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巫宁坤

增加 8,879 位元組, 4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Infobox person | 姓名 = 巫宁坤 | 圖像 = File:巫宁坤.jpg|缩略图|居中|[http://n.sinaimg.cn/sinacn20190811s/726/w415h311/20190811/6628-icapxp…”
{{Infobox person
| 姓名 = 巫宁坤
| 圖像 = [[File:巫宁坤.jpg|缩略图|居中|[http://n.sinaimg.cn/sinacn20190811s/726/w415h311/20190811/6628-icapxpf9490001.jpg 原图链接]]]}}
[[巫宁坤]](1920年9月-2019年8月10日),[[江苏]]扬州人。中国著名[[翻译家]],英美文学研究专家。<ref name="搜狐">{{cite web |url=http://www.sohu.com/a/332913576_312708 |title=讣告著名翻译家巫宁坤先生去世:死亡也一定不会战胜| accessdate=2019-08-12}}</ref>

1938年,他作为[[扬州中学]]的一名流亡学生来到了[[武汉]],参加了军事委员会战时工作干部训练团受训三个月。1939至1941年就读于西南联大外文系,师从[[沈从文]]、[[卞之琳]]等人,1943年赴美担任中国在美受训空军师的翻译。1948年3月,巫宁坤从[[美国]]印第安纳州曼彻斯特学院毕业后,入芝加哥大学攻读英美文学博士学位,期间结识[[赵萝蕤]]、[[周珏良]]、[[查良铮]](穆旦)等人,后成为数十年患难之交。1951年上半年,应燕京大学西语系主任赵萝蕤要求,校长陆志韦邀请巫宁坤归国至燕大任教,巫宁坤于尚未完成[[博士论文]]之时毅然归国出任教授。1957年,巫宁坤于“反右运动”中在[[北京国际关系学院]]被划为“极右分子”,被开除公职,送北大荒劳改农场劳动,1961年6月病危“保外就医”。“文革”期间,关“牛棚”。1970年全家流放农村“接受中下贫农再教育”。1979年“错划右派”改正,返回国际关系学院任英文系教授,1991年退休后定居美国。<ref name="人民网">{{cite web |url=http://society.people.com.cn/n1/2019/0811/c1008-31287485.html |title=著名翻译家巫宁坤逝世“我归来,我受难,我幸存”| accessdate=2019-08-12}}</ref>

2019年8月10日,巫宁坤在美国逝世,享年99岁。<ref name="Lady Face">{{cite web |url=http://ent.zdface.com/mxkb/2019-08-11/824078.shtml |title=翻译家巫宁坤逝世 曾用九个字总结自己的人生简介| accessdate=2019-08-12}}</ref>
=人物简介=
巫宁坤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就学于[[西南联大]],曾为陈纳德将军率领的美国空军“[[飞虎队]]”作翻译。1946年就读于[[美国印第安那州曼彻斯特学院]],后转入[[芝加哥大学]]研究院攻读英美文学博士学位。

1949年12月,巫宁坤与刚刚新婚的穆旦夫妇合租一套有两间的公寓。这段同学、同吃、合住的经历使巫宁坤与穆旦夫妇结下终身友谊,并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互相慰藉,共同度过了一段苦难惨烈的悲情岁月。<ref name="微博">{{cite web |url=https://weibo.com/1257000310/I1GFmDygj?type=comment |title=张百忍| accessdate=2019-08-12}}</ref>

1951年,芝加哥大学[[杨振宁]]、[[李政道]]、[[穆旦]]等中国留学生组织了一个“研究中国问题小组”,对新中国成立后的情况进行研究。对是否回国,[[杨李]]等人举棋不定,巫宁坤与穆旦则倾向尽快回归祖国,迎接新时代的到来。

同年,巫宁坤于博士学位尚未拿到之际接到燕京大学校长[[陆志韦]]急电邀请,请他回国任教,巫宁坤是年归国任教于燕京大学英语系。1952年院系调整后任南开大学等校教职。1957年被错误的划为右派,并被强制到大兴安岭兴凯湖农场劳动改造。1961年6月29日,身患重病的巫宁坤得以“[[保外就医]]”,后在安徽大学任教。文革开始后,被打成“牛鬼蛇神”并被发配至农村劳动改造。1974年一月底,被调到芜湖安徽师范大学任教,1979年5月奉命回北京,到已改称“国际关系学院”的原单位办理“右派”改正。1986年赴[[剑桥大学]]讲学,了却多年夙愿。1991年于中国国际关系学院退休,之后定居美国弗吉尼亚州。曾任河北教育出版社“世界文学博览”丛书主编。作为翻译家,他曾翻译过《[[了不起的盖茨比]]》、《[[白求恩传]]》等著作,后在美国出版英文自传小说《一滴泪》,其中所讲述的文革受难史,轰动西方世界。

