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215
次編輯
變更
杨升庵
,無編輯摘要
=='''杨慎'''==
同义词 杨升庵一般指杨慎(明代 [[ 文学家 ]] 、官员)<ref>[https://www.sogou.com/tx?query=%E5%90%8C%E4%B9%89%E8%AF%8D%20%E6%9D%A8%E5%8D%87%E5%BA%B5%E4%B8%80%E8%88%AC%E6%8C%87%E6%9D%A8%E6%85%8E%EF%BC%88%E6%98%8E%E4%BB%A3%E6%96%87%E5%AD%A6%E5%AE%B6%E3%80%81%E5%AE%98%E5%91%98%EF%BC%89&hdq=sogou-site-706608cfdbcc1886&ekv=3&ie=utf8& 同义词 杨升庵一般指杨慎(明代文学家、官员) ],360百科 - baike.so.com/d...- 2022-10-12</ref>[[杨慎]](1488年12月8日 — 1559年8月8日),字用修,初号月溪、升庵,又号逸史氏、博南山人<ref>[https://www.sogou.com/tx?query=%E6%9D%A8%E6%85%8E%EF%BC%881488%E5%B9%B412%E6%9C%888%E6%97%A5%20%E2%80%94%201559%E5%B9%B48%E6%9C%888%E6%97%A5%EF%BC%89%EF%BC%8C%E5%AD%97%E7%94%A8%E4%BF%AE%EF%BC%8C%E5%88%9D%E5%8F%B7%E6%9C%88%E6%BA%AA%E3%80%81%E5%8D%87%E5%BA%B5%EF%BC%8C%E5%8F%88%E5%8F%B7%E9%80%B8%E5%8F%B2%E6%B0%8F%E3%80%81%E5%8D%9A%E5%8D%97%E5%B1%B1%E4%BA%BA&hdq=sogou-site-706608cfdbcc1886&ekv=3&ie=utf8& 杨慎(1488年12月8日 — 1559年8月8日),字用修,初号月溪、升庵,又号逸史氏、博南山人 ]www.mancos-co.com/a...- 2020-3-14</ref> 、洞天真逸、滇南戍史 、金马碧鸡老兵等。四川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区)人,祖籍庐陵。明代文学家、学者、官员,明代三才子之首,东阁大学士杨廷和之子 <ref>[https://www.sogou.com/tx?query=%E7%A5%96%E7%B1%8D%E5%BA%90%E9%99%B5%E3%80%82%E6%98%8E%E4%BB%A3%E6%96%87%E5%AD%A6%E5%AE%B6%E3%80%81%E5%AD%A6%E8%80%85%E3%80%81%E5%AE%98%E5%91%98%EF%BC%8C%E6%98%8E%E4%BB%A3%E4%B8%89%E6%89%8D%E5%AD%90%E4%B9%8B%E9%A6%96%EF%BC%8C%E4%B8%9C%E9%98%81%E5%A4%A7%E5%AD%A6%E5%A3%AB%E6%9D%A8%E5%BB%B7%E5%92%8C%E4%B9%8B%E5%AD%90&hdq=sogou-site-706608cfdbcc1886&ekv=3&ie=utf8& 祖籍庐陵。明代文学家、学者、官员,明代三才子之首,东阁大学士杨廷和之子 ],伊秀女性网 - m.yxlady.com/jingya...- 2021-7-4</ref> 。
杨慎于明武宗正德六年(1511年)状元及第,授官翰林院修撰,参与编修《武宗实录》。武宗出居庸关时上疏抗谏。
明世宗继位,复任 [[ 翰林 ]] 修撰兼经筵讲官。嘉靖三年(1524年)卷入“大礼议”事件,触怒世宗,被杖责罢官,谪戍云南永昌卫。 在滇南时,曾率家奴助平寻甸安铨、武定凤朝文叛乱,此后虽往返于四川、云南等地,仍终老于永昌卫。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在戍所逝世,享年七 十二岁。明穆宗时追赠光禄寺少卿,明熹宗时追谥“文宪”。 杨慎在滇南三十年,博览群书。其诗词曲各体皆备,自有一定的风格。其诗沉酣六朝,揽采晚唐,创为渊博靡丽之词,造诣深厚,独立于风气之外。而乐 府首倡《花间》,影响隆、万以下风尚,同趋绮丽。
著作达四百余种,涉及经史方志、天文地理、金石书画、音乐戏剧、宗教语言、民俗民族等,被后人辑为《升庵集》。
