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荆州古城

增加 1,980 位元組, 2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66CCFFFF2400" align= center| '''<big>荆州古城</big> ''' 
|-
|<center><img src=https://gimg2.baidu.com/image_search/src=http%3A%2F%2Fimagepphcloud.thepaper.cn%2Fpph%2Fimage%2F112%2F986%2F906.jpg&refer=http%3A%2F%2Fimagepphcloud.thepaper.cn&app=2002&size=f9999,10000&q=a80&n=0&g=0n&fmt=auto?sec=1654824559&t=d2463056b07d65903f0c477987db85e5 width="300"></center>|<small>[[Filehttps:|缩略 //image.baidu.com/search/detail?ct=503316480&z=0&ipn=d&word=%E8%8D%86%E5%B7%9E%E5%8F%A4%E5%9F%8E&step_word=&hs=0&pn=24&spn=0&di=7077213605308923905&pi=0&rn=1&tn=baiduimagedetail&is=0%2C0&istype=0&ie=utf-8&oe=utf-8&in=&cl=2&lm=-1&st=undefined&cs=2808277688%2C1883338349&os=2573408654%2C2627749342&simid=3467798600%2C489174437&adpicid=0&lpn=0&ln=1798&fr=&fmq=1652232494795_R&fm=&ic=undefined&s=undefined&hd=undefined&latest=undefined&copyright=undefined&se=&sme=&tab=0&width=undefined&height=undefined&face=undefined&ist=&jit=&cg=&bdtype=0&oriquery=&objurl=https%3A%2F%2Fgimg2.baidu.com%2Fimage_search%2Fsrc%3Dhttp%3A%2F%2Fimagepphcloud.thepaper.cn%2Fpph%2Fimage%2F112%2F986%2F906.jpg%26refer%3Dhttp%3A%2F%2Fimagepphcloud.thepaper.cn%26app%3D2002%26size%3Df9999%2C10000%26q%3Da80%26n%3D0%26g%3D0n%26fmt%3Dauto%3Fsec%3D1654824559%26t%3Dd2463056b07d65903f0c477987db85e5&fromurl=ippr_z2C%24qAzdH3FAzdH3F4_z%26e3Bpijrwrj6_z%26e3BvgAzdH3FgjofDjpwts_u56ow61_888n9dlb&gsm=19&rpstart=0&rpnum=0&islist=&querylist=&nojc=undefined&dyTabStr=MCwzLDUsNCwxLDYsMiw3LDgsOQ%3D%3D 来自 呢 |居中|[ 链接]]]</small>
|-
 | style="background: #66CCFFFF2400" align= center| '''<big></big>'''
