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基隆要塞

增加 9,553 位元組, 2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 <p style="background: #D6A4AB; color: #000000; margin:auto; padding:5px 0; "…”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 <p style="background: #D6A4AB; color: #000000; margin:auto; padding:5px 0; "> '''基隆要塞''' </p>
|-
|<center><img src="https://www.verse.com.tw/storage/temp/public/219/42d/dba/%E5%9F%BA%E9%9A%86%E8%A6%81%E5%A1%9E_3__1800.jpeg"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www.verse.com.tw/article/keelung-fort-commanders-official-residence 圖片來自verse]
</small>
|}

'''基隆要塞''',是[[臺灣]][[台灣日治時期|日治時代]][[北臺灣|北部]]的軍事指揮中心之一,位於今[[基隆市]][[中正區 (基隆市)|中正區]]。日本當局於1896年在此設立「基隆要塞指揮所」,其管轄範圍涵蓋基隆、[[澳底]]、金山、淡水、新竹、後龍等地區,1903年在此設立「基隆要塞司令部」。

戰後基隆要塞司令部被[[中華民國國軍]]接收,曾成為「'''光復營區'''」,之後成為[[行政院海岸巡防署海岸巡防總局北部地區巡防局]]第二海岸巡防總隊的駐紮地,不對公眾開放<ref>{{cite web |url=https://nchdb.boch.gov.tw/assets/advanceSearch/monument/20100728000001 |title=基隆要塞司令部 |work=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accessdate= |archive-date=2019-06-08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90608102659/https://nchdb.boch.gov.tw/assets/advanceSearch/monument/20100728000001 |dead-url=no }}</ref>。

基隆要塞司令部廳舍於2010年被列入[[基隆市文化資產|基隆市歷史建築]],2017年海巡署將土地與建物移撥[[基隆市政府]],經過整修後,將向公眾開放<ref>{{cite news|url=https://www.cna.com.tw/news/acul/202203180237.aspx|title=基隆要塞司令部將修復完工 4/22開放迎賓|author=沈如峰|work=中央通訊社|date=2022-03-18|accessdate=2022-05-14|archive-date=|archive-url=|dead-url=no}}</ref>。

== 概要 ==]
===日治時期===
基隆與[[澎湖群島]]、[[高雄市|高雄]]一樣,是臺灣島防衛上的要地,而[[大日本帝国|大日本帝國]]也在這三處設立了軍事要塞。基隆港除了水深適宜,鄰近北台灣產[[煤]]的礦區,且附近淡水充沛,因此補給方便,成為北台灣重要的對外港阜。自[[臺灣清治時期]]為了防禦基隆港,清朝政府在港口周遭高地設立五座炮台佈防。這些防務設施在[[台灣日治時期]]接收,日本政府以此為基礎設置總轄之防禦機構:基隆要塞。基隆要塞由[[日本帝國陸軍]]管轄,在1919年前隸屬於[[臺灣守備混成旅團]],之後改隸屬[[臺灣軍]],要塞的駐守官兵稱為'''基隆要塞砲兵大隊''',其指揮官也是全由陸軍將領出任。

日本接手清治時期建設的砲台群後,重新規劃防禦設計,在明治32年(1899年)上呈「基隆要塞防禦(永久)要領書」,計畫打造15座永久防禦炮台與2座臨時炮台,防禦炮台的設計則是7座海防、8座陸防。1900年3月,[[外木山]]砲臺動工,至1905年6月先後完成10座砲臺及堡壘。1903年5月,設置'''基隆要塞司令部''',並在同年8月正式運作。1920年,基隆要塞在整編之時,軍備隨之縮編。

1941年9月15日,[[太平洋戰爭]]前夕,實施要塞部隊動員與臨時編成,主戰力'''基隆重砲兵聯隊'''改稱'''基隆要塞重砲兵聯隊'''([[通稱號]]:臺灣4512部隊),同年11月8日要塞發令進入「準戰備」狀態。在1944年10月的[[台灣沖航空戰]]中,基隆要塞的防空部隊迎戰空襲敵機,但人員、設備都受到相當的損害。

1945年1月4日,為防備[[同盟國 (第二次世界大戰)|同盟軍]]登陸,要塞重砲兵聯隊改編成具野戰性格的'''重砲兵第13聯隊'''(通稱號:律第12864部隊),編入[[第10方面軍]]下的「獨立混成第76旅團」。獨立混成第76旅團主要由重砲兵第13聯隊、獨立步兵第565至567大隊,以及為了加強港灣地區防空的部分高射炮第162連隊所編成,而旅團長由原基隆要塞司令官擔任,最終於構築防禦陣地中結束戰爭<ref>本段參照『日本陸軍兵科連隊』(新人物往來社、1994年) ISBN 4-404-02144-5 第一部 砲兵連隊 101頁與110頁</ref>。

==== 年譜 ====
* 1900年
** 3月 外木山砲臺動工
** 8月 大武崙山堡壘動工
** 12月 白米甕砲臺動工
* 1901年
** 3月 槓子寮砲臺動工
** 5月 社寮島砲臺動工
** 11月 萬人頭堡壘動工
* 1902年
** 1月 大武崙山堡壘竣工
** 3月 外木山砲臺竣工
** 5月 設置基隆要塞司令部
** 7月 白米甕砲臺竣工
* 1903年
** 9月 社寮島砲臺竣工
* 1904年
** 8月 萬人頭堡壘竣工‧八尺門砲臺動工
** 10月 槓子寮砲臺竣工
** 12月 牛稠嶺砲臺動工
* 1905年
** 2月 公山尾砲臺動工
** 5月 牛稠嶺砲臺竣工
** 6月 公山尾砲臺・八尺門砲臺竣工
*1945年(昭和20年)1月 復歸為要塞司令部及要塞重砲兵連隊