杨慎生于明孝宗弘治元年(1488年)十一月初六日(12月8日)。
为吏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杨廷和之子。他自幼聪慧过人,又非常好学,再加上出生于书香门第,所以从小就受到很好的家庭教育。七岁时,杨慎的母亲 教他句读和唐代绝句,常能背诵。
弘治十一年(1498年),十一岁的杨慎与云南永昌张志淳之子张含订为金石之交。杨慎此年已经开始创作近体诗。
弘治十二年(1499年)四月,杨慎第一次出京,随其父亲杨廷和回蜀守制,奉祖母叶氏柩葬于新都城西门外祖茔。
杨慎还模仿名贤作《吊古战场文》,叔父兵部侍郎杨廷仪见文中“青楼断红粉之魂,白日照翠苔之骨”数语,不禁击节称赞。祖父杨春阅后建议杨慎拟作 贾谊的《过秦论》,杨慎第二天呈上一篇拟作,议论秦朝得到天下而很快迅速灭亡的教训,与贾谊的很多观点都相契合。
祖父杨春读后又惊又喜,称杨慎为杨家的贾谊。
弘治十四年(1501年)夏,父亲杨廷和守丧期满,杨慎随父经汉中、西安、邯郸等地入京,沿途写有《过渭城送别诗》《霜叶赋》《马嵬坡》等诗记录这 些事情。同年秋天,杨慎跟随进士魏浚学习,创作的《黄叶诗》轰动京师。当时茶陵诗派的首领、内阁首辅李东阳见诗后大为赞赏,遂收杨慎为门生 , 并称杨慎为“小友”。 ,大学士李东阳又命杨慎仿作诸葛亮《出师表》和傅奕《请汰僧尼表》,李东阳阅览后称赞其韵味“不减唐宋词人”。 弘治十八年(1505年)二月,杨廷和与张元祯同主会试。杨慎在礼部考场侍奉杨廷和。时崔铣试卷在分考刘武臣帘下,疑其刻深,没有被录取。杨慎看到 了后十分喜欢崔铣奇隽的文字,向父亲推荐。杨廷和便提拔崔铣为《诗经》魁。
崔铣知道了后用“小座主”称呼杨慎,二人结为知己。
明武宗正德元年(1506年)秋,杨慎与同乡士子冯驯、石天柱、夏邦谟、刘景宇、程启充成立丽泽会,又与山东即墨的蓝田和云南永昌的张含结社唱和。
正德二年(1507年)春,杨慎第二次出京,与弟杨惇回到家乡应试,按照惯例进入县学,成为王颖斌所教授的弟子员。
八月,杨慎与弟杨惇同举四川乡试。四川提学刘丙批阅杨慎的试卷,称赞他为罕见的奇才,说:“我不能像欧阳修一样,但是我却得到了苏轼这样的学 生。”当时评论的人都认为刘丙慧眼识人。
九月,发榜时,杨慎果然被点为乡试第一。杨廷和不以科第中举接连不断为喜事,而是说:“读书第二,登科第三,修身齐家,乃是第一件事。”
正德三年(1508年),杨慎参加会试,主考官王鏊、梁储已将杨慎写的文章列为卷首。不料烛花竟落到考卷上烧坏,以致名落孙山。遭此意外的打击,杨 慎并没有灰心失望。
经过几年的刻苦努力,杨慎终于在正德六年(1511年)二十四岁时,殿试第一,考中状元,授翰林院修撰。从此,杨慎正式登上明朝政治舞台。
正德八年(1513年)正月,杨慎继母喻夫人病逝于京师。二月七日,杨慎代父亲杨廷和函致陕西巡抚蓝章,称杨慎将亲自带着喻氏的灵柩回到四川,请求 派遣人马护送。 二月二十七日,杨慎第三次出京,与王安人扶继母喻夫人的灵柩离开京师回到家乡。杨慎一行人到达陕州(今三门峡市),巡抚蓝章遣使者迎接。抵达西 安后,蓝章又设馆饯别杨慎。
杨慎离陕西后,于途中四月二十三日向巡抚蓝章致函答谢。服丧完毕后,杨慎恢复翰林院修撰的职务。
=='''坎坷政途'''==
正德十二年(1517年),因明武宗不理朝政,喜欢到处巡游。杨慎呈上《丁丑封事》的奏章,指责武宗“轻举妄动,非事而游”,劝他停止这种荒唐行 为。武宗根本不理睬,依旧我行我素。
杨慎无可奈何,只得称病告假,辞官归里。
正德十六年(1521年),世宗即位后,授杨慎为翰林院修撰、经筵讲官。
嘉靖二年(1523年),杨慎参与纂修《武宗实录》,充任纂修官。杨慎利用给世宗讲书的机会,经常联系当时实际情况教育世宗。
如对已判死罪尚未诛杀的佞宦张锐、于经等人,由于大肆行贿,世宗破例赦免了他们的死罪。杨慎在经筵讲课时,便特地讲解《舜典》:“圣人设立赎罪 的法子,是用于不大的罪过的,是为了让百姓自做新人。 如果是首恶或大奸,没有可以用钱财赎免的道理。”世宗听后很不高兴,常常借故停止讲书。杨慎因性格耿直,既失欢于皇帝,又结怨于权奸。虽胸怀壮 志,力图报国,但其政治才能在当时是难以施展的。
=='''逆鳞遭贬'''==
在内阁“大礼议”的纷争中,突出表现出杨慎的“叛逆”风骨。当时,张璁、桂萼等新贵为迎合上意,攀附权奸,主张在宪宗与武宗之间,加入睿宗(兴 献王朱祐杬),杨廷和父子和许多大臣坚决反对。
嘉靖三年(1524年)三月,杨廷和辞官归里,大礼议的议论再度兴起。六月,杨慎同三十六人上《乞赐罢归疏》辞职,不愿与张璁、桂萼等“无耻小人”同列共事。
七月十五日朝会集议时,张璁斥责廷臣欺君,吏部尚书何孟春责难张璁,群情汹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