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273
次編輯
變更
安东宁·德沃夏克
,创建页面,内容为“{|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安东宁·德沃夏克 </big>''' |- |<img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 s…”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安东宁·德沃夏克 </big>'''
|-
|<img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 src="https://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q_70,c_zoom,w_640/images/20190627/f196e480816a49c295aaa08dc8c2977a.jpeg" style="opacity: 1;"width="250" height="250">
<small>[https://image.so.com/view?q=%E5%AE%89%E4%B8%9C%E5%AE%81%C2%B7%E5%BE%B7%E6%B2%83%E5%A4%8F%E5%85%8B&src=tab_www&correct=%E5%AE%89%E4%B8%9C%E5%AE%81%C2%B7%E5%BE%B7%E6%B2%83%E5%A4%8F%E5%85%8B&ancestor=list&cmsid=a16f7258d32039c0068c86bf0cbc7836&cmras=0&cn=0&gn=0&kn=0&crn=0&bxn=0&fsn=60&cuben=0&pornn=0&manun=0&adstar=0&clw=240#id=7086e7afcc55a6fff893357df35f5c04&currsn=0&ps=52&pc=52 来自360的图片]</small>
|-
|-
| align= light|
|}
安东宁·德沃夏克(Dvorak,A.)1841年生于波希米亚的内拉霍齐夫斯;1904年逝于布拉格。14岁时被送兹洛尼采的亲戚家学习德语,同时随利赫曼学习中提琴、管风琴、钢琴和对位。1873年,以康塔塔《赞美诗》取得第一次重大成功,使他得以放弃乐队工作而专心写作。1874年,《降E大调交响曲》获奥地利国家奖,评委中有勃拉姆斯参加。两年后又以几首摩拉维亚二重奏获奥地利国家奖,德沃夏克的声望日益增长,人们纷纷请他写新作品。1901年任布拉格音乐学院院长。晚年将精力投入交响乐和歌剧创作,1904年于布拉格去世,享年63岁。
==基本信息==
* 中文名:[[安东宁·德沃夏克]]
* 外文名:Dvorak,A
* 出生日期:1841年
* 逝世日期:1904年
* 任职:音乐学院院长
* 获得荣誉:[[奥地利国家奖]]
==个人简介==
安东宁·德沃夏克(Dvorak,A.)(1841年生于波希米亚的内拉霍齐夫斯;1904年卒于布拉格)。捷克(波希米亚)作曲家。乡村屠夫之子,自幼在父亲肉店中帮工,这时已显示出演奏小提琴的才华。14岁被送往兹洛尼采的亲戚家学习德语,一方面从A.利赫曼学习中[[提琴]]、[[管风琴]]、[[钢琴]]和对位。1857-1859年入布拉格管风琴学校,离校后在一乐队拉中管风琴,1866-1873年在布拉格国家剧院管弦乐队拉中提琴,斯美塔那任乐队指挥。在这段时间里,他创作过一些乐曲,后来都被他销毁或收回,其中最主要的一首诗声乐套曲<柏树>(CypressTrees),后来他从中汲取了主题(例如大提琴协奏曲的)。这部套曲讲一则失恋的故事,德沃夏克爱慕的一个姑娘嫁了别人,他在失望之余写的(后他和姑娘的妹妹结婚)。
