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421
次編輯
變更
近衛府
,创建页面,内容为“{|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 <p style="background: #D6A4AB; color: #000000; margin:auto; padding:5px 0; "…”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 <p style="background: #D6A4AB; color: #000000; margin:auto; padding:5px 0; "> '''醍醐天皇''' </p>
|-
|<center><img src="https://www.easyatm.com.tw/img/7/8c7/nBnauM3X1ATOzkDO3YDOyUTN1UTM1QDN5MjM5ADMwAjMwUzL2gzLzY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www.easyatm.com.tw/wiki/%E5%85%A7%E5%A4%A7%E8%87%A3%5B%E6%97%A5%E6%9C%AC%E5%8F%A4%E4%BB%A3%E7%9A%84%E4%BB%A4%E5%A4%96%E5%AE%98%5D 圖片來自easyatm]
</small>
|}
'''近衛府''',唐名為「'''[[羽林]]'''」,相當於中國古代的[[御林軍]],為[[令外官]]。分左右兩近衛府,主官為'''左右近衛大將''',負責護衛天皇和警備皇居內部防禦的部門,在天皇行幸時近衛府的士兵也是做為親兵隨身侍奉天皇。最初兵力為400人,但在[[醍醐天皇]][[延喜]]五年(905年)的[[延喜式]]改革後成為左右各300人,合計600人。<ref>[https://www.easyatm.com.tw/wiki/%E5%85%A7%E5%A4%A7%E8%87%A3%5B%E6%97%A5%E6%9C%AC%E5%8F%A4%E4%BB%A3%E7%9A%84%E4%BB%A4%E5%A4%96%E5%AE%98%5D 醍醐天皇]easyatm</ref>
==介紹==
在禁止攜帶兵器的皇宮中([[平安京]]宮城內的内城:宣陽門、承明門・陰明門・玄輝門的內側)負責警衛。此外在[[朝會 (政治)|朝議]]的時候,近衛們要列隊以顯威儀。[[行幸]]時則要在天皇前後警備護衛。還有負責皇族和[[公卿]]們的護衛。
[[淳仁天皇]][[天平寶字]]三年(759年)設置的[[授刀衛]]在[[稱德天皇]][[天平神護]]元年(765年)2月3日更名為近衛府,此外,在[[聖武天皇]][[神龜 (聖武天皇)|神龜]]五年(728年)時所成立的[[中衛府]]也於[[大同]]二年(807年)4月22日也改名為近衛府。因此將二個近衛府合併,原近衛府(授刀衛)改稱為'''左近衛府''',原中衛府則改稱為'''右近衛府''',分設'''「左右近衛府」'''。 前者位於[[平安宮]]的陽明門以北,後者則位於平安宮的殷富門以北。
[[平安時代]]中期(約968-1068年)以後,隨著朝政逐漸變得禮儀化;近衛府官職被榮譽化,逐漸成為象徵身分地位的虛職榮銜;近衛府兵士被[[儀仗隊]]化。因為以上的原因,在[[六衛府]](左右近衛府、左右兵衛府、左右衛門府)之中是最有身分地位的部門。
==構成人員==
===領導官員===
;『'''近衛大將'''』([[正三位]]→[[從四位|從四位上]]→[[從三位]])
:為近衛府四等官中的長官,並無設置任何「權官」,左右各1名,稱為'''左近衛大將'''、'''右近衛大將''',又可以簡稱為「左大將」、「右大將」。[[唐名 (日本稱號)|唐名]]稱之為「羽林大将軍」、「親衛大将軍」、「虎牙大将軍」、「幕府」、「幕下」等。
:[[稱德天皇]][[天平神護]]元年(765年)2月3日最初設置該官職時,此時的官位相當於'''「正三位」''',[[桓武天皇]][[延曆]]十二年(793年)時將其降格為'''「從四位上」'''。而後沒多久在延曆18年(799年)升敘為'''「從三位」'''。
