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价值与数据隐私
==作品欣赏==
===跨越马江探刘村===
巍峨壮观的泉厦环城高速成功大桥,拉近了晋南东石、石井两个千年古镇的距离,腊月某日午后,我们驱车从大桥跨越马江,走进心仪的东石镇塔头刘村。
十余分钟车程到达村庄公路。村入口的“塔头1号、2号、3号路”路标引发我们的好奇心:一个小村庄,竟有三条村主干,不禁调足了我们一探究竟的胃口。
车停在廷都小学门前新建宽敞的停车场,迎着习习海风,沐浴冬日暖阳,沿着环村的塔头溪,漫步在仁和红色廉风313教育基地塔头刘村观摩点,缓缓走进刘村深厚的[[历史]]中。
党风廉政文化建设宣传长墙,醒目的红色写满刘村的光荣革命历史。1936年,中共地下党人朱汉膺来到东石塔头村(今为塔头刘村);1937年,中共晋南县委领导李刚在塔头建立了党支部,星火燎原,带动了周边沿海一带革命事业的发展。《泉州党史通讯》等史料记载,塔头刘村抗日战争时期入党的村民有22人,解放战争时期发展的党员有16人,烈士有4人(其中1人为革命群众),塔头刘村的血液里流淌着红色的基因。令人叹为观止的是,这一堵红色记忆宣教栏,建在村企业围墙上。我想,村里的红色革命传统教育理念已经深入塔头村的人心,渗入刘村人的骨髓。
新建占地21亩的滨海休闲[[公园]],巧妙变旧变废为新,一亭一阁,一花一草,一石一椅,小巧玲珑,相互点缀。惠风和畅,中年人护送乘坐轮椅的老翁,惬意享受午后温暖。远处一望无际的围头海湾,视野开阔,极目楚天,行走其间,心胸宽广。
绵延的海堤南岸边,耸立着一座五层方形翘檐宝塔,它背山望海,如高大巍峨、顶天立地的将军,威风凛凛,守望涛涛[[大海]],静候远航舟楫唱晚。这是刘村的骄傲,也是海丝之路的护航者、指引者,它就是闻名遐迩的“虎啸塔”。[[清代]]东石人[[蔡永集]]所著《西山杂志》载:为方便远洋经商回归的商船轻易找到家的方向,林銮斥巨资聘请能工巧匠,在东石至围头沿海建七座灯塔,用烛火定位港口位置,虎啸塔就是其一。千年海丝之路,风涌云起,潮起潮落,多少商船往返,多少渔舟归港,虎啸塔历经坍塌重建,始终挺直腰杆、岿然不动,顽强屹立海岸线。
虎啸塔又名慈元塔。传说[[南宋]]末,宋端宗赵昰在杨太后以及张世杰、陆秀夫、刘拓的护卫下,一路往南迁移。刘拓等在一战役中被冲散,流落至东石塔头村,隐姓埋名生活。南逃至[[广东]]崖山的赵家军队与元朝追兵发生剧烈海战,全军覆没告终,南宋二帝以及杨太后,陆秀夫等皆投海自尽。隐居东石塔头的忠臣刘拓闻讯后痛苦不堪,肝肠寸断,便建慈元行宫,将虎啸塔改名为“慈元塔”,以纪念慈元杨太后的贤良功德、忠贞至诚。
不管是“虎啸塔”还是“慈元塔”,它早已告别灯塔指航功能,演化为刘村的文化图腾。近年来,村人带头移风易俗,停办“佛生日”,同期举办乡村文化节就命名为“慈元文化节”。每年举办的文化节活动历时两天,涵盖民俗巡游、亲子活动、南音演唱、文艺汇演、环村跑、剥海蛎比赛等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深得村民喜爱,移风易俗的观念更加深入人心。
“村里人有事没事,总喜欢到这里溜达溜达,一天不见,心总是不踏实。”,这是刘村人对乡村文化记忆馆的无限牵挂。由百年潮汕风格古厝刘基尺宅改造而来的宅邸,寓教于史,在这里,我们领略了塔头刘氏族人“忠孝传家”的魅力,汲取了丰盛的红色力量,饱览塔头刘氏的光辉历程。
乡村环境整治投入两百万;优化村庄路网投资九百万;乡村休闲公园建设投入四百二十万;中心幼儿园改建投入一千五百万;新建廷都小学投入资金四千五百万……乘着乡村振兴的巨轮,土地贫乏、经济落后的刘村早已脱胎换骨,旧貌新颜。
[[夕阳]]余辉穿过虎啸塔,温馨投照在宁静的海岸休闲公园。跨越马江探刘村,我在围头湾邂逅一段海丝历史,重温一抹红色记忆,感受“爱拼敢赢、艰苦创业”的晋江刘村精神。<ref>[http://www.youzikankan.com/index/index/search.html?keyword=%E8%AE%B8%E5%BB%BA%E5%86%9B 游子看看网]</ref>
==学术成果==
=== 期刊发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