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新平镇

增加 3,979 位元組, 1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style="background:#FF6600" align= center| '''<big>新平镇 </big> '''
|-
| <center><img src= https://gimg2.baidu.com/image_search/src=http%3A%2F%2Fcdn.moji002.com%2Fimages%2Fsimgs%2F2017%2F06%2F04%2F14965540380.11510800.1557_android.jpg&refer=http%3A%2F%2Fcdn.moji002.com&app=2002&size=f9999,10000&q=a80&n=0&g=0n&fmt=auto?sec=1672196947&t=01869e0a1abac929782e61e62619f230 width="300"></center><small>[ http://tianqi.moji.com/liveview/picture/78209630 图片来自网络]</small>
|-
| style="background:#FF6600" align= center|
|}
''' 新平镇 ''' 位于天镇县也是 [[ 山西省 ]] 的最北端,地处晋、冀、蒙三省(区)交界处,西、北依山与内蒙古 [[ 兴和县 ]] 接壤,东边隔河与 [[ 河北省 ]] 怀安县相望,南邻本县的 [[ 逯家湾镇 ]] ,素有“鸡鸣一声闻三省”之称。 <ref>[ https://tobx.cn/lvyou/1662.html 山西省大同市天镇县新平镇地名介绍(附图)], </ref>
=简介=
新平镇位于天镇县也是山西省的最北端,地处晋、冀、蒙三省(区)交界处,西、北依山与内蒙古兴和县接壤,东边隔河与河北省怀安县相望,南邻本县的逯家湾镇,素有“鸡鸣一声闻三省”之称。
=基本概括=
新平镇有22个行政村,3916户13930人。其中人口最多的新平堡村,有近3000口人,最少的村庄是十六墩村,有276口人。新平镇地形为典型的“两山夹一川”,总面积为184平方公里,平均海拔在1100米以上。原有耕地4.5万亩。近几年退耕还林1.13万亩,现有耕地3.37万亩,人均占有耕地2.4亩,其中保浇地0.5万亩。源于内蒙古的西洋河,从该镇中部缓缓流向河北省西洋河水库,对于西洋河水的利用,主要依靠大众渠和民政渠两条干渠,冬春可汇耕地近1万亩。杏元夭潜流平均清水径流量为425万方;过去由于缺乏节水措施,年可保浇耕地500亩,冬春汇耕地仅3000亩。目前,正在实施节水工程,完工后节水管灌1500亩,冬春汇耕地5500亩。土壤品质不高,为砂土和砂质壤土。新平镇为大陆性北温带干旱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季偏长,常年平均气温为6.0℃,无霜期为100—115天,≥10℃的有效积温为2300℃,年降水为350—400毫米,降水多集中在六、七、八月份。由于气候的独特性,农作物种植也呈现多样化,主要有[[玉米]]、土豆、谷子、黍子、黄豆、油菜、胡麻等,部分山区还种植少量莜麦。该镇[[黄芪]]可与浑源正北芪相媲美,特别是近几年结合退耕还林,大力种植黄芪、甘草、黄芩等旱地[[药材]],目前药材种植总面积近1万亩。新平镇交通发达,马走国防公路、柴黄路纵贯全镇,东与110国道相连,距丹拉高速公路入口不足30公里。
 
=经济形势=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新平镇成为全县较大的玉米制种基地,种植面积达5000亩,大西洋[[土豆]]种植3000多亩,规模养猪、养鸡、养奶牛、养羊等示范户带动了全镇经济的快速发展。
 
=历史沿革=
新平镇历史悠久,远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居住。在周朝属代国,战国时属赵国,称“延陵邑”,秦代又设置“延陵县”,东汉又改设为“延陵乡”,元代属兴和路。据光绪十六年《天镇县志》关隘志篇考,现在城堡筑于“明嘉靖二十五年(1545年),隆庆六年(1571年)增修,堡城砖砌,周三里有奇,系延陵故城。”清雍正三年(1725年)属天镇县辖。
由于新平镇地处三省交界处,[[历史]]上不仅是兵家必争的军事重地,也是商贸中心。明代隆庆四年(1769年),新平堡被确定为国家级蒙汉马匹交易市场。这个市场直到明祯三年结束,至今还有东马市口、西马市口两个地名。
玉皇阁建于明万历二十一年(1592年),坐落在新平堡十字街,面积宽三间、进深三间,砖木结构,下层砖圈,十字通路,上层两檐歇山顶,四铺四作,上下均有走廊,上层花栏,下层砖西栏,六格扇窗。
桦门堡,据[[光绪]]十六年《天镇县志》考,明万历九年(1580年)设,十九年(1590年)增修,周不足一里。民间传说是唐朝大将张士贵亲自建造的。桦门堡位于二郎山的桦岭处,面积9475平方米,墙高9尺,里土外砖,土夯结构,别名“化面城”。同时比较著名的古迹有汉长城、明长城、汉墓群等。
==视频==
{{#ev:youku| |640|center|<big> </big>|frame}}
=参考来源=
[[Category: 670 中國地方志總論 ]]
62,167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