|-
|}
'''荆州古城''',古称 [[ 江陵城 ]] ,位于 [[ 荆州市 ]] 荆州区张居正街2号,由 [[ 宾阳楼 ]] [[ 张居正故居 ]] [[ 荆州城墙 ]] [[ 荆州关帝庙 ]] [[ 关公义园 ]] [[ 荆州博物馆 ]] 等建筑群组成。
荆州古城城内东西直径3.75公里,南北直径1.2公里,总面积4.5平方公里,城墙周长10.5公里,高8.83米,共有六座城门,每座城门上均建有城楼;砖城厚约1米,墙内垣用土夯筑,下部宽约9米。墙体外用条石和城砖砌筑;砖城通高9米,周长11281米;墙体用特制青砖加石灰糯米浆砌筑。
荆州古城墙始建于 [[ 春秋战国 ]] 时期,曾是 [[ 楚国 ]] 的官船码头和渚宫,后成为江陵县治所,出现了最初城廓。经过三百五十多年的风雨,现存的古城墙大部分为 [[ 明末清初 ]] 建筑。现古城为 [[ 明清两代 ]] 重建遗存。<ref>[ ], , --</ref>
==历史沿革==
[[ ]] [[ ]] [[ ]][[ 荆州 ]] 之争,构成了 [[ 三国 ]] 历史发展的主轴,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历史经验。终三国之世,无论是三国鼎足局面的形成,还是魏、蜀、吴霸业的兴衰,无不跟荆州的得失相关。而其中兴衰成败的历程,也无不给后人以有益的启迪。荆州城,位于现今荆州市城区西部,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其城名因地处荆山之南而得。荆州为天下九州之一。西汉时,改九州为十三刺史部(州),荆州居其中。魏晋以降,荆州均为州、府之名。其治所多不固定,直到明初,荆州才作为城名固定下来。
荆州城又称江陵城,是因为此地在秦破郢后置江陵县,作为县城而得名。其后两千多年里,江陵作为地名,历代沿用,故有一城二名。荆州城历史悠久。早在公元前689年楚文王迁都郢(今荆州城北5公里的纪南城)后,这里就是楚国的官船码头。楚成王(公元前671-前626年在位)还在此修筑了别宫,取名渚宫。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攻占郢都,这里成为江陵县的治所。西汉初年,封临江王于此地。其后有 [[ 东晋安帝 ]] [[ 南齐和帝 ]] [[ 梁元帝 ]] [[ 后梁 ]] [[ 隋末梁王 ]] [[ 唐代南都 ]] [[ 荆南国 ]] 等在此建都。 [[ ]] 、西汉、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宋、 [[ ]] 等朝,封王侯于此地。荆州城的城郭,在战国末年形成。汉代已有城墙。蜀将 [[ 关羽 ]] 、吴太守 [[ 朱然 ]] ,东晋 [[ 桓温 ]] [[ 梁元帝 ]] 、南平王 [[ 高季兴 ]] 等,都对荆州进行修葺,北宋末年,城毁。南宋 [[ 淳熙 ]] 年间,重修城墙, [[ 淳祐 ]] 十年(公元1250年)挖城壕。元初, [[ 忽必烈 ]] 下令拆除荆州城。元末, [[ 朱无璋 ]] 称吴王时,派员依旧基重建荆州城。明末, [[ 张南忠 ]] 率义军攻占荆州城,将城墙拆毁多半。清 [[ 顺治 ]] 三年(公元1646年),又依明代城基重新修筑荆州城,并重新命名城门:东门曰寅宾门,东南门(小东门)曰公安门,西门曰安澜门,南门曰南纪门,大北门曰拱极门,小北门曰远安门。荆州城现存砖城为明末清初建筑。整座城呈不规则长方形,东西长3.75公里,南北宽1.2公里,城垣周长10.5公里,城内面积4.5平方公里。1970年后,随着交通事业发展的需要,经国务院批准,城垣上新开3座三孔城门,原有的6座城门,共有9座城门。砖城内有土筑城墙,与砖城相依,城上可通行。砖城外有外环道与水城环绕。水城俗称护城河。