和当时大多数青年作曲家一样,德沃夏克的自然倾向受到瓦格纳的不可避免的影响而复杂化。第一部歌剧《艾尔弗雷德》(Alfred)(1870)便是瓦格纳的腔调。3年后,以康塔塔《赞美诗(白山的子孙)》[Hymnus(TheHeirsoftheWhiteMountain)]取得第一次重大成功,使他得以放弃乐队工作。1874年,降E大调交响曲获奥地利国家奖。评委中有勃拉姆斯参加。2年后又以几首摩拉维亚二重奏获奥地利国家奖,勃拉姆斯把它们推荐给出版商西姆罗克。所作《斯拉夫狂想曲》(SlavonicRhapsodies)——斯美塔那的有益影响的产物——一类音乐中的民族主义因素为德沃夏克赢得日益增长的声望,人们纷纷请他写新作品,例如约阿姆请他写小提琴协奏曲,汉斯.里希特(HansRichter)请他写交响曲。里希特和比洛(Bulow)都在自己的音乐会上宣传他的音乐。1884年,他第一次访问英国(先后共访英9次),指挥他的《圣母悼歌》(StabatMater)的演出,这首作品早一年由巴恩比(Barnby)指挥演出时取得非常巨大的成功。英国对他的创作和指挥立即报以极为热烈的欢迎,并且持久不衰。经济收益也不小,足以在波希米亚南部购置产业。他有若干首乐曲是专为英国写的,或者是在英国首演的,例如D小调交响曲(No.7)是为爱乐协会写的(1885),康塔塔《幽灵的新娘》(TheSpectresBride)(伯明翰,1885),清唱剧《圣卢德米拉》(StLudmila)(利兹,1886),G大调交响曲(No.8)(爱乐协会,1888)和《安魂曲》(Requiem)(伯明翰,1891)。剑桥大学于1891年授以荣誉音乐博士学位,同年被聘为布拉格音乐院作曲教授。布拉格音乐院同意他接受1885年创办纽约国家音乐院的珍妮特.瑟伯夫人的邀请,前往纽约担任该音乐院院长。他在美国3年,硕果累累,有一些最佳作品便是在这一时期写的,包括<自新大陆>交响曲(NewWorld),大提琴协奏曲,圣经歌曲(BiblicalSongs),弦乐四重奏Op.96,以及弦乐五重奏Op.97。他的艺术因黑人歌曲的影响和乡愁日重而更觉丰满。1895年返布拉格执教,1901年任布拉格音乐院院长。他的女婿苏克(Suk)以及诺瓦克(Novak)均出自其门下。晚年将精力投入交响诗和歌剧创作。 德沃夏克的音乐是数种巨大的影响——瓦格纳、勃拉姆斯和民间音乐——在他身上美满结合的产物,他有舒伯特式的旋律天赋,往往反映大自然和田园色彩的配器恰到好处,妙趣天生,不露斧凿之痕,但若因此而认为他质朴天真,则既不公允又易产生错觉,他对曲式的掌握和在和声、对位的功力上都表明他是一位强有力的音乐大家。音乐中的民族主义感情美妙地与古典主义结构融为一体;他运用捷克舞曲如富里安特、波尔卡、斯科奇纳(里尔)、杜姆卡和索乌塞兹卡(慢圆舞曲),绝不让人觉得怪诞,他的交响曲、大提琴协奏曲、也许更重要的是他的室内音乐是他的创作中最精彩的一面;歌剧(除<水仙女>(Rusalka)以外)现在才开始流传国外;而那些使他风靡维多利亚女王晚期英国的合唱作品,理应恢复它们原有的辉煌。多年来,人们习惯地只称颂他生前出版的5首交响曲,但是早期的4首交响曲现在也被视为经典作品,编号已按时间顺序排列。
==个人作品==
交响曲:《第一交响曲》(茨洛尼士的钟声)、《第五交响曲》、《第六交响曲》、《第七交响曲》、《第九交响曲》(自新大陆)
