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安和

增加 2,731 位元組, 1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安和'''拼音ān hé<ref>[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1115702448259901499.html?fr=iks&word=%B0%B2%BA%CD&ie=gbk&dyTabStr=MCwxLDMsNyw1LDIsNiw0LDgsOQ== 安…”
'''安和'''拼音ān hé<ref>[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1115702448259901499.html?fr=iks&word=%B0%B2%BA%CD&ie=gbk&dyTabStr=MCwxLDMsNyw1LDIsNiw0LDgsOQ== 安和是什么意思,词语安和的解释,汉语词典 ]百度知道</ref>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img src=" https://pics7.baidu.com/feed/9345d688d43f87945a2f1423032296fe1ad53aab.jpeg?token=0fa7f29f90a9802cd4d8a58424afa865 " width="180"></center><small>[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37497109200394949&wfr=spider&for=pc 影视综艺烹]</small>
|}
== 国语辞典 ==
安和[ ān hé ]
⒈ 安定平和。
引《书经·周官》:「司徒掌邦教,敷五典,扰兆民。」

唐·[[孔颖达]]·正义:「司徒主国教化,布五常之教,以安和天下众民。」

唐·元结〈夏侯岳州表〉:「公能请正宽恕,静以理之,故其人安和而服悦,为当时法则。」
反纷扰

⒉ 安好、平安。
引唐·韩愈〈与大颠师书〉:「孟夏渐热,惟道体安和。」
== 词语解释 ==
安和[ ān hé ]
⒈ 安定和平;[[安定和睦]]。

⒉ 安详平和。

⒊ 平安,安好。

⒋ 犹晴和,温和。

== 引证解释 ==
⒈ 安定和平;安定和睦。
引《晏子春秋·问上三》:“未免乎危乱之理,而欲伐安和之国,不可,不若修政而待其君之乱也。”

《韩诗外传》卷五:“百姓皆怀安和之心,而乐戴其上。”

《北齐书·[[魏收传]]》:“自 魏、梁 和好,书下纸每云:‘想彼境内寧静,此率土安和。’”

唐 元结 《夏侯岳州表》:“公能清正宽恕,静以理之,故其人安和而服説,为当时法则。”

《元典章·礼部六·五世同居旌表其门》:“今后五世同居安和者旌表其门。”

⒉ 安详平和。

引《汉书·杜延年传》:“延年 为人安和,备於诸事,久典朝政,上任信之,出即奉驾,入给事中,居九卿位十餘年。”

《南史·[[王僧辩传]]》:“母姓 魏氏,性甚安和,善於绥接,家门内外莫不怀之。”

清 包世臣 《[[再与杨季子书]]》:“介甫 词完气健,饶有远势; 子固 茂密安和,而雄强不足。”

⒊ 平安,安好。
引唐 韩愈 《[[与大颠师书]]》:“孟夏渐热,惟道体安和。”

宋 范仲淹 《与中舍书》之十:“今日 钱主簿 来领书,知尊候安和。”

宋 沉作喆 《寓简》卷八:“思虑清静,步履轻健,寝寐安和。”

⒋ 犹晴和,温和。
引《[[云笈七籤]]》卷二六:“天气安和,芝草常生。”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800 語言、文學類]]
807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