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35
次編輯
變更
視覺素養
,增加內容
'''視覺素養'''(英語:Visual literacy),又稱圖像素養,即解讀圖畫、圖表、[[相片]]、[[照片]]、電視等視覺媒體所承載的資訊的能力,以及欣賞繪畫作品、攝影作品、電影的素養;較高一點的層次則是指能運用[[圖畫]]、[[攝影]]作品,甚至影片來表達自己的思想。
== 概述 ==
視覺是我們最重要的感覺通道,圖像閱讀能力可能是最重要的感官能力之一,也是批判性思維的一個方面。這是需要被教授的一種能力,人們必須學會怎麼樣用最有效率的方式來運用他們的感覺認識事物。<ref>[https://kknews.cc/education/q48955r.html 視覺素養,如何運用感覺來認知事物]kknews.cc</ref>
== 歷史背景 ==
視覺素養概念已經存在了很長一段時間。例如,古典和中世紀的記憶和學習理論,非常強調文字和線條的視覺格式如何影響 [[ 大腦 ]] 中信息的排序。在啟蒙運動中,新的重點是通過印刷和手稿技術訓練感官。視覺素養不僅限於現代大眾媒體和新技術。圖形小說理解漫畫由斯科特·麥克勞德討論視覺媒體敘述的歷史。此外, [[ 動物 ]] 圖紙古老的 [[ 洞穴 ]] ,如一個在拉斯科, [[ 法國 ]] ,是視覺素養的早期形式。
=== 課堂使用圖表和模型 ===
除了學習閱讀表格和圖形等視覺材料外,許多學童還學習瞭如何書寫和繪製圖形,使他們的筆記更易於訪問和訪問。19 世紀,視覺素養已成為歐洲和北美新興的國家教育系統的核心組成部分,約翰·拉伯克爵士等教育改革者主張在課堂上使用圖表和模型等視覺工具。
=== 具批判性識讀技巧 ===
20世紀初期開始,視聽媒體快速發展,成為承載資訊、傳播資訊的重要管道,逐漸發展成為一種視覺 [[ 語言 ]] 。但許多學者專家指出,必須在中小學課程中即教導正確解讀視覺資訊的觀念,以及有關圖像素養的訓練,使其具有批判性的識讀技巧(Critical Viewing Skills)。
== 現代視覺素養 ==
儘管在 30 年代末和 60 年代初之間有充分記錄的術語“視覺素養”的使用,該術語通常歸功於國際視覺素養協會的聯合創始人約翰·德貝斯。1969 年,Debes 對該概念提出了一個初步定義:“視覺素養是指人類可以通過觀察同時擁有和整合其他感官體驗來發展的一組視覺能力。”
2004 年 1 月起草的一份白皮書將視覺素養定義為“理解人們如何感知物體,解釋他們所看到的,以及他們從中學到的東西”。然而,由於多個學科,如教育、藝術史和批評、修辭學、符號學、哲學、信息設計和平面設計中的視覺素養使用視覺素養這一術語,從視覺素養首次出現在專業出版物中以來,就一直存在爭議。
===與語言素養無二分===
許多來自新 [[ 倫敦 ]] 小組的學者,例如 Courtney Cazden、James Gee、Gunther Kress和Allan Luke,都主張反對視覺素養與語言素養的二分法。相反,他們強調必須接受語言文學和視覺文學的共同存在作為相互作用和交錯的模態,在意義形成過程中相互補充。
== 教育 ==
=== 視覺素養不可或缺 ===
教育工作者越來越多地推動視覺素養的學習,將其視為 信 訊 息時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與學校普遍教授的語言素養(源自書面或口頭人類語言的意義建構)類似,大多數教育工作者都同意 21 世紀的素養具有更廣泛的範圍。教育工作者正在認識到幫助學生髮展視覺素養的重要性,以便在高度複雜的世界中生存和交流。
===學習觀察和理解===
視覺素養有許多不同的形式,也有許多不同的方式來教學生如何解釋視覺素養。查看視覺效果時要問的問題可以是“這張照片中發生了什麼?”和“當你第一次看到這張照片時會想到什麼?”。這允許學生開始分析過程。在觀看視覺效果時,學生應該能夠以圖形方式查看、理解、思考、創造和交流。為了做到這一切,學生必須始終仔細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