交响诗:《午时女巫》、《水妖》、《金纺车》、《野鸽》、《英雄之歌》
歌剧:《水仙女》、《魔鬼与卡嘉》
序曲:《胡斯序曲》、《大自然、生活和爱情》(套曲包涵:《在大自然中》、《狂欢节》、《奥赛罗》)
室内乐:《F大调弦乐四重奏》(美国四重奏)、《e小调钢琴三重奏》
协奏曲:《b小调大提琴协奏曲》、《a小调小提琴协奏曲》
管弦乐曲:《富吕安》、<杜姆卡>、《波尔卡》、《波罗奈兹》、《斯可契娜》
歌曲:《松柏集》(曲集)、《圣经歌曲》(曲集)、<摩拉维亚二重唱>、《母亲教我的歌》、《让我孤独地沉思》
==个人轶事==
捷克的骄傲
捷克人民引为骄傲的有三:一是比尔津的啤酒,二是斯美塔那,三是德沃夏克。在欧洲大作曲家当中,德沃夏克是继柴科夫斯基之后第二个渡过大西洋的人。美国迅猛发展的新大陆的惊人的经济势头与美国黑人民谣的音乐价值,造就了《第九交响曲》(自新大陆)。经安乐·泽德指挥的纽约爱乐乐团演奏,首演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平静的美国人疯狂起来了,德沃夏克自述道:“听众狂热地鼓掌,我仿佛变成了国王……”出生在波希米亚偏僻农村的作曲家用音乐给祖国带来了荣耀。
来自新世界的声音
1892年9月26日,德沃夏克受美国纽约国家音乐学院创办人珍妮特·瑟伯夫人的邀请,出任纽约音乐学院的院长。一踏上美国的土地,许多新鲜事物接踵而来:不同肤色的人群,快速轰鸣的机器,飞驰的汽车在街道上川流不息,港口的船舶穿梭往来,忙乱、纷繁、紧张……这是一块崭新的大地。每日观察这新奇世界的德沃夏克,这天散步来到纽约的贫民区。忽然,一阵深沉的女中音歌声引起了他的注意,他马上循声寻找这个声源。
一个黑人姑娘,坐在一所破旧的小屋前,一边洗衣,一边歌唱,德沃夏克问她:“这是什么歌?”“这是黑人常唱的歌谣,是对家乡的追忆。”德沃夏克对她的声音倍加赞赏,建议她去考音乐学院,黑人姑娘难过地说:“学院不收黑人。”德沃夏克回去后的第二天就找到创办人交涉,他说:“如果不收这个黑人学生,我就辞职。”院方不得不收下了这个出色的女中音。1893年,他创作了<第九交响曲>(自新大陆),首演便轰动美国,作品的标题为《新世界》。那优美的、最感人的第二乐章主题,就是来自这个黑人姑娘的歌谣对他的启迪。 《野鸽》与寡妇
在离坟地不远的小村里,住着一位年轻的已婚妇人,她又爱上了一位英俊的小伙子。于是,便毒死了丈夫,和年轻的小伙子结成连理。绵绵情话使她过着愉快的生活。前夫的坟上不知不觉地长满了青草。有一株小橡树也葱葱郁郁地长大了。不知从哪儿飞来一只野鸽,停在小橡树上,再也不离开。它每天都在树上凄凄地、悲凉地叫着、叫着……。这个妇人似乎听到了亡夫的呻吟,强烈的不安和痛苦揪住了她的心。在极度懊恼和恐惧中,她的神经失控了。有一天,清澈的小河收容了她。这是德沃夏克在他的序曲里,为我们编织的一个行恶必有报应的故事。娓娓叙来,凄切而又正义。
德沃夏克作为捷克19世纪民族乐派的杰出代表,他以自己多方面的创作成就,真正使捷克音乐取得了世界性的牢固地位。他的交响乐,一方面以其鲜明生动的斯拉夫风情给人以印迹,另一方面又融入了印第安、美洲黑人民间音调以亲切淳朴、充满乡愁的深情,令人难以忘怀。他的<b小调大提琴协奏曲>是世界音乐文献中最受欢迎的代表曲目之一。他的歌剧具有强烈的抒情性,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赞誉。室内乐创作,是他创作中最精彩的一页,具有很大的影响:将舒伯特式的旋律天赋与瓦格纳恢宏多彩的配器相交融,妙趣天成,不露斧凿之痕;将勃拉姆斯严谨深刻的构思运用于对作品框架的把握之中;将斯拉夫、印第安等各国民间音乐揉成一种崭新自然的音乐新听觉,使浪漫主义的激情与古典主义的结构、民族主义的特质完整地达到了高度的统一。另外,他的和声、对位功力也相当深厚,这些无疑都表明了他不愧为声名卓著的音乐大师。
