 香港 艺术 收藏 天地》 一文 刊登《方增先 和他的水墨人物画 简论 》一文( [[ 徐虹 ]] 撰文)。 上海 书与画 美术 第3 第5 期刊登《方 增先 近期 水墨 世界 》一文( 吴亮 徐虹 撰文) 。1988年10 。 6 月, 《香港明报》刊登《方增先的水墨人物》([[周天黎]]撰文)。以 上海 近现 文化 表团团长身份携 中国画 、版画、摄影作品 法在马赛、里昂 日本横滨办 出,并参观巴黎主要博物馆
1989年7月16日《羊城晚报》发表 *1991年 被美国传记研究院授予该院终身董事和国际顾问。时年 《母亲》 。10月5日 获上海文学艺术优秀奖。 光明日报 美术 第2期 刊登《 美术创作的新收获 方增先随访录 》一文( 邵大箴撰文 陈秋田录 。 5月 对《母亲》一 携上海中国 展赴澳门办展。 6月,赴珠海创 评论。 古装巨幅作品 母亲 古文士图 参加第七届全国美术展览 获银质奖、[[齐白石奖]] 至 12 月,画成六十幅。同年 11 月辞去上海画院副院长一职
1990 *1993 ,香港《收藏天地》一文刊登《方增先简论》一文([[徐虹]]撰文)。《 任中国 美术 》第5期刊登《方增先的水墨世界》一文(徐虹撰文)。 6月,《香港明报》刊登《方增先的水墨人物》([[周天黎]]撰文)。以上海文化代表团团长身份携 家协会 中国画 、版画、摄影作品赴日本横滨办展 艺术委员会副主任
1991 *1995 被美国传记研究院授予该院终身董事和国际顾问。时年《母亲》获 受聘为 上海 艺术优秀奖。《美术》第2期刊登《方增先随访录》一文(陈秋田录)。 5月,携上海中国画展赴澳门办展。 6月,赴珠海创作古装巨幅作品《古文士图》,至 12 月,画成六十幅。同年 11 月辞去上海画院副院长一职 讲席教授
1993 *1996 举办第一届上海双年展, 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 主任。
1995 *1998 受聘为 上海大 [[中国美术 讲席 院]]荣誉 教授 。1998年举办第二届上海双年展,主题为“融合与拓展”,以水墨为表现形式
1996 *1999 举办第一届 被选为 上海 双年展,任艺委 市文联副主席和上海市美术家协 会主
1998年受聘为[[中国美术学院]]荣誉教授。1998 *2000 年举办 国际性的 届上海双年展, 主题为“融合与拓展” 日本NHK电视台专场播放节目近一小时。进入积墨画的探索 以水墨为表现形式 画《大山的回忆》
1999 *2001 被选为上海市文联副主席和上海市美术家协会主席。2000年举办国际性的第三届上海双年展,日本NHK电视台专场播放节目近一小时。进入 用[[ 积墨 法]] 的探索,画 大山的回忆 闲看行路人》、《行行复行行 》。
2001 *2002 上海美术家协会举办以“家”为主题的室内家居设计展,全国各艺术院校都参与,任展览总策划人。 [[ 积墨法]] 画《 闲看行路人》、《行行复行行 家乡板凳龙 。参加在北京政协礼堂举办的当代国画优秀作品系列展——上海作品展
2002年上海美术家协会举办以“家”为主题的室内家居设计展,全国各艺术院校都参与,任展览总策划人。用积墨法画《家乡板凳龙》。参加在北京政协礼堂举办的当代国画优秀作品系列展——上海作品展。
[[File:Fzx04.jpg|缩略图|右|560px|[https://p1.ssl.qhmsg.com/t01558cc165e175f3ba.jpg 原图链接]]]
*2003年由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草书兰亭序》。
*2004年获文化部文学艺术成果奖。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草书后赤壁赋》。
*2005年画《穿旧裘皮的人》。作品参加在浙江[[潘天寿]]纪念馆举办的浙派人物画文献展。
*2006年举办跋涉者——方增先艺术回顾展。
*2007年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方增先》画册,《方增先图文回顾录》。创作《祭天》。
*2009年8月,完成《晒佛节——祈福》。浙江美术馆举办“方增先人物画大展”,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方增先人物画》。
*2010年举办“行行复行行——方增先人物画大展”于中国美术馆。
*2013年1月获第二届“中国美术奖·终身成就奖”。
*2013年2月获“上海文艺家终身荣誉奖”。
== 诸家评论 ==
== 艺术成就概论 ==
[[File:Fzx05.jpg|缩略图|右|360px|[https://p1.ssl.qhmsg.com/t012774c55194bc8ba9.jpg 原图链接]]]
方增先,二十世纪后半叶现实主义中国人物画创作的代表人物之一,中国画坛具有广泛影响的“新浙派人物画”的奠基人和推动者。 作为一个具有典型意义的艺术个案,方增先身上集中体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画家为适应新的时代需要不断地求变革、图创新、不懈探索的艰辛艺术实践历程。
[[File:Fzx05.jpg|缩略图|右|360px|[https://p1.ssl.qhmsg.com/t012774c55194bc8ba9.jpg 原图链接]]]
'''领衔浙派人物画,创造新中国人物画经典风格'''
== 个人荣誉 ==
*2004年,荣获文化部颁发的“造型人物成就奖”
*2013年1月29日,获第二届“中国美术奖·终身成就奖”
*2013年2月,获“上海文艺家终身荣誉奖”
*2013年 1月,获第二届“中国美术奖·终身成就奖”
*2013年2月,获“上海文艺家终身荣誉奖”
*2004年 获文化部文学艺术成果奖
*1991年 《母亲》获上海文学艺术优秀奖
*1989年 《母亲》参加七届美展并获银奖和“齐白石奖”
*1984年 《帐棚里的笑声》参加全国美展,获上海地区优秀奖
== 代表作品 ==
== 参考资料 ==
{{reflist}}
[[Category:中国现代画家]]
12,778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