:在過去是由[[參議]]及以上的[[公卿]]兼任該職位,但在平安時代中期(約968-1068年)以後,由'''『[[左大臣]]至[[權大納言]]』'''的公卿來兼任該職位成為規定。因此近衛大將開始被視為比大納言更為重要的職位(但是也經常看到[[攝關家]]的嫡子常常會以[[權中納言]]的身分兼任近衛大將之職)。 而近衛大將有時也會同時兼任「馬寮御監」一職。
* '''近衛大将的辭令(宣旨)例子''':「日光東照宮文書」
*: [[從二位]]行[[大納言|權大納言]][[清和源氏|源]][[朝臣]]家康
*: 從二位行權大納言源朝臣敦通宣
*: 奉 勅件人宜令兼任左近衞大將者
*: 天正十五年十二月廿八日 [[掃部寮|掃部頭]]兼[[外記|大外記]]造酒正[[中原氏|中原]]朝臣師廉奉
*([[訓讀]]文)
*: 従二位行権大納言源朝臣家康
*: 従二位行権大納言源朝臣敦通、宣る
*: 勅を奉るに、件の人、宜しく左近衛大将を兼任せしむべし者
*: [[天正 (日本)|天正]]15年(1587年)12月28日 掃部頭兼大外記造酒正中原朝臣師廉、奉る
*: [[※]] 從二位行權大納言源朝臣家康[[德川家康]]、從二位行權大納言源朝臣敦通[[久我敦通]]、掃部頭兼大外記造酒正中原朝臣師廉[[押小路師廉]]。
* 著名人物
:'''廉義公'''[[關白]]、[[太政大臣]][[藤原賴忠]]曾任左近衛大將,日本歷史上第一位[[征夷大將軍]][[源頼朝]]就曾任右近衛大將、而[[德川幕府]]的三代將軍[[德川家光]]以後都會兼任右近衛大將一職。
;『'''近衛中將'''』([[從四位|從四位下]])
:權官稱呼為「左近衛'''權'''中將」、「右近衛'''權'''中將」
:為近衛府四等官中的次官,為次官之中排行上位的,左右近衛府各1到4名,稱為'''左近衛中將'''、'''右近衛中將''',又可以簡稱為「左中將」、「右中將」。唐名稱之為「親衛中郎將」、「親衛將軍」、「羽林將軍」等。近衛中將與近衛少將也常被稱呼為「三笠山」(三笠即御笠,天皇所用之物,守護之意,又常見於詩歌文章中)、「次將」(皆為次官)。<ref>{{cite web |author1=和憩団欒房 |title=左右近衛府 |url=http://www.sol.dti.ne.jp/hiromi/kansei/o_kan_dajo_nagon.html |website=官制大観 |accessdate=2021-06-20 |archive-date=2017-05-30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70530120435/http://www.sol.dti.ne.jp/hiromi/kansei/o_kan_dajo_nagon.html |dead-url=no }}</ref>
:[[稱德天皇]][[天平神護]]元年(765年)2月3日最初設置該官職後,官位相當於'''「從四位下」'''。最初的編制為左右近衛府各1位中將,但到了[[淳和天皇]]統治的[[天長 (日本)|天長]]年間(824年-834年),增設了權官各1人;而後過了百餘年到了[[十世紀]]末時,已經演變成正官2人,權官1人,左右各3人的編制。再到[[11世紀]]後半時則已經變成左右各4人了。而後在12世紀下半葉中將的人數又再度增加,在[[後白河天皇]][[院政期]](1167-1179、1181-1192)登記在籍的中將人數已經達到各有6-7人。而後便再無增加定員的紀錄,皆以「權官」的方式增設。
:而與大將相同,中將之職也常兼職他職,如[[藏人頭]]一職常常由中將去兼任,而這種便被稱之為'''「頭人將」''';而近衛中將兼任[[參議]]時,則被稱之為'''「宰相中將」''';當[[中納言]]或權中納言兼任近衛中將時,則可稱為'''「中納言中将」'''。非參議的正從四位中將被敘位為三位時,被稱為「中將如元」、「三位中將」。而非參議的正從三位中將被敘位為二位後,在正式場合會被稱之為「二位中將」。也有例子是[[攝關家]]的嫡子以五位的身分擔任近衛中將,此時便被稱為「五位中將」。
* 著名人物
:曾被譽為和歌[[六歌仙]]和[[三十六歌仙]]之一的'''在五中將'''[[在原業平]]就官至[[從四位|從四位上]][[藏人頭]]、[[右近衛權中將]],而[[太政大臣]][[平清盛]]的第五子[[平重衡]]亦官至[[正三位]][[藏人頭]]、[[左近衛權中將]]。
;『'''近衛少將'''』([[正五位|正五位下]])
