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郑道昭

增加 342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鄭道昭'''(?—516年),字僖伯,河南滎陽(今鄭州滎陽)人, 北魏大臣[[郑羲]]幼子。 北朝魏詩人、書法家,魏碑體的鼻祖,被譽為「北方書聖」,在當時與[[王羲之]]齊名,有「 北鄭南王」之稱。鄭道昭是北魏最著名的書法家。其書體生動地體現了北魏年間中國書法由隸到楷的變化。<ref>https://www.google.com.tw/search?q=%E9%84%AD%E9%81%93%E6%98%AD&hl=zh-TW&tbm=bks&ei=7-NbXLn7AcqBoATH6J_wDQ&start=30&sa=N&ved=0ahUKEwj5rviVkqngAhXKAIgKHUf0B944FBDy0wMIYQ&biw=1280&bih=611&dpr=1.25</ref>孝文帝时,官至通直散骑常侍。太和十九年(495)随孝文帝南征,在悬瓠君臣联句作歌,传为佳话。宣武帝初,迁秘书监,因从弟郑思和事株连,出为光州刺史,转青州刺史。后复入为秘书监。死后追赠镇北将军、相州刺史,谥文恭 。 [[ 鄭道昭 ]] 喜歡修身養性,鍊氣化丹,曾於延昌元年(512年)在萊州大基山依東、西、南、北、中虛設「青煙寺」、「白雲堂」、「宋陽台」、「玄靈宮」、「中明壇」等鍊氣之處,並刻字志之,還做了一首《於萊城東十里與諸門徒登青陽嶺太基山上四面及中嵿掃石置仙壇詩》題刻於壁。
鄭道昭書刻於青、光二州山崖的眾多題刻,總稱「雲峰刻石」(包括掖縣的雲峰山、大基山,山東省平度市的天柱山,青州市玲瓏山)。清嘉慶、道光間山東雲峰山、天柱山等處,發現鄭道昭所書40多處,成為北魏書法藝術的三大寶庫之一。其中以《鄭文公上碑》、《鄭文公下碑》、《論經書詩》、《觀海童詩》等摩崖刻石最為著名。[[康有為]]《廣藝舟雙楫》把鄭道昭雲峰刻石42種列於「妙品」上。稱「雲峰山刻石,體高氣逸,密緻而通理。」
==參考資料==
[[Category:#内容待查]]
[[Category: #待校稿#]]
[[Category: #纯文字内容1]]
72,748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