==个人经典==
德沃夏克《第七交响曲》
朱利尼指挥伦敦爱乐乐团
作品简介:《第七交响曲》作于1884-1885年,1885年4月22日由伦敦爱乐乐团首演,德沃夏克亲自指挥。这部作品被许多评论家认为,是德沃夏克最伟大的交响曲。它包括四个乐章:一、庄严的快板;二、稍慢板;三、谐谑曲;四、快板。这张唱片,朱利尼的指挥轻盈、爽朗,充满旋律感,且非常井然有序,决不会过度放纵自己,被日本《唱片艺术》评为最佳名片。这个曲目,<企鹅唱片指南>则推荐帕尔特指挥英国爱乐乐团的演录版本为三星带花名片。帕尔特的录音作品都非常出色,即使最激烈的乐章,也一直给人温暖清新的感觉。另外,多拉蒂指挥伦敦交响乐团的演录版可供候选。 德沃夏克《第八交响曲》
赛尔指挥克利夫兰交响乐团
作品简介:《第八交响曲》1889年作于波希米亚乡间,1890年2月2日,首演于布拉格国家剧院,德沃夏克亲自指挥。全曲分四个乐章:一、朝气勃勃的快板;二、柔板;三、优美的快板;四、不太快的快板。这部作品,是英国剑桥大学授予德沃夏克名誉博士学位,他以<安魂弥撒曲>和这首交响曲作为答谢。写作这部交响曲时,德沃夏克正在风光旖旎的维索卡城堡,此曲因此而被称为<英吉利交响曲>。这张唱片,赛尔指挥克利夫兰交响乐团,以很大的幅度演奏,充满力度,又显示出高贵的气质,被日本《唱片艺术》评为最佳名片。另外,巴比罗利指挥哈莱乐团的演录版可供候选。
德沃夏克《第九交响曲》(自新大陆)《弦乐小夜曲》
库贝利克指挥柏林爱乐乐团等
作品简介:《第九交响曲》(自新大陆)是当今世界上最流行的交响曲之一了。尤其是在中国听众的心目中,它的知名度恐怕还在贝多芬的大部分作品之上。许多人很容易受它末乐章那急促、强劲的奔腾之势的感染,不由自主地振奋不已。而另外的许多人,或许可以一句不漏地哼出慢乐章里那个悠悠乡思的主题……既然如此,就需交代一句,库贝利克的这个演录,是你能够寻觅到的很少几个<第九交响曲>唱片的杰出版本之一。当然,看好这套唱片,不仅是为库贝利克版的“自新大陆”。更让人动心的是这双张廉价CD上,还有德沃夏克的《弦乐小夜曲》(作品第22号)和交响诗《野鸽》(作品第110号)。如果说在《弦乐小夜曲》上库贝利克可能还会遇上竞争对手的话,那么就很难有比他演绎得更好的《野鸽》了。曲中从容而简洁的叙事风格,人物的心理深度以及场景气氛的音响,这一切都让库贝利克做得有声有色,妥帖、自然而流畅。
德沃夏克《交响曲全集》
克尔泰兹指挥伦敦交响乐团
作品简介:匈牙利人中为什么出了那么多指挥家,而且都是大名鼎鼎:塞尔、多拉蒂、索尔蒂、弗里恰伊、莱纳。此时又有了克尔泰兹的一套蜚声世界的德沃夏克<交响曲全集>。老一辈的匈牙利指挥大师极善营造作品氛围,宏观上富有张力和戏剧性,微观上又不失精确度,莱纳、多拉蒂最有代表性。克尔泰兹却是开门见山,直抒胸臆,自然真诚,不事修饰。如果你先入为主地听了卡拉扬等德奥指挥诠释的<第九交响曲>(自新大陆),你会觉得克尔泰兹不够劲,不过瘾;倘若静下心来细听克尔泰兹,你会觉得他从容不迫又不失敏感,那种抒情性沁人心脾。另外,库贝利克在DG、多纳伊在Decca也都灌录过德沃夏克的全部交响曲,也相当不错。纽曼指挥捷克爱乐乐团在捷克苏普拉风演录的一套LP全集,演奏极为兴奋、放肆,居然还让长号吹出一点“破”声,好不狂放!可惜这套LP版不易搜寻,且德沃夏克交响曲是否该像纽曼那样演奏,也不是十分吃得准。为保险起见,克尔泰兹的这套,仍应看作首选。德沃夏克的五首著名的交响曲也在此套装内。<ref>[https://www.zhihu.com/topic/20167298/hot ], 知乎 ,</ref>