:權官稱呼為「左近衛'''權'''少將」、「右近衛'''權'''少將」
:為近衛府四等官中的次官,為次官之中排行下位的,左右近衛府各2到4名,稱為'''左近衛少將'''、'''右近衛少將''',又可以簡稱為「左少將」、「右少將」。唐名稱之為「羽林郎將」、「親衛郎將」、「羽林中郎將」、「亞將」、「虎賁中郎將」等。
:[[稱德天皇]][[天平神護]]元年(765年)2月3日最初設置該官職後,官位相當於'''「正五位下」'''。最初的編制為左右近衛府各1位少將,但隨著時間定員的人數逐漸增加,在[[桓武天皇]][[天應 (日本)|天應]]元年(781年)6月1日時廢除「員外近衛少将」一職,改為增設近衛少將人數,使其定員增為各2人。隨後在[[九世紀]]中葉增設1名權官,使其變為正官2人,權官1人,左右各3人的編制。再到[[11世紀]]初時則登記在籍的少將已經變成左右各4人了。而後同中將一般在12世紀下半葉少將的人數又再度增加,在[[後白河天皇]][[院政期]](1167-1179、1181-1192)登記在籍的少將人數已經達到各有7-8人的規模。而後便再無增加定員的紀錄,皆以「權官」的方式增設。
:其職權近似於中將。並且也常兼職擔任,如擔任「五位藏人」一職的官員兼任近衛少將時,會稱呼其為'''「藏人少將」'''。
===行政人員('''近衛舍人''')===
天皇實際侍從官,擔任[[平安宮]]內的警備、[[巡夜]]和天皇行幸時跟隨侍奉以及高級官員的護衛,類似於中國之御前侍衛。
;近衛將監([[從六位|從六位上]])
:為近衛府四等官中的判官,左右近衛府各1到10名,稱為'''左近衛將監'''、'''右近衛將監''',又可以簡稱為「左近大夫」、「右近大夫」。唐名稱之為「参軍」、「親衛軍長吏」、「親衛校尉」、「錄事」等。
:[[稱德天皇]][[天平神護]]元年(765年)2月3日最初設置該官職後,官位相當於'''「從六位上」'''。
;近衛將曹([[從七位|從七位下]])
:為近衛府四等官中的主典,左右近衛府各4到20名,稱為'''左近衛將曹'''、'''右近衛將曹'''。
:[[稱德天皇]][[天平神護]]元年(765年)2月3日最初設置該官職後,官位相當於'''「從七位下」'''。
;府生
:左右各6名。
;番長
:左右各6名,由近衛中選擇擔任,在執行「隨身」之職的時候,負責騎馬在前引導,稱之為「前驅」。
;近衛
:左右各300名。
== 參考文獻 ==
{{reflist}}
[[Category: 731 日本]]
! <p style="background: #D6A4AB; color: #000000; margin:auto; padding:5px 0; "> '''醍醐天皇''' </p>
|-
|<center><img src="https://www.easyatm.com.tw/img/7/8c7/nBnauM3X1ATOzkDO3YDOyUTN1UTM1QDN5MjM5ADMwAjMwUzL2gzLzY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www.easyatm.com.tw/wiki/%E5%85%A7%E5%A4%A7%E8%87%A3%5B%E6%97%A5%E6%9C%AC%E5%8F%A4%E4%BB%A3%E7%9A%84%E4%BB%A4%E5%A4%96%E5%AE%98%5D 圖片來自easyatm]
</small>
|}
'''近衛府''',唐名為「'''[[羽林]]'''」,相當於中國古代的[[御林軍]],為[[令外官]]。分左右兩近衛府,主官為'''左右近衛大將''',負責護衛天皇和警備皇居內部防禦的部門,在天皇行幸時近衛府的士兵也是做為親兵隨身侍奉天皇。最初兵力為400人,但在[[醍醐天皇]][[延喜]]五年(905年)的[[延喜式]]改革後成為左右各300人,合計600人。<ref>[https://www.easyatm.com.tw/wiki/%E5%85%A7%E5%A4%A7%E8%87%A3%5B%E6%97%A5%E6%9C%AC%E5%8F%A4%E4%BB%A3%E7%9A%84%E4%BB%A4%E5%A4%96%E5%AE%98%5D 醍醐天皇]easyatm</ref>
==介紹==
在禁止攜帶兵器的皇宮中([[平安京]]宮城內的内城:宣陽門、承明門・陰明門・玄輝門的內側)負責警衛。此外在[[朝會 (政治)|朝議]]的時候,近衛們要列隊以顯威儀。[[行幸]]時則要在天皇前後警備護衛。還有負責皇族和[[公卿]]們的護衛。