荆州城墙高9米左右,城墙厚10米左右,城墙上有3座藏兵洞,24座炮台。原有城楼6栋,其中5栋毁于战乱,仅存拱极门(大北门) 城楼朝宗楼。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政府拨款重建寅宾门城楼,沿用旧名,曰宾阳楼。荆州城自明末清初最后一次修复以来,已有350年历史, 至今保存完好,是中国现存为数很少的古代城垣中较完好的一座,是长江中游地区唯一一座完好的古城垣,在国内外享有盛名。尤其是《[[三国演义]]》故事的广泛流传,使得荆州名扬四海。荆州城已成为中国三国旅游线上的一个重要的旅游区,有30多处三国遗踪和文化景点供游客探寻。
荆州古城积淀了丰厚的历史文化。荆州城内及其城周附近,有着众多的古迹名胜。大禹治水的息壤,雄楚立国的故都,三国纷争的遗迹,历代名人的胜踪,似繁星点点,数不胜数。荆州古城墙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最有分量的古迹之一。据《[[后汉书·地理志]]》记载,荆州古城墙的修造史,可以追溯到2800多年前的周厉王时期。经最新古城垣考古发掘实物科学验证:荆州古城墙是中国延续时代最长、跨越朝代最多、由土城发展演变而来的唯一古城垣。1998年3月,考古工作者先后发掘出了宋朝和五代时期的砖城;两晋、三国时期的土城。叠压在现城墙10米以下的五代砖城的发现,使荆州城砖城的修造历史从始于明代的普遍认同,又上溯了400多年。这次考古发掘还证实:从三国时代起,荆州古城墙没有发生过大的变迁,移位距离仅在50米左右范围内;土城墙远远早于砖城墙。2000年8月,考古工作者在荆州城小北门西侧,发现了一段长近20米的明代成化年间夯筑的石灰糯米浆城墙。此段城墙虽经500多年,至今仍坚如磐石,世所罕见。
根据《[[荆州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年),荆州城市建设正向着结构合理、产业发达、布局完善、环境良好、风貌独特的宜居城市目标奋力迈进。规划2020年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102.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100万。
[[ 熊侣楚 ]] 庄王, [[ 楚穆王 ]] 之子。公元前613年至公元前591年居于王位。楚庄王 [[ 熊侣 ]] 在前人的基础上,领导楚国当上了春秋五霸之一的霸主。楚庄王的名言是:“三年不飞,飞将冲天;三年不鸣,鸣将惊人。”庄王执政第八个年头,带兵到洛阳,“观兵于周郊”、“问鼎小大轻重”。他执政的第十六个年头,创造“县”这一地方政制,是后来秦的郡县制之胚模。庄王在内政上起用贤臣 [[ 孙叔 ]] 敖等,并着力发展经济,提倡勤俭,改革兵制,使国力兵力日盛。楚两次伐宋,晋国不敢出兵,宋遂臣服于楚。鲁、郑、陈相继俯首。庄王终于完成霸业。公元前591年,楚庄王因病逝世,归葬纪南城郊八岭山。
==楚威王==
熊商 [[ 楚威王 ]] (公元前339年至公元前329年在位),芈姓,原名熊商,楚宣王之子。楚威王七年(前333年)打败越王无疆,尽取吴地,在长江边在石头山(今清凉山)上建立金陵邑(南京城)。宋代有所谓威王埋金的故事,楚威王觉得南京“有王气”,吩咐在龙湾(今狮子山以北的江边)埋金。楚威王七年(前333年)大军伐齐,与齐将申缚战於泗水,进围徐州,大败申缚。威王十年而卒,子楚怀王继位。
==屈原==
