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支秉彝

增加 2,204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unreferenced|time=2019-04-14T17:37:27+00:00}}
[[File:支秉彝001.jpg|300px|缩略图|右|支秉彝<br>[https://www.itsfun.com.tw/%E6%94%AF%E7%A7%89%E5%BD%9D/wiki-3911519-6236288 原图链接] ]]
''' 支秉彝 ''',1911年9月出生於江蘇,夫人[[支愛娣]]教授.是我國儀器儀表事業的奠基人之一。 1934年赴德國,先後就讀於德城工業大學和萊比錫大學,於1942年畢業。1942年任萊比錫大學講師、德國藍旦無線電廠工程師。1944年獲自然科學博士學位,1945年任德國馬堡大學中文學院講師。抗日戰爭勝利後,他謝絕了美國朋友的聘請 懷著愛國之心,與他的夫人支愛娣教授一起,用他的積蓄和岳父的資助購買了一大批對祖國很有用的電工儀器於1946年回國。回國後曾就任中央工業試驗所電子室主任,1947年兼任浙江大學電機系教授,1948年兼任同濟大學電機系教授,1950年至1951年任上海航務學院無線電系教授。1954年到上海電錶廠任副總 程師兼中心實驗室主任。1964年起任上海市電工儀器儀表研究所(後改名為上海儀器儀表研究所)總工程師兼副所長、所長、名譽所長。 ==為建立中國的計量標準作出了貢獻== 泰州電工測 家、信息 理工程 家, 编码 編碼 字信息 理和系 研究的 拓者 , 使我國儀表工業在60年代開始走向數字化,進而得到廣泛的應用 並參 加了我 第一 个12 個12 年科 术远 術遠 规划 規劃 制订 製訂 工作 。50 他於1957 代负责电表 對於電錶 三大 关键 關鍵 元件( 石、 承、游 )的 量攻 關也積極承擔了工作 组织 組織 研究了游 造工 和性能 测试设备 測試設備 ,制定了 标准 標準 ,提高了 电表 電錶 的精度和 定性, 建立中 标准 標準 作出了 贡献 貢獻 。  ==“見字識碼”漢字編碼方法的研究== 1968年,“文化大革命”期間,他 国内组织了仪表数 極其艱難的條件下,開始進行“見字識碼”漢 編碼方法 的研究, 为数 頑強地探索漢 仪表 編碼方法,經過10年 普遍推广应用起到 努力,於1978年獲得初步成功。“見字識碼”漢字編碼方法解決 當時國內外沒有圓滿解決的漢字輸入電子計算機的 要作 大課題,為我國應 。60 年代中研究汉 電子計算機進行漢 字信息 字模 處理,實現資料檢索和照相印刷排版自動化開創了新路。這一成果經新聞媒介的報導 发明 在國內外引起 強烈的反響。 ==為儀器儀表界造就了一批科技骨幹== 1977年被評為上海市先進工作者,1980年奧林匹亞公司生產出 中文電腦打 识码 编码方法 ,率先 解决汉 實現漢 机的难题 機。1983年當選為上海市第六屆政協委員,上海市第三屆科協常務委員。1979年以來先後出訪西德、日本及香港。從1980年起,他先後培養了25名碩士研究生,並選派多名青年科技人員出國深造,為儀器儀表界造就了一批科技骨幹。1993年7 月24日逝世,享年83歲。1999年12月31日,上海儀電控股(集團)公司追授“上海儀電傑出員工”稱號 。 ==參考資料==
72,748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