=='''参考文献'''==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安东宁·德沃夏克 </big>'''
|-
|<img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 src="https://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q_70,c_zoom,w_640/images/20190627/f196e480816a49c295aaa08dc8c2977a.jpeg" style="opacity: 1;"width="250" height="250">
<small>[https://image.so.com/view?q=%E5%AE%89%E4%B8%9C%E5%AE%81%C2%B7%E5%BE%B7%E6%B2%83%E5%A4%8F%E5%85%8B&src=tab_www&correct=%E5%AE%89%E4%B8%9C%E5%AE%81%C2%B7%E5%BE%B7%E6%B2%83%E5%A4%8F%E5%85%8B&ancestor=list&cmsid=a16f7258d32039c0068c86bf0cbc7836&cmras=0&cn=0&gn=0&kn=0&crn=0&bxn=0&fsn=60&cuben=0&pornn=0&manun=0&adstar=0&clw=240#id=7086e7afcc55a6fff893357df35f5c04&currsn=0&ps=52&pc=52 来自360的图片]</small>
|-
|-
| align= light|
|}
安东宁·德沃夏克(Dvorak,A.)1841年生于波希米亚的内拉霍齐夫斯;1904年逝于布拉格。14岁时被送兹洛尼采的亲戚家学习德语,同时随利赫曼学习中提琴、管风琴、钢琴和对位。1873年,以康塔塔《赞美诗》取得第一次重大成功,使他得以放弃乐队工作而专心写作。1874年,《降E大调交响曲》获奥地利国家奖,评委中有勃拉姆斯参加。两年后又以几首摩拉维亚二重奏获奥地利国家奖,德沃夏克的声望日益增长,人们纷纷请他写新作品。1901年任布拉格音乐学院院长。晚年将精力投入交响乐和歌剧创作,1904年于布拉格去世,享年63岁。
==基本信息==
* 中文名:[[安东宁·德沃夏克]]
* 外文名:Dvorak,A
* 出生日期:1841年
* 逝世日期:1904年
* 任职:音乐学院院长
* 获得荣誉:[[奥地利国家奖]]
==个人简介==
安东宁·德沃夏克(Dvorak,A.)(1841年生于波希米亚的内拉霍齐夫斯;1904年卒于布拉格)。捷克(波希米亚)作曲家。乡村屠夫之子,自幼在父亲肉店中帮工,这时已显示出演奏小提琴的才华。14岁被送往兹洛尼采的亲戚家学习德语,一方面从A.利赫曼学习中[[提琴]]、[[管风琴]]、[[钢琴]]和对位。1857-1859年入布拉格管风琴学校,离校后在一乐队拉中管风琴,1866-1873年在布拉格国家剧院管弦乐队拉中提琴,斯美塔那任乐队指挥。在这段时间里,他创作过一些乐曲,后来都被他销毁或收回,其中最主要的一首诗声乐套曲<柏树>(CypressTrees),后来他从中汲取了主题(例如大提琴协奏曲的)。这部套曲讲一则失恋的故事,德沃夏克爱慕的一个姑娘嫁了别人,他在失望之余写的(后他和姑娘的妹妹结婚)。