[[ 屈原 ]] (公元前339年~公元前277年)世界文化名人,战国时楚国诗人。名平,字原,又名正则,字灵均。出生于郢都屈姓贵族家庭。父亲 [[ 伯庸 ]] 曾任楚国大夫,为楚武王子瑕之后裔。 [[ 屈原 ]] 博闻强记,熟悉政治情况,善于外交辞令,楚怀王时任左徒很得信任,但为佞臣所不容。上官大夫向怀王进谗,诬屈原贪怀王之功以为己有,怀王由此而疏远了屈原,乃至免其左徒之职。秦大破楚于丹阳、蓝田之后, [[ 屈原 ]] 受命使齐以修好。回郢都后,一再进谏,始则劝怀王杀了张仪,继而劝怀王不入秦。怀王俱不从,遂被秦国掳去囚死。顷襄王即位后, [[ 屈原 ]] 曾任三闾大夫,掌公族子弟的教育。不久又受谗见斥,放逐于江南。他深恶楚国政治之腐败,痛感国家之沦亡,悲愤难禁,于公元前277年在湖南抱石投汨罗江而死。
[[ 屈原 ]] 学识渊博,志洁行廉,抗“溷浊”之世,违“工巧”之俗。他政治上不得志,遂将其理想、遭遇、忧愤、抱负形诸笔端,铸成宏伟诗篇。其代表作有《[[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他的诗篇在博采民歌精华、广泛吸收民间文学艺术营养的基础上,创造出"骚体"这一崭新诗歌形式,以其优美的语言、丰富的想象融入神话传说,塑造出鲜明的形象,富有积极浪漫主义精神,对后世影响巨大。 [[ 鲁迅 ]] 赞道:“被谗放逐,乃作离骚,逸响伟辞,卓绝一世。”相传 [[ 屈原 ]] 死后,才有了端午节,以示纪念。1953年世界和平理事会决定纪念世界四大文化名人,屈原为其一。
==孙叔敖==
[[ 孙叔敖 ]] (约公元前630年—公元前593年),蒍氏,名敖,一字艾猎,蒍贾之子于庄王十五年(前599年)任令尹,是协助 [[ 楚庄王 ]] 完成霸业的首要人物。概括他的业绩和品格是勤国、利民、廉身六个字。楚庄王十五年(公元前599年)孙叔敖拜为充尹,主张“施教于民”,“布政以道”。他极为重视民生经济,制定、实施有关政策法令,尽力使农、工、贾各得其便。他在汉西利用沮水兴修水利,还在江陵境内修筑了大型平原水库“海子”。鼓励农民秋冬上山采矿,使青铜业大力发展。楚国出现了一个“家富人喜,优赡乐业,式序在朝,行无螟蜮,丰年蕃庶”的全盛时期。 [[ 孙叔敖 ]] 还是杰出的军事家,他选择适合于楚国的条文,立为军法,对各军的行动、任务、纪律等都制定了明确规定,运用于训练和实战。庄王十六年(公元前598年),楚军在诉地(今河南正阳一带)修筑城池,由于他用人得当,计划周密,物资准备充足,30天就完成了任务。次年,楚与晋大占于邲,他辅助庄王机智灵活地指挥了这场战斗,刚一出动战车,他即鼓动楚军勇猛冲击,一鼓作气,迅速逼近晋军,使其措手不及,仓惶溃散,逃归黄河以北,中原霸主的地位便转向楚国。去世后,归葬于江陵白土里。另在沙头镇(今沙市区)有衣冠冢。清朝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 立有“楚令尹孙叔敖墓”石碑。墓在今中山公园东北隅. 司马迁评价说,孙叔敖“三月为楚相,施教导民,上下和合,世俗盛美,政缓禁止,吏无奸邪,盗贼不起”。
==伍子胥==
[[ 伍子胥 ]] (公元前559年~公元前484年)春秋时吴国大将。名员,字子胥。春秋末期楚国大夫伍奢之次子,先祖原姓乾, 名荒,因有功于周,被赐封为伍哲功,其子孙遂以伍为姓。荆州监利人。一说襄樊谷城人。主要政绩在吴国。辅佐过两代吴王,对吴国的强大起了巨大作用。
==申包胥==
申氏,名包胥,又称王孙 [[ 包胥 ]] ,生卒年待考。 [[ 荆州 ]] 监利人。春秋时楚国大夫。原与 [[ 伍子胥 ]] 友善。楚平王七年(公元前522年),伍子胥因父亲冤案逃离楚国,途遇申包胥道“我必覆楚”。申包胥答曰:“子能覆之,我必能兴之。”楚昭王十年(公元前506年),吴王用 [[ 伍子胥 ]] 计破楚入郢。 [[ 申包胥 ]] 随昭王撤出辗转随国。后自请赴秦,求秦哀公出兵救楚。初未获允,乃七日不食,日夜哭于秦廷。哀公为之感动,终于答应发兵车五百乘前往救援。在秦、楚军队的反击下,楚人驱走吴国军队,收复了郢都。申包胥归郢后,昭王对他欲予奖赏,他声称请救兵是为了楚国人民,拒受赏赐。随即隐居山中,以度余年。
