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254
次編輯
變更
泗纶镇
,無編輯摘要
| style="background:#FF6600" align= center| '''<big>泗纶镇 </big> '''
|-
| <center><img src= https://gimg2.baidu.com/image_search/src=http%3A%2F%2Fss2.meipian.me%2Fusers%2F55902241%2F93c2b114236b83dc6e29630d0fc0aa94.jpg%3Fmeipian-raw%2Fbucket%2Fivwen%2Fkey%2FdXNlcnMvNTU5MDIyNDEvOTNjMmIxMTQyMzZiODNkYzZlMjk2MzBkMGZjMGFhOTQuanBn%2Fsign%2Fb2df1c65d92dbc0bdb0c7ad4718950d3.jpg&refer=http%3A%2F%2Fss2.meipian.me&app=2002&size=f9999,10000&q=a80&n=0&g=0n&fmt=auto?sec=1662714774&t=7cd667539065eb4a46f2b35e00f2f830 width="300"></center><small>[ https://www.meipian.cn/2zknth0f 图片来自网络]</small>
|-
| style="background:#FF6600" align= center|
|}
'''泗纶镇''',隶属于 [[ 广东省 ]] 罗定市。位于罗定市西部云开大山山地,北靠 [[ 榃滨镇 ]] ,西北与广西 [[ 岑溪市 ]] 接壤,东西南三面与黎少、龙湾、加益等镇交界。全镇总面积233.8平方公里; [5] 下辖28个村(居)委, [13] 户籍人口8.3万人(2018年)。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泗纶镇常住人口为45263人 [14] 。泗纶 [[ 历史悠久 ]] ,历来是罗定市西部经济、文化、交通、集市的中心。在唐代时便为镇南县地,北宋时期镇南县并入泷水县,明清时属罗定州。民国时期属罗定第四区,1958年成立泗纶人民公社,1986年设镇。2003年10月撤销都门镇并入泗纶镇。 [5]
泗纶镇素有“竹蒸笼之乡”美誉,先后被评为广东省竹制品技术创新专业镇、广东省宜居示范城镇、广东省生态示范镇、广东名镇、广东省教育强镇和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
泗纶镇有种植罗竹和蒸笼加工的传统,2006年获得广东省竹制品生产专业镇。 [1-2] 2011年“泗纶蒸笼”实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ref>[ https://www.meipian.cn/2zknth0f 校园安全无小事---泗纶镇2020年春校园安全工作专会(附图)], </ref>
=位置境域=
泗纶镇中心区位于东经111°9′,北纬22°41′,地处[[罗定市]]西部,东接黎少,南与连州、罗镜、分界,西与龙湾、[[加益镇]]交界,北靠[[榃滨镇]],西北部与广西岑溪市接壤。是罗定市西部的经济、文化、交通、集市中心,距罗城33公里。全镇总面积233.80平方公里。
=地形=
泗纶镇地处云开大山山地,境内大部分属高丘地带。
=气候=
泗纶镇年平均气温21.2℃ ,全年无霜期345天,积雨面积233.8平方公里,年均降雨量1550 毫米。
=自然资源=
===水能资源===
2005年8月,泗纶镇建成投资为110万元装机容量200千瓦的甘竹口水电站;11月,建成投资为50万元装机容量40千瓦的双德村水电站。2008年全镇有水力发电站20座,其中村级水电站8座,个体民营水电站6座,装机容量共4580千瓦。水资源蕴藏发电量达1.7万千瓦。
===矿产资源===
主要矿产资源有铁矿、铅锌矿、[[石英矿]]、高岭土等。
=人口民族=
2003年,全镇总人口72791人。 2004年,总人口73028人。2005年,总户数20441户;总人口73617人,其中农业人口62704人,占总人口的85.2% ,非农业人口10913人,占14.8 % ;2006年,总户数20876户,总人口75031人,其中农业人口63814人,占总人口的85.1% ,非农业人口11217人,占14.9% ;2007年,总户数21258户;总人口76727人,其中农业人口65170人,占总人口的84.9% ,非农业人口11557人,占15.1% 。2008年,总户数21634户;总人口76947人,其中农业人口65431人,占总人口的85%,非农业人口11516人,占15% 。 2013年,全镇户籍总人口80691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1991人。 2014年,全镇户籍总人口82265人。全镇人口以汉族为主,仅有个别婚迁女性为少数民族。
截至2017年底,常住人口54008人。
=参考来源=
[[Category: 670 中國地方志總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