和当时大多数青年作曲家一样,德沃夏克的自然倾向受到瓦格纳的不可避免的影响而复杂化。第一部歌剧《艾尔弗雷德》(Alfred)(1870)便是瓦格纳的腔调。3年后,以康塔塔《赞美诗(白山的子孙)》[Hymnus(TheHeirsoftheWhiteMountain)]取得第一次重大成功,使他得以放弃乐队工作。1874年,降E大调交响曲获奥地利国家奖。评委中有勃拉姆斯参加。2年后又以几首摩拉维亚二重奏获奥地利国家奖,勃拉姆斯把它们推荐给出版商西姆罗克。所作《斯拉夫狂想曲》(SlavonicRhapsodies)——斯美塔那的有益影响的产物——一类音乐中的民族主义因素为德沃夏克赢得日益增长的声望,人们纷纷请他写新作品,例如约阿姆请他写小提琴协奏曲,汉斯.里希特(HansRichter)请他写交响曲。里希特和比洛(Bulow)都在自己的音乐会上宣传他的音乐。1884年,他第一次访问英国(先后共访英9次),指挥他的《圣母悼歌》(StabatMater)的演出,这首作品早一年由巴恩比(Barnby)指挥演出时取得非常巨大的成功。英国对他的创作和指挥立即报以极为热烈的欢迎,并且持久不衰。经济收益也不小,足以在波希米亚南部购置产业。他有若干首乐曲是专为英国写的,或者是在英国首演的,例如D小调交响曲(No.7)是为爱乐协会写的(1885),康塔塔《幽灵的新娘》(TheSpectresBride)(伯明翰,1885),清唱剧《圣卢德米拉》(StLudmila)(利兹,1886),G大调交响曲(No.8)(爱乐协会,1888)和《安魂曲》(Requiem)(伯明翰,1891)。剑桥大学于1891年授以荣誉音乐博士学位,同年被聘为布拉格音乐院作曲教授。布拉格音乐院同意他接受1885年创办纽约国家音乐院的珍妮特.瑟伯夫人的邀请,前往纽约担任该音乐院院长。他在美国3年,硕果累累,有一些最佳作品便是在这一时期写的,包括<自新大陆>交响曲(NewWorld),大提琴协奏曲,圣经歌曲(BiblicalSongs),弦乐四重奏Op.96,以及弦乐五重奏Op.97。他的艺术因黑人歌曲的影响和乡愁日重而更觉丰满。1895年返布拉格执教,1901年任布拉格音乐院院长。他的女婿苏克(Suk)以及诺瓦克(Novak)均出自其门下。晚年将精力投入交响诗和歌剧创作。 德沃夏克的音乐是数种巨大的影响——瓦格纳、勃拉姆斯和民间音乐——在他身上美满结合的产物,他有舒伯特式的旋律天赋,往往反映大自然和田园色彩的配器恰到好处,妙趣天生,不露斧凿之痕,但若因此而认为他质朴天真,则既不公允又易产生错觉,他对曲式的掌握和在和声、对位的功力上都表明他是一位强有力的音乐大家。音乐中的民族主义感情美妙地与古典主义结构融为一体;他运用捷克舞曲如富里安特、波尔卡、斯科奇纳(里尔)、杜姆卡和索乌塞兹卡(慢圆舞曲),绝不让人觉得怪诞,他的交响曲、大提琴协奏曲、也许更重要的是他的室内音乐是他的创作中最精彩的一面;歌剧(除<水仙女>(Rusalka)以外)现在才开始流传国外;而那些使他风靡维多利亚女王晚期英国的合唱作品,理应恢复它们原有的辉煌。多年来,人们习惯地只称颂他生前出版的5首交响曲,但是早期的4首交响曲现在也被视为经典作品,编号已按时间顺序排列。
==个人作品==
交响曲:《第一交响曲》(茨洛尼士的钟声)、《第五交响曲》、《第六交响曲》、《第七交响曲》、《第九交响曲》(自新大陆)
交响诗:《午时女巫》、《水妖》、《金纺车》、《野鸽》、《英雄之歌》
歌剧:《水仙女》、《魔鬼与卡嘉》
序曲:《胡斯序曲》、《大自然、生活和爱情》(套曲包涵:《在大自然中》、《狂欢节》、《奥赛罗》)
室内乐:《F大调弦乐四重奏》(美国四重奏)、《e小调钢琴三重奏》