==老莱子==
[[ 老莱子 ]] ,生卒年待考。春秋晚期思想家,道家人物。荆州人。著书立说,传授门徒,宣扬道家思想。鲁哀公六年(公元前489年), [[ 孔子 ]] [[ 楚昭王 ]] 之邀来楚国,会见 [[ 老莱子 ]] ,请教如何辅助国君。老莱子要孔子改变那种经营四海、以贤能自负的态度,表露出戒除骄矜、淡泊名利、忘却善恶、顺乎自然、清静无为的道家思想。其言论在战国时期多为各国策士征引。老莱子不愿"受人官禄,为人所制",长期隐居山林。楚惠王十年(公元前479年),发生"白公胜之乱",继而陈国南侵。为避世乱,他携妻子逃至纪南城北百余里的蒙山之阳,"葭墙蓬室,木床著席,衣食薮,垦山播种"。楚惠王曾亲自驾车前往蒙山迎接老莱子出任官职,辅助国政,老莱子婉言谢绝。为避免楚惠王再来聘求,他舍弃茅屋,渡过长江,至荆州南部地区栖身,过着"鸟兽之解毛可绩而衣,其遗粒足食"的生活。楚惠王末年卒。遗著有《[[老莱子]]》16篇(一说15篇)。
==岑文本==
[[ 岑文本 ]] (公元595年~公元645年)唐朝宰相。字景仁。邓州棘阳人。博通经史,善写文章。后更家荆州。14岁时,其父岑之象仕隋陷冤狱,他至司隶府申辩,辞情剀切,官员惊讶,令其作《[[莲花赋]]》,下笔即成,观者莫不赞叹。父冤因此得以昭雪,文本也由此扬名。入唐后,先任荆州别驾,继任秘书郎兼直中书省。贞观元年(公元627年),擢为中书舍人,诏诰及军国大事文书皆出其手。忙时拟稿,常令属吏六七人各执纸笔,分别口授,须臾即就,各成文章,太宗深为器重,迁为中书侍郎,专典机要。又与令狐德共撰《[[(北)周书]]》。其中史论多出岑手。书成,封为江陵县子。贞观十一年(公元637年),洛大水泛滥。时魏王泰盛修第宅,他上奏,劝崇节俭,侈不可长。太宗嘉许,赐帛三百段。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加银青光禄大夫,迁中书令,但仍以"汉南一布衣"自称。不营产业,俭朴节省。 [[ 贞观 ]] 十九年(645年),随 [[ 太宗 ]] 出征辽东,负责筹措军中辎重,积劳成疾。四月,在幽州病逝。赠侍中、广州都督,谥“宪”,陪葬昭陵。诗多散佚,仅存诗4首、文20篇。
==岑参==
[[ 岑参 ]] (约公元715年~公元770年)唐代诗人。荆州人。岑羲之侄。少年孤贫,刻苦读书。天宝三年(公元744)进士,始任右内率府兵曹参军。 [[ 天宝 ]] 八年(公元749年)在安西节度使 [[ 高仙芝 ]] 幕中掌书记。天宝十三年(公元754年),随封常清赴北庭,任节度判官,往来于北庭、轮台间。八年边塞生活期间,其诗歌创作呈现高峰。肃宗时返京,历任右补阙、起居舍人、虢州长史。大历初年(公元766年~公元768年),任嘉州刺史,故称岑嘉州。后欲返故里,因蜀中战乱,终未成行,卒于成都。岑参早年写山水诗,意境新奇,后几度出塞,久佐戎幕,诗境大为开阔,着力描绘军旅生活及边塞风光,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等皆为唐代边塞诗代表作。与高适齐名,并称"高岑"。"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等名句脍炙人口。陆游称誉其为"太白、子美之后一人而已"。传世作品有后人所辑《[[岑嘉州诗集]]》8卷
==戎昱==
[[ 戎昱 ]] (公元744年~800年)唐代诗人。荆州人。少年举进士落第,游名都山川。后中进士。宝应元年(公元762),从滑州、洛阳西行,经华阴,遇见 [[ 王季友 ]] ,同赋《[[苦哉行]]》。大历二年(公元767年)秋回故乡,在荆南节度使 [[ 卫伯玉 ]] 幕府中任从事。后流寓湖南,为潭州刺史崔、桂州刺史李昌幕僚,颇受信用。建中三年(782年)居长安,任侍御史。翌年贬为辰州刺史。后又任虔州刺史。晚年在 [[ 湖南 ]] 零陵任职,流寓桂州而终。他是中唐前期比较注重反映现实的诗人之一。名作《[[苦哉行]]》写战争给人民带来灾难。羁旅游宦、感伤身世的作品以《[[桂州腊友]]》较有名。存诗125首,明人辑有《[[戎昱诗集]]》。
