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威廉·罗雪尔

增加 15,988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Infobox person| 姓名 = 威廉·罗雪尔| 圖像 = [[File: 威廉·罗雪尔 .jpg|缩略图|center|400px||[https://img3.doubanio.com/img/author/medium/Yb6nGSPD-BYcel_avatar_uploaded1508966334.23.jpg 原图链接][https://book.douban.com/author/4608332/ 來自豆瓣网]]]| 圖像說明 = 著名经济学家 | 出生日期 = 1817.10.21 | 國籍 = 德国 | 别名 = 威廉·罗塞尔 | 職業 = 经济学家 | 知名原因 = 第一个把在法学研究中的[[历史方法]]运用到[[政治经济学]] | 知名作品 = 《历史方法的国民经济学讲义大纲》</br>《[[殖民、殖民政策、移民]] 》</br>《德国经济学说史》。}} '''[[威廉·罗雪尔]]''' 是19世纪德国 [[ 历史学派 ]] 的创始人,他否认古典学派关于经济发展存在着普遍规律的观点,他认为,如果采纳古典学经济学说, 在自由竞争中,德国的经济必然要被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所扼杀。他赞成 [[ 贸易保护 ]] ,认为政治经济学不是一门独立的科学,而是"一门论述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诸规律的科学。"他根本否认进行理论研究的重要性及必要性,而把政治经济学仅仅归结为对经济发展过程作经验主义的观察和描述。他称政治经济学为"国民经济的解剖学和生理学",把自己的研究方 法称为" [[ 历史的方法]]"。 == 人物生平 == 威廉·罗雪尔(Wilhelm Georg Friedrich Roscher,1817.10.21-1894.6.4)是德国经济学家 ,德国旧历史学派的创始人 。出生于汉诺威的一个高级法官家庭,在哥廷根大学和柏林大学专攻历史学和政治学。<ref>[https://www.mingrenzhuan.com/mingrenzhuanji/4757.html 名人传记:威廉罗雪尔历史学派的创始人之一],名人传网,2015-09-08 </ref>他的学位论文就是《伟大诡辩家们的历史学说》(1838年)。 1840年他任[[哥廷根大学]]历史学及国家科学的讲师,最初的讲义是《[[修昔底德的历史方法]]》。罗雪尔崇拜[[修昔底德]],后来他称自己是经济学领域的修昔底德。 1842年他将这本"讲稿"出版,书名就叫做《修昔底德的生平、著作和时代》。 从1841年开始他担任政治经济学的讲座,同时兼讲政治理论史。1843年出版被称为[[历史学派纲领]]性著作的《[[历史方法的国家经济学讲义与研]]究》,就是他在这时期的讲稿。在《大纲》出版那年,他升任副教授,第二年即升为教授。 1848年,他应[[莱比锡大学]]之聘担任政治经济学讲座,在这里任教共达四十六年之久。他以惊人的努力在这里陆续发表了他在《大纲》一书中预定要写的历史方法的国民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庞大的多卷本著作。其中最主要的是《[[国民经济学体系]]》五卷本。第一卷为《[[国民经济学原理]]》(1854年),第二卷为《农业及类似原始产业的经济论》,第三卷为《[[商业及工业的经济论]]》,第四卷为《财政学体系》,第五卷为《[[济贫、救护及济贫政策]]》。 作为经济思想史的学者,还著有《十六、十七世纪英国国民经济学说史》(1851-1852年)和《[[德国经济学说史]]》(1874年)。此外还有《[[殖民、殖民政策、移民]]》 (1848年)。他的《历史方法的国民经济学探讨》一书是他从1843年开始撰写的《[[奢侈论]]》等十五篇论文的汇编本。