协奏曲:《b小调大提琴协奏曲》、《a小调小提琴协奏曲》
管弦乐曲:《富吕安》、<杜姆卡>、《波尔卡》、《波罗奈兹》、《斯可契娜》
歌曲:《松柏集》(曲集)、《圣经歌曲》(曲集)、<摩拉维亚二重唱>、《母亲教我的歌》、《让我孤独地沉思》
==个人轶事==
捷克的骄傲
捷克人民引为骄傲的有三:一是比尔津的啤酒,二是斯美塔那,三是德沃夏克。在欧洲大作曲家当中,德沃夏克是继柴科夫斯基之后第二个渡过大西洋的人。美国迅猛发展的新大陆的惊人的经济势头与美国黑人民谣的音乐价值,造就了《第九交响曲》(自新大陆)。经安乐·泽德指挥的纽约爱乐乐团演奏,首演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平静的美国人疯狂起来了,德沃夏克自述道:“听众狂热地鼓掌,我仿佛变成了国王……”出生在波希米亚偏僻农村的作曲家用音乐给祖国带来了荣耀。
来自新世界的声音
1892年9月26日,德沃夏克受美国纽约国家音乐学院创办人珍妮特·瑟伯夫人的邀请,出任纽约音乐学院的院长。一踏上美国的土地,许多新鲜事物接踵而来:不同肤色的人群,快速轰鸣的机器,飞驰的汽车在街道上川流不息,港口的船舶穿梭往来,忙乱、纷繁、紧张……这是一块崭新的大地。每日观察这新奇世界的德沃夏克,这天散步来到纽约的贫民区。忽然,一阵深沉的女中音歌声引起了他的注意,他马上循声寻找这个声源。
一个黑人姑娘,坐在一所破旧的小屋前,一边洗衣,一边歌唱,德沃夏克问她:“这是什么歌?”“这是黑人常唱的歌谣,是对家乡的追忆。”德沃夏克对她的声音倍加赞赏,建议她去考音乐学院,黑人姑娘难过地说:“学院不收黑人。”德沃夏克回去后的第二天就找到创办人交涉,他说:“如果不收这个黑人学生,我就辞职。”院方不得不收下了这个出色的女中音。1893年,他创作了<第九交响曲>(自新大陆),首演便轰动美国,作品的标题为《新世界》。那优美的、最感人的第二乐章主题,就是来自这个黑人姑娘的歌谣对他的启迪。 《野鸽》与寡妇
在离坟地不远的小村里,住着一位年轻的已婚妇人,她又爱上了一位英俊的小伙子。于是,便毒死了丈夫,和年轻的小伙子结成连理。绵绵情话使她过着愉快的生活。前夫的坟上不知不觉地长满了青草。有一株小橡树也葱葱郁郁地长大了。不知从哪儿飞来一只野鸽,停在小橡树上,再也不离开。它每天都在树上凄凄地、悲凉地叫着、叫着……。这个妇人似乎听到了亡夫的呻吟,强烈的不安和痛苦揪住了她的心。在极度懊恼和恐惧中,她的神经失控了。有一天,清澈的小河收容了她。这是德沃夏克在他的序曲里,为我们编织的一个行恶必有报应的故事。娓娓叙来,凄切而又正义。
德沃夏克作为捷克19世纪民族乐派的杰出代表,他以自己多方面的创作成就,真正使捷克音乐取得了世界性的牢固地位。他的交响乐,一方面以其鲜明生动的斯拉夫风情给人以印迹,另一方面又融入了印第安、美洲黑人民间音调以亲切淳朴、充满乡愁的深情,令人难以忘怀。他的<b小调大提琴协奏曲>是世界音乐文献中最受欢迎的代表曲目之一。他的歌剧具有强烈的抒情性,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赞誉。室内乐创作,是他创作中最精彩的一页,具有很大的影响:将舒伯特式的旋律天赋与瓦格纳恢宏多彩的配器相交融,妙趣天成,不露斧凿之痕;将勃拉姆斯严谨深刻的构思运用于对作品框架的把握之中;将斯拉夫、印第安等各国民间音乐揉成一种崭新自然的音乐新听觉,使浪漫主义的激情与古典主义的结构、民族主义的特质完整地达到了高度的统一。另外,他的和声、对位功力也相当深厚,这些无疑都表明了他不愧为声名卓著的音乐大师。
==个人经典==
德沃夏克《第七交响曲》