==陈友谅==
[[ 陈友谅 ]] (1320年~1363年)元末农民起义领袖。 [[ 荆州 ]][[ 洪湖 ]] 人。出身渔家,饱尝生活艰辛。自幼崇尚武艺,至元六年(1340年+)五月,到玉沙(洪湖)县城考试武科,虽"神力"过人,但名落孙山,只被任为录事。至正十年(1350年)八月在洪湖率渔民千余人起义,到至正十三年已有二万余人。后投靠徐寿辉,被封为中书省平章政事兼都元帅。至正十八年至十九年,利用元军主力在北方与红巾军作战之机,加紧扩充地盘,使其领导的南方红巾军已拥有湘、鄂、赣以及皖、浙、闽部分地区。至正二十年陈友谅派人在江中沉杀了徐寿辉,于江州(九江)称帝,国号汉,年号大义。随即统军沿江东下,攻打 [[ 朱元璋 ]] 的据点应天(南京),因部下或自立为王,或被敌重金收买不战而降,只得放弃江州退都武昌。后经两年的准备,于至正二十三年五月率两湖军马25万(号称30万)并战舰500余艘进攻洪都(南昌),历85天久攻不下,后遭敌火攻,且被切断退路,被迫水上突围,陈友谅的座舰搁浅于泾江口(九江口),在换乘小船出舱指挥战斗时不幸被流箭射中头颅而死。
==张居正==
[[ 张居正 ]] [[ 嘉靖 ]] 四年(1525年)出生在荆州城东门外的草市,明朝宰相,字叔大,号太岳,少名白圭。参加郡试时,大司徒 [[ 李士翔 ]] 替他更名为居正。张居正自幼好学,5岁启蒙,7岁即通六经大义,12岁考中秀才,16岁中为举人,被称为“江陵神童”,驰名湖广。他幼年读书的地方,位于荆州城东门外的古柏堂。张居正23岁经会试、殿试取中进士。三年后由庶吉士(见习官)升授翰林院编修。他43岁进入内阁,当上了大学士。48岁成为内阁首辅(宰相)。前后主政10年。其时国家危机四伏,为维持明王朝的统治,他厉行改革,于万历元年(1573年)提出“考成法”,整顿吏治,裁减冗员,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以尊主权,课吏职、信赏罚、一号令为主,虽万里之外,朝下而夕行”。万历六年提出丈量天下土地,使大地主豪强隐瞒的土地被清查出来,改变“小民税存而产去,大户有田而无粮”的现象。万历九年又在全国推行“一条鞭法”,将田赋、徭役及各项杂税合并,按亩折纳,征收银两,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他任用名将 [[ 戚继光 ]] 等练兵,加强防御鞑靼贵族的攻击掠夺,使明王朝北部边关数十年无烽火之惊;任用潘季驯主持浚治黄、淮,成效卓著。他的一系列改革措施,改变了嘉、隆以来政治混乱,财政匮乏的窘境,国势出现中兴景象,受到上至皇帝、下至僚佐的敬重,李贽赞他为“宰相之杰”。万历十年病卒于北京,谥“文忠”。
==袁宗道==
[[ 袁宗道 ]] (1560年~1600年)明代文学家,“公安派”的发起者和领袖之一,与弟 [[ 宏道 ]] [[ 中道 ]] 并称" [[ 三袁]]"。字伯修,号玉蟠,又号石浦。荆州公安人。万历十四年(1586年)礼部会试第一,次年任翰林院编修,授庶吉士。万历二十五年八月,以翰林院修撰充东宫讲官,“鸡鸣而入,寒暑不辍”。万历二十八年秋,在北京“竟以惫极而卒”。终年41岁。光宗继位,赠礼部右侍郎。在文学上既反对模拟复古,又注重学习前人“古文贵达”的精神,先后发表《[[论文]]》上下两篇,在中国文学史上起过重要的作用,至今仍有一定的进步意义。这两篇论文批驳前后“七子”违反文学发展规律,倡导剽窃蹈袭、复古倒退的谬论,主张作家应“从学生理,从理生文”。万历二十六年,三袁共同发起,在北京西郊崇国寺组织“蒲桃社”,吟诗撰文,抨击“七子”。为人神清气秀,稳健平和。居官15年, “省交游,简应酬”,“不妄取人一钱”,身为东宫讲官,死后竟仅余囊中数金,几至不能归葬。著有《[[白苏斋集]]》22卷行世。