1892年他发表了《政治论--君主政治、贵族政治、民主政治的历史自然论》。 在1889年他七十一岁那年,他把他的讲座让给了他的学生[[布伦塔诺]]。罗雪尔死后,他的儿子[[卡尔·罗雪尔]](Carl Roscher)将他平时在家中所作的关于宗教的训话以及从他著作中摘录出来的一些论述,汇编成一本书,即《[[一个经济学家的精神世界]]》(1895年出版)。 == 代表作 == 《[[历史方法的国民经济学讲义大纲]]》,被称为“[[历史学派宣言]]”,是德国历史学派的主要代表文献,英国著名经济史学家[[阿希莱]](W.T.Ashley)在 1894年将该书的序言及序论部分译成英文时,在英译本序中称它为“1843年罗雪尔的纲领”。由于罗雪尔第一个把[[萨维尼]]在法学研究中的历史方法运用到政治经济学中来,为德国历史学派经济学奠定了基础,所以罗雪尔就成了德国旧历史学派的创始人。<ref>[http://www.gerenjianli.com/Mingren/08/d7dp6ecp3s.html 威廉·罗雪尔];名人简历</ref> 这本《[[讲义大纲]]》,结构极为简单,文句和段落之间没有行文上的逻辑联系,不成文章。根据罗雪尔的解释,它是讲课用的提纲,好象还没有赋与肌肉的人体骨骼。他强调他的目的只在于建立历史方法的[[国民经济学体系]]。他要求读者不要忽略他那贯串于全书、成为该书基础的独特的“[[严密方法]]”,即所谓“[[历史的方法]]”。<ref>[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1245523/ 历史方法的国民经济学讲义大纲 ],豆瓣读书,</ref> 人所共知,德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比英法两国都晚,当德国资产阶级开始走上历史舞台的时候,英法等国的资产阶级已经掌握了国家政权,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阶级矛盾已经日益明显并开始发展到公开对抗的地步。德国资产阶级清楚地意识到,他们要与英法等国的资本主义经济进行竞争,就必须统一并保护其国内市场,同时他们也预感到他们与工人阶级之间的矛盾。由于德国产业资本的落后,德国的资产阶级不能象英法资产阶级那样坚决地反对封建势力,而只有与德国的封建容克贵族进行妥协与联合,以共同对付工人阶级的反抗,从而获得资本的原始积累。对这一时期德国资产阶级的特点,[[马克思]]非常深刻地指出:“与1789 年法国的资产阶级不同,普鲁士的资产阶级并不是一个代表整个现代社会反对代表旧社会的君主制和贵族的阶级。”“它一开始就蓄意背叛人民,而与旧社会的戴皇冠的代表人物妥协,因为它本身已是属于旧社会的了;它不是代表新社会的利益去反对旧社会,而是代表已经陈腐的社会内部更新了的利益”。  罗雪尔是代表这个时期德国统治阶级的利益和它的意识形态的大学教授,因此罗雪尔的[[经济学]]和[[历史学派]]也就必然充满了妥协和[[折衷主义]]的内容。罗雪尔的庞大的国民经济学体系,正是这种折衷主义的标本。在他这本著作里,如果我们想去寻求关于价值、货币、利润、工资、地租等方面的理论,那将是徒劳的。他主要是在“历史的方法”上做文章。他将以往的方法分为“[[哲学的方法]]”和“[[历史的方法]]”。前者是哲学家尽可能抽象地去寻求概念或理论的体系,抛去了一切时间和空间的规定;后者是历史学家尽可能忠实地描写现实生活,寻求与人类进化有关的记述。他所强调的历史的方法大体上有如下几种内容。 <gallery mode="packed" heights="300">File:威廉·罗雪尔2.jpg|缩略图|右|400px| [http://www.gerenjianli.com/Mingren/08/d7dp6ecp3s.html 德国旧历史学派的创始人] File:威廉·罗雪尔3.jpg|缩略图|右|400px| [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1245523/ 历史方法的国民经济学讲义大纲] File:威廉·罗雪尔4.jpg|缩略图|右|350px| [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27175764/ System der Volkswirthschaft] </gallery> 第一,他认为国民经济学绝不单纯是致富术,而是企图分析人类、判断和控制人类的一种政治科学。