===戰後===
1945年(民國34年)12月,軍政部[[史宏熹]]等人來臺調查要塞狀況,隔年正式設立基隆要塞司令部,由史宏熹擔任要塞司令部司令,歸臺灣省警備總司令部指揮。隔年[[蔣中正]]曾至此處避壽;並於司令部廳舍前方立有「國民政府主席蔣公介石蒞護巡視紀念碑」,由[[白崇禧]]及顧祝同等名將祝壽題字、石碑立於1946年12月25日。

====二二八事件====
1947年(民國36年)2月28日,因[[二二八事件]]造成民眾死傷而引發眾怒,臺北發生[[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衛兵開槍事件|長官公署開槍事件]]消息不久傳至基隆,當晚基隆市警察局第一分局遭群眾襲擊,基隆要塞司令部與憲警單位開槍鎮壓,加以驅散,並展開搜捕行動,[[陳儀]]任命基隆要塞司令部史宏熹為基隆臨時戒嚴司令。3月1日,要塞司令部宣布基隆市臨時戒嚴,下3月2日下午6時陳儀乃指示解除戒嚴,但要塞司令部仍負責基隆地區之治安,3月4日,[[二二八事件處理委員會]]基隆分會成立。3月8日,要塞部隊配合國軍登陸進行肅清,在基隆街頭實施密集射擊,後主力向臺北推進。3月9日,陸軍整編二十一師登陸,基隆恢復戒嚴,隔日展開「綏靖」工作。同年5月,「基隆要塞司令部」進行組織縮編、改組為「總台守備大隊」。

===近代===
1957年(民國46年)由於管理單位裁撤問題,基隆要塞營舍移交給基隆地區駐軍部隊、北部海岸防衛單位負責管理並使用。2010年5月受指定為基隆市市定古蹟,要塞司令部廳舍於2017年海巡署將土地與建物移撥基隆市政府後<ref>{{cite news |author1=盧賢秀 |url=https://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2179985 |title=基隆市定古蹟要塞司令部 最快108年開放 |accessdate=2017-08-31 |work=自由時報 |date=2017-08-31 |archive-date=2022-01-26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20126115117/https://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2179985 |dead-url=no }}</ref><ref>{{cite news|author1=俞肇福|url=https://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1035267|title=古蹟日 來逛要塞司令部尋寶|accessdate=2016-09-24|work=自由時報|date=2016-09-24|archive-date=2022-01-26|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20126114748/https://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1035267|dead-url=no}}</ref>2018年10月起,基隆市文化局在「[[大基隆歷史場景再現計畫]]」的支援下、啟動修復再利用工程計畫,依據文資法規定完成規劃設計與審定程序,於2020年4月開工。

==廳舍設計==
目前的基隆要塞司令部廳舍於1928年9月動工,1929年3月完工,為一座T字型的兩層樓鋼筋混凝土建築。設計者是[[臺灣總督府]]營建課工事部技師[[淺井新一]],建築外觀貼附十三溝面磚的立柱及洗石子欄杆搭配而成,入口正面設有雨庇供車輛直接駛入。一樓配置砲兵部、工兵部、經理室、講堂兼食堂、收發室等空間,二樓則有軍醫室、副官事務室、參謀部室、會議室兼長官食堂、司令官室、接待室,廳舍後方附屬浴室、廁所等空間,此外建築物後面靠近山壁處設有防空洞。<ref>{{cite book|author=計畫主持:張崑振。 協同主持:練乃齊、李魁鵬|title=《基隆要塞司令部調查研究計畫》|year=2005年|publisher=基隆市文化局|location=基隆市|isbn=|pages= }}</ref>

=== 主要設施 ===
二戰前,舊[[大日本帝國陸軍]]的要塞建築,對艦射撃用的海岸砲台稱為「砲台」,海岸防守敵軍的陸戰用砲台稱作「保壘」。永久要塞設施依時代、用途、地域的差別而有所不同,但基本上都設有砲台、堡壘、掩體(pillbox)、高射砲陣地、指揮所、觀測所、彈藥庫、油庫、貯水・給水設施、通信設施、待機所、 地下坑道 、醫療設施等。

* [[木山砲台|外木山砲臺]] ※火砲後來移設高雄要塞。
* [[大武崙砲臺]] ※[[日俄戰爭]]後廢止,撤除火砲為偽砲臺。
* [[白米甕砲臺]]
* [[社寮東砲臺]]
* [[槓子寮砲臺]] ※火砲後來移設高雄要塞。
* [[四腳亭砲台|深澳山堡壘]] ※要塞整理時撤除火砲而廢止。
* 萬人頭堡壘 ※要塞整理時撤除火砲為預備砲台。
* 牛稠嶺砲臺
* 公山尾砲臺 ※要塞整理時撤除火砲為偽砲臺。
* 八尺門砲臺

== 參考文獻 ==
{{reflist}}
[[Category: 733 臺灣‎ ]]
28,72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