==袁宏道==
[[ 袁宏道 ]] (1568年~1610年)明代文学家,“公安派”主帅, [[ 袁宗道 ]] 二弟。字中郎,号石公,又号六休。荆州公安人。生性直爽,喜游山水。万历十六年(1588年)乡试中举。翌年考进士落第,回乡与因公归里的胞兄宗道朝夕切磋学问。万历二十年中进士。万历二十三年出任吴县县令,不到两年,“一县大治”,“吴民大悦”。但他厌恶官场陋习,曾七次上书辞职。宰相申时行赞叹“二百年来,无此令矣!”获准离任后,遍游东南名胜,写下《[[虎丘记]]》、《[[晚游六桥待月记]]》等名篇。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再次入京,先后任京兆校官、礼部仪制司主事。又作《[[满井游记]]》、《[[徐文长传]]》等名篇。胞兄袁宗道辞世,他悲痛不已,告假归里建"柳浪馆",栽花种柳、吟诗著文、参禅悟道、闲游山水达6年之久。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又入京任礼部仪曹主事,两年后调任吏部验封司主事,致力整顿吏治。著名的《[[摘发巨奸疏]]》就作于这时。万历三十七年,被派往陕西任主考官,次年春天获假南归,同年九月初六因病去世。其文学主张的核心是“独抒性灵,不拘格套”,强调文学要表现个性,道出真情,“一一从自己胸中流出”,随着时代前进,文学应不断创新。传世的有诗歌1700多首,游记、书札、序跋、碑记、传状、日记、杂文等近600篇。成就最大的是山水游记,清新秀俊,自成一家。后人将其全部诗文编为《[[袁中郎全集]]》行世,近有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袁宏道集笺校]]》本。
==袁中道==
[[ 袁中道 ]] (1570年~1626年)明代文学家,“公安派”领袖之一, [[ 袁宗道 ]] [[ 袁宏道 ]] 胞弟。字小修。荆州公安人。16岁中秀才,以豪杰自命,性格豪爽,喜交游,好读老庄及佛家之书。成年后科场考试,几经落第,至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34岁时才考中举人。考进士又多次名落孙山,从此更加纵情山水,学禅悟道,以诗酒自娱。宏道病逝,他悲恸过度而隐居玉泉山读书学佛、修身养性,但未移昔日处世之志。万历四十四年考中进士,次年朝廷授徽州府教授,后升国子监博士。此间他系统地整理、校对、出版了两胞兄及自己的著作,使“三袁”的作品及其文风发扬光大。万历四十八年升南京吏部主事。天启四年(1624年)升南京吏部郎中。两年后病逝于南京,终年57岁。他的文学主张基本与两胞兄相同,反对模拟剽窃,崇尚个性。著作有《[[珂雪斋集]]》、《[[游居柿录]]》等。
[[ 谌龙 ]] ,1989年1月18日出生于 [[ 湖北 ]][[ 荆州 ]] ,中国羽毛球队主力队员。
2000年进入 [[ 厦门 ]] 队,2006年6月9日进入国家队二队。2007年世界青年锦标赛,获得男单冠军。他以优异的表现被看做林丹的接班人。2011年10月23日,在世界羽联超级系列赛丹麦公开赛男单决赛中,发挥出色以2比0战胜李宗伟,连续两站决赛击败马来西亚人问鼎男单冠军,这也是他连续第三站夺取超级赛冠军。2012年伦敦奥运会男单季军,同年获得世界羽联超级系列赛总决赛男单冠军。2014年9月1日,在哥本哈根世锦赛决赛上以稳定的发挥与较好的心理素质,击败头号种子李宗伟,获得职业生涯第一个单项世界冠军。2016年8月20日,谌龙获得里约奥运会羽毛球男单冠军。12月15日,获得2016CCTV体坛风云人物年度最佳男运动员奖提名奖。2018年8月22日获得2018年雅加达亚运会羽毛球男团冠军。
