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0,418
次編輯
變更
無編輯摘要
|}
'''仪征市金升外国语实验学校'''是 [[ 仪征市 ]] 第一所集小学、初中于一体的全封闭民办学校<ref>[http://edu.sina.com.cn/ischool/2018-03-05/doc-ifxipenn1057426.shtml 扩大公益性民办学校成为“减负”教育的新方向],新浪,2018-03-05</ref>。学校达到了26个班级、1000名学生的规模。办学两年多来,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成果,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2002年、2003年中考均分均高于全市100余分,位居全市第一。两年多来参加全市的调研测试,人均总分名列前茅,整体成绩全市一流。2003年12月,通过了省示范 [[ 初中 ]] 验收,被扬州大学外国语学院、扬州大学理学院定为教学实验基地,被市教育局定为素质教育<ref>[https://www.sohu.com/a/449288940_99978215 素质教育是重点,备考重中之重有哪些?],搜狐,2021-02-07 </ref>实验基地。
==转业办学==
2001年5月初,正当我 [[ 经营 ]] 的酒店生意正红火的时候,市教委、青山镇政府有意向让我接手兴办因教育布局调整而撤销的青山镇中学,创办仪征市第一所义务教育阶段的民办学校。说老实话,当时我也犹豫过,因为我知道投资办学的风险,教育是百年大计,责任重大,不可误人子弟,同时也要有大量的、长期的投入,如是失败,不仅第一次创业的辛勤成果和声誉付之东流,而且必将倾家荡产、声败名裂。但我自1982年于扬大师院毕业后从事教育工作10年,对教育事业已结下了深厚感情的,心中一直有个“教育情结”,再加上我内心也有放手一搏,再创一番更大的 [[ 事业 ]] 决心。因此,在创业的冲动和理智的思考驱使下,经过充分的市场调研,我毅然作出办学的决定,就这样,在2001年6月6日,我与市教委、青山镇签订了办学协议,走上了二次创业之路。
==冲破束缚==
签订协议之初,新学校的章程没有,各项 [[ 制度 ]] 没有,更棘手的是学校还没有一名应聘教师,金升外国语实验学校只是筹建在纸上。此时,市委、市政府办学出台了《关于市内公办学校教师应聘到民办学校工作管理的意见》。这个文件的出台充分显示了政府部门对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对民办教育的大力支持,对民办学校的无限关爱。政府政策上的扶持,使我们在招聘教师这一重要环节中争取了主动,提高了师资配备的质量。从6月初到8月底,整整三个月的紧张筹备,我食不香,寝难安,个中的滋味不是酸甜苦辣能够表达的。当学校的宣传 [[ 广告 ]] 在报纸上刊登的时候,当金升外国语实验学校的校牌挂上校门的时候,当近400名师生在操场上举行第一次升国旗仪式的时候,我禁不住热泪盈眶,尽管泪水和汗水模糊了我的双眼,但心中却永远刻下了那一幕动人的情景和难忘的时刻。
==奋勇探索==
作为我市第一所民办学校,这在人们传统观念上还是一个比较新生的事物。要想使这一新生事物能迅速被人们普遍接受,并发展壮大,唯有能处处体现出“新”意,才能有竞争力。首先,是创新办学理念。 [[ 社会 ]] 上普遍认为民办学校以营利为目的,其实不然。我们的收费标准,始终考虑到大多数家庭的承受能力;我们的教育投入始终坚持实用性,尽可能优化教学环境;我们的招生眼光,还放在那些品学兼优而家庭困难的学生上。我们始终遵循德才兼备的原则,不惜多花钱,开齐开足所有课程,配齐所有小学科的专门教师,让学生德智体诸方面都得到发展;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重点抓培优辅差工作,使每个学生在各自不同的基础上都能获得成功。其次,是创新管理体制。学校正常运转后,我们迅速组建了董事会,发挥董事会在民主决策、集体 [[ 领导 ]] 方面的重要作用。同时,确立了校长负责制,校长执行董事会的决议,负责学校具体管理。这两项制度的建立,使学校所有权和管理权两权分离,形成决策与执行互相监督的机制,确保学校的正确办学方向和良好社会声誉。第三,是创新用人机制新。我始终坚持聘用好教师,充分发挥每位教师的特长,使他们成为实现学校整体目标的积极力量;关心教师的需要,合理解决教师的困难。我们除在工资待遇、 [[ 生活 ]] 待遇上给予优待,还解决了教师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
==其他信息==
职称评定等问题,该校已形成一支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注重教师培训与提高,支持他们的文化进修、学历进修,高薪聘请扬州大市内各学科专家、特级教师,组建“名师团”,到该校进行业务指导。又与江苏省“ [[ 品牌 ]] 学校”扬州梅岭中学结成兄弟学校,提升了办学层次和学校品牌。
==参考文献==
[[Category:520 教育總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