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張嘉森

增加 24 位元組, 4 年前
1918年(民國7年)1月,他和蔣方震等結成松社。隨梁啓超、丁文江前往歐洲考察,之後留在德國跟隨唯心論哲學家倭鏗(Rodolf Eucken)學習哲學,後來他又跟隨亨利·柏格森學習。1921年12月,他陪同德國哲學家杜里舒(Hans Adolf Eduard Driesch)來華講學任翻譯。
1922年3月在上海參加上海總商會聶雲台和江蘇省教育會黃炎培組織的「國是會議」,起草《國是會議憲草》。1923年2月陪同杜里舒北上京津,在清華大學做了題為「人生觀」的講演,引發科玄論戰的爭論。當時中國馬克思主義興起,他以唯心論批判唯物論。同年回上海任吳淞市政籌備處副主任,在吳淞創辦國立自治學院,併兼職執教於中國公學。1925年國立自治學院改為「國立政治大學」(聞一多曾在此校任訓導長)。1926年與李璜合辦《新路》雜誌。1927年被國立政治大學中國國民黨勒令停辦。1928年《新路》雜誌被中國國民黨當局查封。他反對蔣介石的一黨獨裁。1929年(民國18年)6月他被國民黨當局逮捕拘禁,後經章炳麟、杜月笙斡旋,他被釋放。10月,他赴德國,在耶拿大學教書。
 
[[Category:政治家]]
17,679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