朱利尼指挥伦敦爱乐乐团
作品简介:《第七交响曲》作于1884-1885年,1885年4月22日由伦敦爱乐乐团首演,德沃夏克亲自指挥。这部作品被许多评论家认为,是德沃夏克最伟大的交响曲。它包括四个乐章:一、庄严的快板;二、稍慢板;三、谐谑曲;四、快板。这张唱片,朱利尼的指挥轻盈、爽朗,充满旋律感,且非常井然有序,决不会过度放纵自己,被日本《唱片艺术》评为最佳名片。这个曲目,<企鹅唱片指南>则推荐帕尔特指挥英国爱乐乐团的演录版本为三星带花名片。帕尔特的录音作品都非常出色,即使最激烈的乐章,也一直给人温暖清新的感觉。另外,多拉蒂指挥伦敦交响乐团的演录版可供候选。 德沃夏克《第八交响曲》
赛尔指挥克利夫兰交响乐团
作品简介:《第八交响曲》1889年作于波希米亚乡间,1890年2月2日,首演于布拉格国家剧院,德沃夏克亲自指挥。全曲分四个乐章:一、朝气勃勃的快板;二、柔板;三、优美的快板;四、不太快的快板。这部作品,是英国剑桥大学授予德沃夏克名誉博士学位,他以<安魂弥撒曲>和这首交响曲作为答谢。写作这部交响曲时,德沃夏克正在风光旖旎的维索卡城堡,此曲因此而被称为<英吉利交响曲>。这张唱片,赛尔指挥克利夫兰交响乐团,以很大的幅度演奏,充满力度,又显示出高贵的气质,被日本《唱片艺术》评为最佳名片。另外,巴比罗利指挥哈莱乐团的演录版可供候选。
德沃夏克《第九交响曲》(自新大陆)《弦乐小夜曲》
库贝利克指挥柏林爱乐乐团等
作品简介:《第九交响曲》(自新大陆)是当今世界上最流行的交响曲之一了。尤其是在中国听众的心目中,它的知名度恐怕还在贝多芬的大部分作品之上。许多人很容易受它末乐章那急促、强劲的奔腾之势的感染,不由自主地振奋不已。而另外的许多人,或许可以一句不漏地哼出慢乐章里那个悠悠乡思的主题……既然如此,就需交代一句,库贝利克的这个演录,是你能够寻觅到的很少几个<第九交响曲>唱片的杰出版本之一。当然,看好这套唱片,不仅是为库贝利克版的“自新大陆”。更让人动心的是这双张廉价CD上,还有德沃夏克的《弦乐小夜曲》(作品第22号)和交响诗《野鸽》(作品第110号)。如果说在《弦乐小夜曲》上库贝利克可能还会遇上竞争对手的话,那么就很难有比他演绎得更好的《野鸽》了。曲中从容而简洁的叙事风格,人物的心理深度以及场景气氛的音响,这一切都让库贝利克做得有声有色,妥帖、自然而流畅。
德沃夏克《交响曲全集》
克尔泰兹指挥伦敦交响乐团
作品简介:匈牙利人中为什么出了那么多指挥家,而且都是大名鼎鼎:塞尔、多拉蒂、索尔蒂、弗里恰伊、莱纳。此时又有了克尔泰兹的一套蜚声世界的德沃夏克<交响曲全集>。老一辈的匈牙利指挥大师极善营造作品氛围,宏观上富有张力和戏剧性,微观上又不失精确度,莱纳、多拉蒂最有代表性。克尔泰兹却是开门见山,直抒胸臆,自然真诚,不事修饰。如果你先入为主地听了卡拉扬等德奥指挥诠释的<第九交响曲>(自新大陆),你会觉得克尔泰兹不够劲,不过瘾;倘若静下心来细听克尔泰兹,你会觉得他从容不迫又不失敏感,那种抒情性沁人心脾。另外,库贝利克在DG、多纳伊在Decca也都灌录过德沃夏克的全部交响曲,也相当不错。纽曼指挥捷克爱乐乐团在捷克苏普拉风演录的一套LP全集,演奏极为兴奋、放肆,居然还让长号吹出一点“破”声,好不狂放!可惜这套LP版不易搜寻,且德沃夏克交响曲是否该像纽曼那样演奏,也不是十分吃得准。为保险起见,克尔泰兹的这套,仍应看作首选。德沃夏克的五首著名的交响曲也在此套装内。<ref>[https://www.zhihu.com/topic/20167298/hot ], 知乎 ,</ref>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