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395
次編輯
變更
無編輯摘要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 '''<big> 即事 》是北宋文学家、政治家 - 王安石创作的 一首 五言律诗 。</big>'''|-|<center><img src=https://so1.360tres.com/t01f44d024cf74566e7.jpg width="300"></center><small>[https://baike.so.com/gallery/list?ghid=first&pic_idx=1&eid=6725904&sid=27301589 来自 呢图网 的图片]</small>|-|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big>'''
作 者王安石品出处;《全宋诗》
写他闲游一处山村,足踩暖径, 目 录1作品原文2注释译文3创作背 览山花,耳闻[[鸡鸣犬吠]],仿佛置身在世外桃源,描绘了一幅宁静幽美、自由闲适的农村生活画面,笔下充满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这首诗语言简洁自然,清新流畅,淡静有味,从构图谋篇到遣词造句都[[颇具匠心]],每一联都从不同的视角展示 景4作品鉴赏5作者简介折叠编辑本段作品原文即事⑴物。
==作品原文==即事 径暖草如积⑵,山晴 [[ 花 ]] 更繁。
纵横一川水,高下数家村。
静憩鸡鸣午⑶,荒寻犬吠昏⑷。
归来向人说,疑是武陵源⑸。[1]
⑵径:小路。积:积聚,堆积,形容草丛 [[ 茂盛 ]] 。
⑶憩:休息。鸡:一作“鸠”。
⑷荒寻:犹言寻幽。昏:黄昏。
⑸武陵源:即陶渊明《桃花源记》中描写的一处 [[ 世外桃源 ]] ,中有“鸡犬相闻”之语。武陵,郡名,郡治在今湖南常德。
颔联以“纵横”、“高下”为对,工稳恰切,而且经纬交错,构成了一幅谐和匀称的画面:一道河水曲折流过,村中高高低低地散布着几户人家。自由宁静的气氛于言外可见。而“纵”与“横”、“高”与“下”,本身又各自对应,可见诗人烹字炼句的功夫;又以“一”与“数”相对,运用了 [[ 数字 ]] 的概念,遂令画面更加清晰可辨。
颈联进一步表现了诗人炼句的技巧。《复斋漫录》卷上说,‘静憩鸡鸣午”是吸取唐人诗句“枫林社日鼓,茅屋午时鸡”的意思而来,其实未必可信,但指出了二者都是描绘午时鸡鸣的情景却是对的。鸡在正午休息的时候长鸣,可见其地的宁静安谧,而村民的悠闲恬适也从中可以想见。“荒寻犬吠嚣”一句说狗在荒野里东寻西找,看到了昏暗的阴处就叫个不停,寥寥五字就将生活中这个不为人注意的细节传神地表现出来,而且由此可以推知山村远离尘嚣,难得有生人过访。这两句造语极为洗炼,通过特殊的 [[ 语言 ]] 结构,将丰富的内容,熔铸在这极简净的十个字中。胡仔《苕溪渔隐丛话》说:“卢纶《山中绝句》云:‘阳坡软草厚如织,因与鹿成相伴眠。’介甫只用五字,道尽此两句。如云‘眠分黄犊草’,岂不妙乎!”胡仔在此赞叹王安石的,正是他这种能“以少许胜多许”的语言表现能力,“荒寻犬吠昏”也是一例
这首诗前六句所描绘的景物,直是一幅形象的桃源图。《桃花源记》中“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描写,正与“草如积”、“花更繁”的景色相似;“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又与此诗中间二联的意境一致。从这里可似看出诗人的匠心,虽然诗名《即事》,但决不是信笔写来的随意之作,他在景物的摄取,题材的剪裁上早已有成竹在胸,虽以平易语言写来,却可见到遣字造句、构思谋篇的精心安排。这种千锤百炼而以平淡出之的 [[ 手法 ]] ,正是诗家化境。韩愈称赞贾岛的诗说:“奸穷怪变得,往往造平淡。”(《送无本师归范阳》)苏东坡提倡“绚烂之极,归于平淡”,都是指的这种特点。王安石《题张司业诗》中说,张籍的诗“看似寻常最寄崛,成如容易却艰辛”,实际上也道出了他自己作诗的甘苦。这首《即事》就是一个很好的范例。
尾联写自己的感受:诗人远足归来,向人谈起这番游历,就像亲身去了一次 [[ 世外桃源 ]] 。其中虽不言景,而景自在其中。同时,也可体会到诗人对桃源生活的向往。王安石另有《桃源行》一首,直接表达了他对陶洲明笔下的桃花源的赞美,与此诗所表现的感情正可相发明。
这首诗语言简洁自然,清新流畅,注重全诗气势连贯,张弛有道,平缓有度,进退有法, [[ 作者 ]] 似乎在不经意地吟咏,细处看却是淡静有味,从构图谋篇到遣词造句都颇具匠心,每一联都从不同的视角展示景物。
宋·吴曾《复斋漫录》:荆公诗“静憩鸠鸣午,荒寻犬吠昏。”学者谓公取唐诗“一鸠鸣午寂,双燕语春愁”之句······盖不知取唐诗“枫林社日鼓,茅屋午时鸡”。
清·李宗孔《宋稗类钞》:子瞻(苏轼)······曰:此唐人得意句,仆安能道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