[[淳仁天皇]][[天平寶字]]三年(759年)設置的[[授刀衛]]在[[稱德天皇]][[天平神護]]元年(765年)2月3日更名為近衛府,此外,在[[聖武天皇]][[神龜 (聖武天皇)|神龜]]五年(728年)時所成立的[[中衛府]]也於[[大同]]二年(807年)4月22日也改名為近衛府。因此將二個近衛府合併,原近衛府(授刀衛)改稱為'''左近衛府''',原中衛府則改稱為'''右近衛府''',分設'''「左右近衛府」'''。 前者位於[[平安宮]]的陽明門以北,後者則位於平安宮的殷富門以北。
[[平安時代]]中期(約968-1068年)以後,隨著朝政逐漸變得禮儀化;近衛府官職被榮譽化,逐漸成為象徵身分地位的虛職榮銜;近衛府兵士被[[儀仗隊]]化。因為以上的原因,在[[六衛府]](左右近衛府、左右兵衛府、左右衛門府)之中是最有身分地位的部門。
==構成人員==
===領導官員===
;『'''近衛大將'''』([[正三位]]→[[從四位|從四位上]]→[[從三位]])
:為近衛府四等官中的長官,並無設置任何「權官」,左右各1名,稱為'''左近衛大將'''、'''右近衛大將''',又可以簡稱為「左大將」、「右大將」。[[唐名 (日本稱號)|唐名]]稱之為「羽林大将軍」、「親衛大将軍」、「虎牙大将軍」、「幕府」、「幕下」等。
:[[稱德天皇]][[天平神護]]元年(765年)2月3日最初設置該官職時,此時的官位相當於'''「正三位」''',[[桓武天皇]][[延曆]]十二年(793年)時將其降格為'''「從四位上」'''。而後沒多久在延曆18年(799年)升敘為'''「從三位」'''。
:在過去是由[[參議]]及以上的[[公卿]]兼任該職位,但在平安時代中期(約968-1068年)以後,由'''『[[左大臣]]至[[權大納言]]』'''的公卿來兼任該職位成為規定。因此近衛大將開始被視為比大納言更為重要的職位(但是也經常看到[[攝關家]]的嫡子常常會以[[權中納言]]的身分兼任近衛大將之職)。 而近衛大將有時也會同時兼任「馬寮御監」一職。
* '''近衛大将的辭令(宣旨)例子''':「日光東照宮文書」
*: [[從二位]]行[[大納言|權大納言]][[清和源氏|源]][[朝臣]]家康
*: 從二位行權大納言源朝臣敦通宣
*: 奉 勅件人宜令兼任左近衞大將者
*: 天正十五年十二月廿八日 [[掃部寮|掃部頭]]兼[[外記|大外記]]造酒正[[中原氏|中原]]朝臣師廉奉
*([[訓讀]]文)
*: 従二位行権大納言源朝臣家康
*: 従二位行権大納言源朝臣敦通、宣る
*: 勅を奉るに、件の人、宜しく左近衛大将を兼任せしむべし者
*: [[天正 (日本)|天正]]15年(1587年)12月28日 掃部頭兼大外記造酒正中原朝臣師廉、奉る
*: [[※]] 從二位行權大納言源朝臣家康[[德川家康]]、從二位行權大納言源朝臣敦通[[久我敦通]]、掃部頭兼大外記造酒正中原朝臣師廉[[押小路師廉]]。
* 著名人物
:'''廉義公'''[[關白]]、[[太政大臣]][[藤原賴忠]]曾任左近衛大將,日本歷史上第一位[[征夷大將軍]][[源頼朝]]就曾任右近衛大將、而[[德川幕府]]的三代將軍[[德川家光]]以後都會兼任右近衛大將一職。
;『'''近衛中將'''』([[從四位|從四位下]])
:權官稱呼為「左近衛'''權'''中將」、「右近衛'''權'''中將」
:為近衛府四等官中的次官,為次官之中排行上位的,左右近衛府各1到4名,稱為'''左近衛中將'''、'''右近衛中將''',又可以簡稱為「左中將」、「右中將」。唐名稱之為「親衛中郎將」、「親衛將軍」、「羽林將軍」等。近衛中將與近衛少將也常被稱呼為「三笠山」(三笠即御笠,天皇所用之物,守護之意,又常見於詩歌文章中)、「次將」(皆為次官)。<ref>{{cite web |author1=和憩団欒房 |title=左右近衛府 |url=http://www.sol.dti.ne.jp/hiromi/kansei/o_kan_dajo_nagon.html |website=官制大観 |accessdate=2021-06-20 |archive-date=2017-05-30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70530120435/http://www.sol.dti.ne.jp/hiromi/kansei/o_kan_dajo_nagon.html |dead-url=no }}</ref>