==吉新鹏==
[[ 吉新鹏 ]] ,中国羽毛球国家队队员。 运动生涯:1986年至2002.10 加盟国家队时间:1996年2月 身份:国家羽毛球男单一队主教练 迄今为止:第一个中国羽毛球奥运会男子男单打冠军 第一个沙市奥运会冠军 国家教练组第一个奥运会冠军 以往战绩:1996年全国锦标赛,男单第五名; 1999年中国公开赛,男单第五名; 1999年荷兰公开赛,男单亚军; 2000年3月瑞士公开赛,男单亚军; 2000年3月全英公开赛,男单季军; 2000年4月日本公开赛,男单冠军; 2000年9月悉尼奥运会男单冠军; 2001年苏迪曼杯冠军
==袁泉==
[[ 袁泉 ]] ,中国著名电影演员。1999年参演首部电影《[[春天的狂想]]》,凭借饰演的 [[ 周小玫 ]] 一角获得第19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女配角奖。2003年凭借电影《[[美丽的大脚]]》获得第26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女配角奖以及第9届中国电影表演学会奖金凤凰奖。2005年出演多媒体音乐话剧《[[琥珀]]》。2006年发行首张专辑《[[暗恋]]》。2007年入选“中国话剧百年名人堂”。2009年以电影《[[如梦]]》入围第46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女主角。2010年获得第07届中国话剧金狮奖表演奖。2012年在电影《[[大上海]]》中饰演叶知秋一角。2013年再凭借话剧《[[简爱]]》斩获中国话剧最高奖-梅花奖。2013年参演电影《[[扫毒]]》。2014年出演电影《[[后会无期]]》。2016年,参演赵薇导演作品《[[没有别的爱]]》和动作电影《[[危城]]》。2016年12月16日,参演电影《[[罗曼蒂克消亡史]]》上映。2017年7月,参演电视剧《[[我的前半生]]》饰演唐晶。2009年和夏雨结婚,2010年生下女儿。2018年5月12日,参加综艺节目《[[朗读者]]》第二季。5月24日,凭借《[[我的前半生]]》入围第24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最佳女主角。
==曾黎==
[[ 曾黎 ]] ,中国电影女演员,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2000年出演首部电视剧《[[本家兄弟]]》进入娱乐圈;2002年主演都市情感剧《[[男才女貌]]》受到关注;2005年主演电影《[[理发师]]》并凭借该剧入围上海国际电影节最佳女演员奖。2012年11月参演《[[妯娌的三国时代]]》;2014年参演电视剧《[[妻子不设防]]》。2016年1月,出演仙侠玄幻剧《[[青云志]]》。2017年11月14日,其参演的电视剧《[[儿科医生]]》在山东卫视播出。
【登荆州城楼】张九龄
荆州市内乘坐公交1路、15路、19路、33路、34路、51路、101路到三监狱站下,12路、14路、18路、20路、21路、22路、23内环、23外环、32路、104路到碑苑站下可到。
 
== 相关视频 ==
<center>
{{#iDisplay:a0744ymx000|480|270|qq}}
<center>旅游航拍:三国时期的荆州城现在是个什么样 航拍荆州古城</center>
</center>
== 参考来源 ==
{{reflist}}
[[Category: 670 中國地方志總論]]
15,650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