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286
次編輯
變更
叶秀山
,無編輯摘要
{{Infobox person| 姓名 = 叶秀山|圖片 = [[File:T01eaebff781c44aa98.jpg|缩略图|居中|250px|[http://p3.so.qhmsg.com/sdr/400__/t01eaebff781c44aa98.jpg 原图链接][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526757 来自澎湃新闻]]]|圖片尺寸 = | 圖像說明 = | 出生日期 = 1935年(乙亥年)| 國籍 = 中國| 别名 = | 職業 = 全国政协委员| 知名原因 =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 知名作品 = 《我们心目中的哲学》</br> </br> </br> </br> }} ''' 叶秀山 ''' ,男,1935年6月4日生于江苏扬中县,祖籍江苏镇江,于 [[ 上海 ]] 读小学、中学。1952年考入 [[ 北京大学 ]] 哲学系本科,1956年从该系毕业,被分配到中国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后改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工作,由实习研究员、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至研究员并该院研究生院教授。曾任该院哲学系主任,该所学术委员会主任。首届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第八、九届全国政协委员。专攻西方哲学,兼及美学,旁及中国传统哲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西方哲学学会理事。学术专长为西方哲学,兼及美学及中西哲学会通。1991年起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1995年获"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业余喜好中国书法、戏曲及西洋音乐。
2016年9月8日,叶秀山先生因病去世。
==学术讲座==
《我们心目中的哲学》独著<ref>[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526757 叶秀山的哲学遗产:何以自由?如何理性?],澎湃新闻,2016-09-10</ref>
《[[前苏格拉底哲学研究]]》,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2
[[File:115636352054613387645746210464.jpg|缩略图|右|250px|[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wb/images/2006-08/24/115636352054613387645746210464.jpg 原图链接][http://culture.people.com.cn/BIG5/40462/40463/4736061.html 图片来源]]]
《苏格拉底及其哲学思想》,人民出版社,1986
《思·史·诗——现象学和存在哲学研究》,人民出版社,l988
《美的哲学》,[[人民出版社]],1991
《无尽的学与思——叶秀山哲学论文集》,云南大学出版社,1995
《叶秀山文集》四卷本,重庆出版社,2000
《中西智慧的贯通——叶秀山中国哲学文化论集》,江苏人民出版社,2002年
《哲学作为创造性的智慧——叶秀山西方哲学论集(1998~2002)》,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
《叶秀山文集》(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术委员文库),上海辞书出版社,2005
《西方哲学》(学术版)第一卷“总论”,上篇:《西方哲学观念之变迁》,凤凰出版社、[[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
==第一总主编==
《西方哲学史》8卷11册学术版,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2005。
==学术论文==
《意义世界的埋葬》,原载《中国社会科学》1989年第3期
[[File:175902 1 m.jpg|缩略图|右|250px|[http://image.hexun.com/book/upload/2007/05/18/175902_1_m.jpg 原图链接]]]
《哲学的希望与希望的哲学》,原载《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91年第4期
《我读<老子>书的一些感想》,原载《道家文化研究》第二辑,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
《“有人在思”》,原载《书法研究》1993年第3期
《关于“文物”之哲思》,原载《[[哲学研究]]》1993年第7期
《中西关于“形而上”问题方面的沟通》,原载《场与有——中外哲学的比较和融通》集刊(一),东方出版社1994年版
《论艺术的古典精神》,原载《哲学研究》1994年第12期
《“画面”、“语言”和“诗”——读福柯的<这不是烟斗>》,原载《外国美学》集刊第10期,商务印书馆1994年10月版
《漫谈庄子的“自由”观》,原载《道家文化研究》第八辑,[[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版
《希腊奥林帕斯山上诸神与希腊神话之古典精神》,原载《外国美学》第12辑,商务印书馆1995年版
《亚里士多德与形而上学之思想方式》,原载《自然哲学》第2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
《“人”“有”一个“世界”“(存)在”》,原载《场与有——中外哲学的比较与融通》〈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杜1996年6月版
《世纪的困惑》,原载《中国哲学史研究》1997年第1期
《道教文化与现代“生”“死”观》,原载《中国文化》第14期
《“哲学”如何“解构”“宗教”》,原载《哲学研究》1997年第7期
《中国艺术之“形而上”意义》,原载《中国文化》第15~16期合刊
《科学性思维方式视角中的柏拉图“理念论”》,原载《庆祝杨向奎先生教研六十年论文集》,[[河北教育出版社]] 1998年版
《论哲学的“创造性”——重谈德国古典哲学》,曾部分载于《开放时代>>2000年第1期
《古典哲学的永恒魅力》,1999年10月7日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哲学”须得把握住“自己”》,原载《哲学研究》1999年第6期
《哲学作为创造性的学问》,原载《哲学门》第一卷[2000]第2期
《希腊哲学从宇宙论到伦理学的过渡》,原载《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1年第1~2期
《试读<大学>》,原载《中国哲学史》2000年第1期
《我们为什么要读书》,2000年2月3日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做哲学的辛苦》,2000年8月14日于北京
《与新生谈学习哲学》,2000年12月9日整理成文
《“哲学”“活在”法国》,原载《哲学研究》2001年第3期
《从康德到列维纳斯》,原载《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2年第4期
《斯宾诺莎哲学的历史意义——再读斯宾诺莎的<伦理学>》,2002年8月16日北京
《哲学的三种境界》,2003年9月21日于[[北京]]
《我的父亲梅兰芳》续集序,2004年3月16日于北京
《哲学的“未来”观念》,2004年11月16日北京
==人物逝世==
2016年9月8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著名哲学家叶秀山先生因病去世。<ref>[http://www.hxnews.com/news/gn/gnxw/201609/08/1002988.shtml 中国著名哲学家叶秀山先生因病去世 享年81岁_国内新闻 ]海峡网 .2016-9-8</ref>
==参考资料==
[[Category:人文社科艺术人物]][[Category:哲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