巫宁坤曾经在《[[英语世界]]》发表一些英文散文,诗歌和翻译,包括他英译的[[方励之]]的《[[重访卡普里]]》。巫宁坤中英文俱佳。[[黄灿然]]认为他翻译为中文的有些诗歌译文质量优于[[余光中]]的翻译(参考黄灿然《译诗中的现代敏感》)。著有英文回忆录A Single Tear,后出版中文本,名《一滴泪》。
=个人生活=
巫宁坤其子巫一丁也是英语翻译。
=人物逝世=
北京时间2019年8月10日下午15:20,著名翻译家、英美文学研究专家巫宁坤在美国逝世,享年99岁。<ref name="新京报网">{{cite web |url=http://www.bjnews.com.cn/culture/2019/08/11/613911.html |title=著名翻译家巫宁坤逝世“我归来,我受难,我幸存”| accessdate=2019-08-12}}</ref>
=99岁著名翻译家巫宁坤逝世 当地时间8月10日=
{{#ev:youku|XNDMwOTkwMDA4OA|center}}
=巫宁坤与李政道=
巫宁坤曾回忆道:“一九五一年初,我正在芝加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忽然接到[[燕京大学]]电聘。两年来,国内亲友不断来信,对新中国的新生事物赞不绝口,令人心向往之。于是, 我决定丢下写了一半的英国文学博士论文,兼程回国任教。七月中旬,在旧金山登上驶往[[香港]]的克利夫兰总统号邮轮,有芝大同学伯顿夫妇和[[李政道]]博士前来话别。 照相留念之后,我愣头愣脑地问政道:“你为什么不回去为新中国工作?”他笑笑说:“我不愿让人洗脑子。”我不明白脑子怎么洗法,并不觉得怎么可怕,也就一 笑了之,乘风破浪回归一别八年的故土了。”

20多年后的1979年,历经浩劫磨难的巫宁坤终于得以摘掉“右派”的帽子。当他从[[安徽芜湖]]奉命前往北京时已改称“国际关系学院”的原单位办理“右派”改正手续时,于意外中从报纸上看到“爱国美籍华裔科学家李政道博士”从美国回来讲学的消息,大为激动,便跑到北京饭店国宾馆看望老同学。此时已贵为国宾的李政道仅于百忙之中抽空匆匆巫宁坤说了几句话。<ref name="凤凰网">{{cite web |url=http://news.ifeng.com/a/20171031/52870350_0.shtml |title=巫宁坤沧海一滴泪| accessdate=2019-08-12}}</ref>

一个是归国演讲的贵宾,一个是刚刚劳动改造结束的教职员。巫宁坤眼见身前二人地位迥异,不禁回忆起二十多年前二人于美国分别时情景,追想当年于美国芝加哥大学求学之时与中国同窗纵论天下,怀抱一颗赤子之心毅然归国,往事历历心酸皆涌上心头。若是当年送李政道归国任教,而自己留在美国,今日又是怎样一番景象?
=作品目录=
===翻译作品===
(英)[[萨尔曼·拉什迪]]《火鸟巢》,收入《爱的讲述》(译林出版社2005年12月初版)一书。

(英)[[克里斯托弗·衣修午德]]《萨莉·鲍尔斯》,原载于《世界文学》1980年第2期。

(美)[[斯坦贝克]]《珍珠》,原载于《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年初版)一书,中国和平出版社2005年重版。

(美)[[亨利·詹姆斯]]《真东西》、《学生》、《地毯上的图案》、《小说的艺术》,均收录于《黛西·密勒》(上海译文出版社2007年7月出版)一书。

《[[德莱塞短篇小说选]]》(平明出版社1955年9月初版),2004年安徽文艺出版社以《婚后》(名家推介外国中短篇小说系列)为名重版。

(加拿大)[[泰德·阿兰]]//塞德奈·戈登《手术刀就是武器——白求恩传》,上海文艺出版社2005年8月出版。

(美)[[菲茨杰拉德]](Fitzgerald,F.S.) 《了不起的盖茨比》,2006年08月,上海译文出版社。

英文诗文小集Always Remembering、 Chimes of Solitude、《[[孤琴]]》。
===评论文章===
《评卞译<[[哈姆雷特]]>》,原载于《西方语文》1957年第1卷第1期(该刊1959年改名为《外语教学与研究》)。

《狄伦·托马斯诗文一瞥》,原载于《[[外国文学]]》1985年第1期

《[[剑桥的灵性]]》,原载于《外国文学》1989年第3期

《[[重读]]<智慧之歌>——遥寄穆旦》(诗),收录于《丰富和丰富的痛苦:穆旦逝世20周年纪念文集》([[杜运燮]]、周与良、李方、张同道、余世存等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相关文章===
《“知足常乐”话吾师——写在巫宁坤教授米寿之际》,载于《[[悦读MOOK]]》(第十卷),二十一世纪出版社2009年1月出版。
=参考文献=
{{reflist}}
8,361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