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非類固醇抗發炎藥

增加 216 位元組, 1 年前
無編輯摘要
'''非類固醇抗發炎藥'''(NSAIDs)又稱:非類固醇消炎藥; 也譯作非甾體抗炎藥,是一類具有解熱鎮痛效果的藥物,在施用較高劑量時也具有消炎作用。
*「非類固醇」一詞用於將此類藥物與類固醇藥物區分開,因類固醇類藥物也具有包括抑制 [[ 花生酸 ]] 生成、抗發炎作用在內的諸多效果。*「非類固醇抗發炎藥」一詞首次使用於1960年,以將新藥與可能產生 [[ 醫源性 ]] 傷害的類固醇類藥物劃清界線。 *非類固醇抗發炎藥中,屬 [[ 阿斯匹靈 ]] 、伊布洛芬、萘普生最為著名,在絕大多數國家都可作為非處方藥銷售。* [[ 乙醯胺酚 ]] 因其抗發炎作用微弱,而通常不被歸為非類固醇抗發炎藥,它主要通過抑制分布在 [[ 中樞神經 ]] 系統的COX-2,以減少 [[ 前列腺素 ]] 的生成,從而緩解疼痛,但由於COX-2在周邊組織中數量較少,因此作用微弱。*大多數的非類固醇抗發炎藥抑制了環氧合酶-1(COX-1)以及環氧合酶-2(COX-2),進而減少前列腺素和 [[ 血栓素 ]] 的合成。
*一般認為,非類固醇抗發炎藥因為抑制環氧合酶-2會有解熱鎮痛、抗發炎的效果。
*部分非類固醇抗發炎藥,像是阿斯匹靈,也同時抑制了環氧合酶-1(COX-1),因而容易導致腸胃道出血和潰瘍。
*非類固醇表示非糖 [[ 皮質激素 ]]
*糖皮質激素是另一種消炎止痛藥物。
*在1950年代,糖皮質激素損傷了許多患者,所以新的藥物中不含糖皮質激素便成為一個非常重要的信息。
*適度服用止痛藥; 避免副作用上身--國人習慣自行到藥房買止痛藥,或是吃外國製的止痛藥,不先徵詢醫師或藥師,以致常吃出問題,甚至演變到洗腎的地步。
*黃耀宣強調,上述的3大類止痛藥,除了鴉片類止痛藥能止痛之外,另2類止痛藥也都有止痛效果,一般人只要不過量,服用後通常不會有大的副作用,很快就從身體代謝掉,若有肝腎及腸胃疾病者最好由醫師開藥,不要自行服用止痛藥。 <ref name=" 元氣網">{{cite web |url=https://health.udn.com/health/story/6012/6222051 | title= 止痛藥要選消炎or不消炎? 醫揭「個別作用」:吃錯沒效還傷肝腎 | language=zh | date=2021-01-26 | publisher= 元氣網 | author=常春月刊 | accessdate=2022-08-31}}</ref>
https://static-arc.appledaily.com.tw/20100821/EUMKU3ZYVR6IREV3UWEORBXZ4I/img/2RMEOTRNUTSZK3NEWV3RDJHHMU.jpg
https://www.appledaily.com.tw/headline/20100821/EUMKU3ZYVR6IREV3UWEORBXZ4I/
==參考來源==
{{Reflist}}
6,509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