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536
次編輯
變更
吴屏周
,無編輯摘要
{{Infobox person
| 姓名 = 吴屏周
| 圖像 = [[File:T015fe2f4ec54820b05.jpg|缩略图|居中|250px|[http://p0.so.qhmsg.com/bdr/465__/t015fe2f4ec54820b05.jpg 原圖鏈接 ]]]
| 圖像說明 = 吴屏周
| 出生日期 = 1916
| 職業 =
| 知名原因 =
| 知名作品 = </br> </br> </br> </br> 。
}}
'''吴屏周'''(1916~1947)出生于[[安徽]]省巢县一户穷苦人家。小时候就读于[[芜湖职业中学]]。1935年,吴屏周因家贫离校去淮南铁路局当工人,后来当上了火车司机。1938年春天,怀着"宁愿饿死,决不替敌人开火车"的一腔热血,毅然离开铁路,参加了中共巢县县委领导的青年训练班,由训练班负责人[[刘顺元]]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吴屏周于1946年12月由华中军区军工部调来[[大连]]。他来连后,先在研究所工作,1947年5月,被任命为大连建新公司裕华工厂(炮弹厂)厂长。
按照这个方法,两位厂长连续试验6颗炮弹都顺利将其引爆。当试验第7颗时,炮弹没有爆炸,再拉一下绳子,绳子已经脱离炮弹。于是他俩慢慢地将绳子收回,一看,绳子头仍拴在钢丝上。他俩认为炮弹引信有问题,于是都跑到了埋炮弹的地方。当他俩刚要进行检查时,炮弹意外地爆炸了,吴运铎身负重伤倒在了血泊中,而吴屏周却当即献出了年轻的生命,时年31岁。
[[File:20150907115643104.jpg!wap.jpg|缩略图|左|300px|[http://i.guancha.cn/news/2015/09/07/20150907115643104.jpg!wap.jpg 原圖鏈接] [https://m.guancha.cn/politics/2015_09_07_333247.shtml 原圖鏈接]]]
== 纪念 ==
'''吴屏周'''牺牲后,全厂工人化悲痛为力量,用最大的干劲,最快的速度,将吴屏周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炮弹大批地生产出来,送往解放战争前线,以实际行动实现了烈士生前"支援全国解放战争"的意愿。当时,华东野战军司令员陈毅亲笔写信,对中共旅大地委和旅大工人阶级对华东战场的支援表示感谢。副司令员粟裕赞扬说:华东的解放,特别是[[淮海战役]]的胜利,离不开山东民工的小推车和大连生产的大炮弹。
为了永远缅怀吴屏周,工厂为他修建了烈士陵园。陵园的正面有两个宽大的门柱,上面写着"山霞千古存浩气,海啸朝夕慰英灵"的挽联。1998年8月,中共大连市委、[[大连]]市人民政府为吴屏周建立塑像,并将塑像敬立在大连英雄纪念公园,展现他为争取民族解放英勇战斗的革命精神。
== 被遗忘的角落 ==
在大连市甘井子区海茂村老龙头山下,老五二三厂的东北角,有一方格外安静的土地,与周围废墟上轰鸣的施工形成强烈对比。这里就是五二三厂烈士陵园。
从老五二三厂正门进入后,没有看到通往陵园的指示牌。对于初来者,必须多方打听才能找到准确位置。到烈士陵园要穿过一条凹凸不平、瓦砾遍地的沙土路面,接着是一片杂草地。或许是鲜少有人经过,杂草已经长得很高。在烈士陵园前方左侧的空地上,立着一块“区级文物保护单位”的石牌。
经历了数十载岁月的烈士陵园已显出颓败之色。烈士陵园由砖墙围合而成,没有大门。勉强被当成大门的是两个相对的门柱,上面写着一副挽联——山霞千古存浩气,海啸朝夕慰英灵。
事实上,此前的烈士陵园是有两扇铁大门的。
大连当地一名文物保护志愿者向澎湃新闻记者提供了两张五二三厂烈士陵园的老照片,从中能看到,在两个相对的石柱中间曾有一扇铁制大门。
== 参考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