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漢寶德

增加 2,403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長年致力筆耕==
其于建築系就學期間,便創辦了《百葉窗》,爾後至1970年代,陸續出版數份建築專業雜志,致力推動台灣現代建築思潮,冀探討建築設計思想與社會人文之關聯等課題。其它尚有二十多本專書、數十篇學術研究論文,著作等身且至今仍持續創作中。流通較廣者有《建築的精神向度》、《建築、社會與文化》、《為建築看相》、《給青年建築師的信》、《築人間-漢寶徳回憶錄》、《博物館管理》、《中國的建築與文化》、《漢寶德歐洲建築散步》、《漢寶德談美》、《漢寶德談文化》等作品。
 
「我深信建築或藝術不應該是神秘而又高貴的東西。它們都是人類的造物,其最終目的應該是為人類社會服務。它應該能夠啟發我們的思想,開拓我們的情感領域,鼓舞我們的創造力。…我相信真正有價值的作品,一定會有一種大家可以領會的語言,以便達到它激發我們情緒與思想的目的。」(《化外的靈手》,1977,台北,遠景出版社)此外,也甚少知識份子像漢先生這樣,沉痛地公開自我剖析:「從做學生時代起,我就有為建築與社會間搭建橋樑的心願。可惜我為了追求專業知識,不小心跌進學院的窄谷裡,自我陶醉了很多年。我曾經辦過不少次雜誌,但每辦一次,路子就窄一次,學院的狹谷果然如同象牙,高貴而幽深,越前進越不見天日。對於以服務人生為目的的建築與藝術,這顯然不是一條正路。」
 
漢先生對於藝術的關注,早已超出台灣建築學者的視野,從他翻譯赫伯里德(Herbert Read,1893~1968)的《雕刻的藝術》(1962,台北,大中國圖書公司)即可窺見一二。這本小書中討論及,所謂「完美」並非指審美上的完美,而是指一種「完全獨立的構思」,在某個程度上大大擴展了他美學的向度;該書講到雕刻所帶來的「運動的幻覺」,更豐富了他對於空間創作的概念。可惜這本譯著已絕版多年,其實它比起里德的其他兩本鉅作-《現代雕刻簡史》及《現代繪畫簡史》,更能貼近作者的核心思想,其中論及雕刻與建築在藝術史上的關係,也可使讀者們一溯漢先生的建築美學之立論淵源。
 
「建築是一種科學,一種藝術,但它更是生活的容器,科學可以關在實驗室裡做出來,藝術可以掛在博物館裡,但是建築一定要建造在大家的眼前,為眾人所使用。它不是一種個人埋頭苦幹就能成就的事業。建築家應有社會的胸懷,為大眾服務。因此他們的主要目標應該是為大眾創造一個愉悅的生活環境…他應該是民眾意念的抽引者,但這與一般的隨波逐流是不同的,也不是譁眾取寵。…建築家的個性,建立在他的專業知識與對人世的深切關懷上。」(《為建築看相》,1985,台中,明道文藝,三版跋)
99,043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