我们的目的在于记述各国国民在经济上想些什么,要求些什么,感受些什么,做了些什么努力,获得了些什么,又为什么去努力和如何达到成功。这种记述只有和法律史,国家史以及文化史相结合才有可能。  第二,他认为所谓国民绝不只是现在活着的许多个人的单纯集合,因此,凡是研究国民经济的人,不能只满足于观察和分析现代的经济关系,对于以前的各个文化阶段也必须作同样的研究。  第三,他认为从许多复杂的现象中找出其本质的合乎规律性的东西是困难的。因此我们只能将所知道的各个国民从经济上进行比较研究,而且近代的各个国民在各方面都是相互紧密联系的,如果不观察各个国民而想去考察本国的或一国的国民,那将是不可能的。  第四,他认为历史的方法绝不轻率地赞赏或非难某一特定的制度,因为从来没有过一种制度对一切国民,在所有文化阶段都是有效的或都是有害的。经济学的主要课题在于剖析为什么或如何会产生“由理性走向背理”或“由恩惠走向灾难”。  罗雪尔在本书中强调,政治经济学的目的不应象重农主义者或空想社会主义者那样,指出事物的理想状态应该是怎样,而在于记述事物本身发展的过程,这种观点明显地反映了旧历史学派对抗工人阶级和马克思主义的立场。  第五,他认为国民经济的生活和动植物界一样,要经历四个发展阶段,即幼年,青年,成年和老年时期,而每个国民的进化都受三种主要经济因素支配,即自然、劳动和资本。虽然“资本”在人类社会的幼年时期就已存在,但在那个时期,“自然”占最重要的地位。在成年时期,即中世纪中期以后,“劳动”在各个国家变成了更为重要的因素,因此都市发达了,行会制度产生了,劳动也就受资本奴役,于是在土地所有者的封建领主和奴隶之间出现了一个中间阶级。到了老年时期,“资本”最占优势,土地因资本而无止境地增加价值。在工业中,机械力代替了人力,国民财富从此有了很大的增长,国民就进入了最幸福的时代。罗雪尔也承认“好景是不会长的,在这个时期,殷实而幸福的中等阶级的人数减少了,少数拥有巨额财富的富豪和大多数贫苦劳动者处于对立状态的时候到了。”他主张国家采取所谓“人工治疗”进行干预:“1.如果自然的痊愈力太弱时,就加强它;2.如果自然的冲击力太强时,就缓和它;3.如果它的方向不对时,就纠正它。”他认为如果这样做,“从国民保健学的观点看,成熟期会很快恢复,以后可以保持一个平静的状态”。这就是所谓“历史的生理学的方法”。  该书出版后,在当时的经济学界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作者在书中把[[历史方法]]运用到[[政治经济学研究领域]],提出所谓“国民经济学的生理学方法”,为德国历史学派经济学奠定了方法论基础。书中所确立的历史分法,不但影响了德国新旧历史学派,并且对后来的[[美国制度学派]]也有很大的影响。 == 思想 == 罗雪尔强调用历史的方法建立新的经济学,即所谓[[国家经济学]]。他否认进行抽象理论概括的重要性,把政治经济学仅仅归结为对经济发展过程做纯经验主义的观察和描述。他的国家经济学原理,实际上是在重复当时流行的庸俗经济理论基础上,加上大量历史材料以证明他所谓的历史发展的“规律”。他认为,原始社会就已经存在无产者,并把他们称之为——原始森林虚弱的无产者。赞同萨伊从生产资料在生产过程中提供“服务”的角度引出利息、利润和地租等概念的庸俗观点,并援用[[西尼尔]]“[[节欲论]]”,把利息说成是资本家“节制”其欲望的报酬。 罗雪尔主张采用历史的方法研究政治经济学。他把[[萨维尼]]——[[阿希荷因]]的历史法学方法引入经济学。按照时间顺序的发展过程研究经济现象。 关于国民经济学的基本思想。(1)罗雪尔认为国民经济学的目的,就是要从经济方面说明本民族的要求,说明其遵循的目标和获得的成就,说明其目标选择的理由极其成功的原因。(2)罗雪尔认为,近代一切民族问题都有密切的联系,必须对他们加以比较才能把握一个民族经济发展的本质。