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瑪麗·愛因斯沃斯

增加 64 位元組, 5 年前
學術貢獻及著作: 「內容擴充」
愛因斯沃斯最大的學術貢獻在於早期情感依戀方面的研究,率先使用了「陌生情境測驗」(Strange Situation Test),來測試嬰兒與母親的互動關係。通過分析兒童在這些陌生情境場景中的反應,她界定了親子關係的三種基本類型:幼兒的反應主要可以分成三種,分別稱為:安全型依附(Secure Attachment),不安全依附─迴避型(Anxious-Avoidant Insecure Attachment),不安全依附─焦慮/矛盾型(Anxious-Resistant Insecure Attachment)。愛因斯沃斯的突破性工作使我們能夠很好地理解依附理論及風格,以及這些風格如何影響個體成年後的行為。依附關係並不只是影響嬰兒,小孩子和母親互動的關係,而是終其一生都會影響到我們的生活,當人們有需求,需要尋求幫助時,我們就會去依賴身邊重要的人(例如家人、朋友、伴侶)。依附理論更是近年來探索愛情關係時不可忽視的重要理論。
愛因斯沃斯在她的學術生涯中獲得了許多榮譽,包括1984年美國心理學會臨床心理學系傑出科學貢獻獎,1985年兒童發展研究協會兒童發展研究傑出貢獻獎,1997年美國心理學會傑出專業貢獻獎和美國兒科學會兒童發展貢獻獎,1989年美國心理學會傑出科學貢獻獎和皇家精神病學院榮譽獎學金,她於1992年當選為美國藝術與科學學院院士,並於1998年美國心理學基金會心理學學士終身成就金獎。<ref>Gold medal award for life achievement in the science of psychology, (1998). American Psychologist. 53, 869-871.</ref> === 愛因斯沃斯 主要著作 ===
*《兒童保育與愛的成長》(Child Care and the Growth of Love,1965)
*《烏干達的嬰兒期》(Infancy in Uganda,1967)
*《依戀模式》(Patterns of Attachment,1978)
 
== 愛因斯沃斯的榮譽 <ref>Gold medal award for life achievement in the science of psychology, (1998). American Psychologist. 53, 869-871.</ref>==
*1984年 美國心理學會臨床心理學系傑出科學貢獻獎
*1985年 兒童發展研究協會兒童發展研究傑出貢獻獎
*1997年 美國心理學會傑出專業貢獻獎和美國兒科學會兒童發展貢獻獎
*1989年 美國心理學會傑出科學貢獻獎和皇家精神病學院榮譽獎學金
*1992年 當選為美國藝術與科學學院院士
*1994年 美國心理學會臨床心理學系傑出貢獻獎
*1996年 國際個人關係研究學會傑出職業獎
*1998年美國心理學基金會心理學學士終身成就金獎。
==參考資料==
833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