:[[稱德天皇]][[天平神護]]元年(765年)2月3日最初設置該官職後,官位相當於'''「從四位下」'''。最初的編制為左右近衛府各1位中將,但到了[[淳和天皇]]統治的[[天長 (日本)|天長]]年間(824年-834年),增設了權官各1人;而後過了百餘年到了[[十世紀]]末時,已經演變成正官2人,權官1人,左右各3人的編制。再到[[11世紀]]後半時則已經變成左右各4人了。而後在12世紀下半葉中將的人數又再度增加,在[[後白河天皇]][[院政期]](1167-1179、1181-1192)登記在籍的中將人數已經達到各有6-7人。而後便再無增加定員的紀錄,皆以「權官」的方式增設。
:而與大將相同,中將之職也常兼職他職,如[[藏人頭]]一職常常由中將去兼任,而這種便被稱之為'''「頭人將」''';而近衛中將兼任[[參議]]時,則被稱之為'''「宰相中將」''';當[[中納言]]或權中納言兼任近衛中將時,則可稱為'''「中納言中将」'''。非參議的正從四位中將被敘位為三位時,被稱為「中將如元」、「三位中將」。而非參議的正從三位中將被敘位為二位後,在正式場合會被稱之為「二位中將」。也有例子是[[攝關家]]的嫡子以五位的身分擔任近衛中將,此時便被稱為「五位中將」。
* 著名人物
:曾被譽為和歌[[六歌仙]]和[[三十六歌仙]]之一的'''在五中將'''[[在原業平]]就官至[[從四位|從四位上]][[藏人頭]]、[[右近衛權中將]],而[[太政大臣]][[平清盛]]的第五子[[平重衡]]亦官至[[正三位]][[藏人頭]]、[[左近衛權中將]]。
;『'''近衛少將'''』([[正五位|正五位下]])
:權官稱呼為「左近衛'''權'''少將」、「右近衛'''權'''少將」
:為近衛府四等官中的次官,為次官之中排行下位的,左右近衛府各2到4名,稱為'''左近衛少將'''、'''右近衛少將''',又可以簡稱為「左少將」、「右少將」。唐名稱之為「羽林郎將」、「親衛郎將」、「羽林中郎將」、「亞將」、「虎賁中郎將」等。
:[[稱德天皇]][[天平神護]]元年(765年)2月3日最初設置該官職後,官位相當於'''「正五位下」'''。最初的編制為左右近衛府各1位少將,但隨著時間定員的人數逐漸增加,在[[桓武天皇]][[天應 (日本)|天應]]元年(781年)6月1日時廢除「員外近衛少将」一職,改為增設近衛少將人數,使其定員增為各2人。隨後在[[九世紀]]中葉增設1名權官,使其變為正官2人,權官1人,左右各3人的編制。再到[[11世紀]]初時則登記在籍的少將已經變成左右各4人了。而後同中將一般在12世紀下半葉少將的人數又再度增加,在[[後白河天皇]][[院政期]](1167-1179、1181-1192)登記在籍的少將人數已經達到各有7-8人的規模。而後便再無增加定員的紀錄,皆以「權官」的方式增設。
:其職權近似於中將。並且也常兼職擔任,如擔任「五位藏人」一職的官員兼任近衛少將時,會稱呼其為'''「藏人少將」'''。
===行政人員('''近衛舍人''')===
天皇實際侍從官,擔任[[平安宮]]內的警備、[[巡夜]]和天皇行幸時跟隨侍奉以及高級官員的護衛,類似於中國之御前侍衛。
;近衛將監([[從六位|從六位上]])
:為近衛府四等官中的判官,左右近衛府各1到10名,稱為'''左近衛將監'''、'''右近衛將監''',又可以簡稱為「左近大夫」、「右近大夫」。唐名稱之為「参軍」、「親衛軍長吏」、「親衛校尉」、「錄事」等。
:[[稱德天皇]][[天平神護]]元年(765年)2月3日最初設置該官職後,官位相當於'''「從六位上」'''。
;近衛將曹([[從七位|從七位下]])
:為近衛府四等官中的主典,左右近衛府各4到20名,稱為'''左近衛將曹'''、'''右近衛將曹'''。
:[[稱德天皇]][[天平神護]]元年(765年)2月3日最初設置該官職後,官位相當於'''「從七位下」'''。
;府生
:左右各6名。
;番長
:左右各6名,由近衛中選擇擔任,在執行「隨身」之職的時候,負責騎馬在前引導,稱之為「前驅」。
;近衛
:左右各300名。
== 參考文獻 ==
{{reflist}}
[[Category: 731 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