而已经灭亡的古代民族的历史则会为他们提供完整的教训,因此必须对古代生活加以特殊的研究。(3)国民经济学的任务,在于说明一种经济制度在当时为什么和怎样是合理的和有益的,而现实为什么会变成不合理的和有害的东西。他认为历史上还没有对各民族各文化发展阶段完全有益或完全有害的制度。因此不要轻易赞美或诅咒一种经济制度。他还认为,国民经济学应当研究各国人民对于本国经济的想法、要求、感受、所做的努力和结果。 [[民族主义倾向]]。罗雪尔认为,国民经济的主要课题就在于表达一国的经济如何、为何由理性变为背理,由幸福逐渐变成灾难。国民经济学除所谓的“单纯地描述人的经济本性和他的经济欲望”之外,只能具体地考察适合于满足这些欲望的各种制度的规律和本质,以及他们所达到的或大或小的成功,他否认经济学的普遍规律,认为古典学派惟一的错误是主张他们有普遍的适用性。他认为一种经济理想不能适用每一个国家人民的不同种类的欲望,正如一件上衣不能适合一切人的身材一样。这样,他就只能看重一个民族一个时期的经验性规律,只注重收集资料,加以描述,而否认理论概括和抽象分析的必要性。 提出历史的[[经济发展阶段]]论。罗雪尔从生物发展的进化观点,提出国民经济的发展,像动植物一样,可以看做一种有机体,有他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他要经历幼年、青年、成年和衰老四个时期。这是一种循环往复的运动。罗雪尔认为,这就是可以从历史描述中发现的自然规律。 他还认为,一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主要受[[自然]]、[[劳动]]和[[资本]]这三种主要经济因素的支配。但是,这三种因素之间的关系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生产部门是很不同的。他根据不同的生产要素在生产中所占优势地位的不同,把国民经济的发展过程划分为三个历史阶段。<ref>[http://blog.sina.com.cn/s/blog_5ed4dbd70102va1f.html 德国历史学派的代表(二):威廉.罗雪尔(罗舍尔)]; 新浪博客 ,2015-02-13 </ref> (1)在较低的文化阶段,自然要素占支配地位,自然界几乎自发地供应稀少人口以食物。那些不占有土地的人可能沦为土地占有者的奴隶。 (2)到了中等文化阶段,劳动的地位逐渐增强。劳动有利于城市、市场及行会的产生和发展,而这些特权又使劳动资本化了,于是,在地主和奴隶之间形成了一个中间阶层。 (3)发展到高级文化阶段,资本开始占优势地位,在这一时期,每一件事务上都有资本的味道。 [[辩护性观点]]。他依据“经济发展阶段论”指出,德国社会已经发展到资本阶段,贫富对立的阶段到来了。但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是“生在躯体上的疾病”,必须加以反对。但是社会矛盾又需解决,这就只能实行“人为治疗”。他认为,私有制是不能废除的,因为人人都有自己的思想,都想多享受,少劳动,要是实行公有制,人们对社会总节约效果的关心程度就大大降低了。“人为治疗”的关键就是保护私有制,实行阶级调和。只要政治上德国资产阶级与容克地主阶级相协调,经济上各阶级利益相协调,就能给德国带来永久的繁荣。 罗雪尔主张,只有国家对经济进行干预,国民经济才能健康发展。 从19世纪中叶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近一百年的时期内,当西方主流经济学主要关注于研究既定资源下的静态配置的时候,罗雪尔却独树一帜,奏响了一曲具有德国风格的发展的乐章。可见,罗雪尔创立的[[国民经济学]]成了从德国历史学派先驱者[[李斯特]]过渡到这个学派最完备形态的新历史学派之间的桥梁,从而使德国经济学构成为西方经济发展思想史这一链条中的重要的一环。 == 参考资料 ==[[Category:著名经济学家]]
3,11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