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乾安泥林国家地质公园

增加 108 位元組, 2 年前
無編輯摘要
'''乾安泥林国家地质公园'''位于 [[ 吉林省 ]][[ 松原市 ]] 乾安县西南部40千米处,地跨所字镇、大布苏镇2个镇。地理坐标为东经123o36′~123o42′,北纬44o45′~44o50′,总面积110平方千米。
吉林乾安泥林国家地质公园是以潜蚀地质地貌景观——泥林为主的 [[ 地质公园 ]] 。地质遗迹的形成和发育是地形地貌、新构造运动、地质岩性、地表水、地下水和风力作用等多种形成条件综合因素长期作用的 [[ 结果 ]]
2012年8月19日,国土资源部批准成立吉林乾安泥林国家地质公园。
===位置境域===
吉林乾安泥林国家地质公园位于吉林省松原市乾安县西南部40千米处,地跨所字镇、大布苏镇2个镇。 [[ 地理 ]] 坐标为东经123o36′~123o42′,北纬44o45′~44o50′,总面积110平方千米。
===地貌===
吉林乾安泥林国家地质公园位于 [[ 松嫩平原 ]] 南部之盐渍化发育的冲积湖积平原之中,南部临近松辽分水岭,东部是伏龙泉——王府高台地,西北与霍林河古河道平原相邻。由于新构造运动影响,地势向西北掀斜,致使乾安一带无过境河流,却留下了一系列的湖泊泡沼洼地。
地质公园中部为大布苏湖,湖盆所坐落的台地,东部 [[ 拔150 拔]]150 ~160米,西部海拔140~150米,东部较高较陡,相对高度25米左右,西部陡坎较为低缓,相对高度15米左右。湖盆的东部发育有一级和二级阶地,湖面与一级阶地之间发育有宽约1~2千米的洪积-湖积平原,二级阶地的前缘就是狼牙坝泥林的所在地,在二级阶地的后缘有一海拔为160~176米的垄岗。在大布苏湖中部,还有一些低平的 [[ 岛屿 ]] 和半岛出露水面。
泥林 [[ 景观 ]] 主要呈现在大布苏湖东岸。泥林表现为柱状、塔状、台状、峰丛状、沟壑峡谷状,土柱高达5~10米,当地人地称其为“狼牙坝”。
===气候===
吉林乾安泥林国家地质公园属 [[ 温带 ]] 大陆性季风气候,全区多年平均气温为4.7℃,1月份平均气温-14.8℃,7月份平均气温24.9℃,多年平均降雨量400毫米左右,并且6、7、8三个月降水量占全年总降水量的70%以上。多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900小时,年无霜期145天。由于 [[ 夏季 ]] 天气炎热,蒸发量远大于降水量,季风盛行(多为西南风),又属于闭流区,因而造成乾安泥林国家地质公园内的大布苏湖盐碱大量聚积。
===水文===
吉林乾安泥林国家地质公园内的 [[ 湖泊 ]] 主要为大布苏湖。
大布苏湖汇水面积近230平方千米,雨季水域面积37.5平方千米,大布苏湖西与南部有 [[ 季节 ]] 性冲沟10条之多,侵蚀发育中等,宽一般在200~400米,长一般在50~1000米。东部有冲沟4条,接受地下潜水补给,为常年有水的入湖河。在二级阶地前缘(狼牙坝泥林),水土流失严重,数十条冲沟常年有水,沟源、沟壁陡立,冲沟无固定方向。大布苏湖为闭流湖泊,经强烈蒸发, [[ 湖水 ]] 不断盐碱化,矿化度极高,pH值高达12左右,水化学类型为碳酸钠亚型。
大布苏湖附近地区是地下水的汇集中心,是一个多层含水层迭置的承压水 [[ 盆地 ]] ,蕴藏着丰富的地下水。
===土壤===
吉林乾安泥林国家地质公园地区的成土母质主要是垂直节理发育的层状黄土状亚砂土及粉细砂,黄土状亚砂土的化学成份富含碳酸钙。大布苏保护区及周边地区的主要土壤类型包括盐碱土、草甸土、沼泽土、风沙土、黑钙土和栗钙土等。 [[ 土壤 ]] 的耕层浅,含有机质低,沙性大,土壤呈碱性,石灰反应强烈。
===植被===
吉林乾安泥林地质公园植被特点为草甸草原,目前的植被类型主要包括虎尾草群落、白刺群落、 [[ 芦苇 ]] 群落、黄颖莎草-苔草群落、角碱蓬群落、芨芨草-角碱蓬群落和农作物等。
==主要景区==
===泥林沟谷景区===
泥林沟谷景区内的泥林具有直立性,且质地脆弱,易受侵蚀,主要是因为地下水的侵蚀,使土层遭到破坏,被流水切割出道道伤痕,塬周沟谷不断向塬体内部延伸,呈典型的树枝状。展现出 [[ 千奇百怪 ]] 的沟谷地貌景观。在泥林沟谷景区中有:铜钱山、古窑址景观,小黑山景观和仙人桥景观。
===地下幽宫景区===
地下幽宫是指在景区中以人工修铺的栈道,由高向下步入地下 [[ 景观 ]] ,使游人在景区中身临其境去触摸泥壁,呼吸那近万年的泥土气息,同时也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给人们带来的神秘莫测的奇观,大有幽谷深渊之感。在地下幽宫景区中有益寿泉景观,落水洞景观和相思豆景观。
===北泉沟化石群景区===
在2000年6月,北泉沟曾出土19种晚更新世古 [[ 脊椎动物 ]] 化石,这使该地层有可能成为晚更新世标准地层剖面。特别是出土的各类古脊椎动物化石中,除有大量的披毛犀、猛犸象、原始牛等食草动物外,还有虎、鬣狗等食肉动物。这对于研究全球气候变化与两万年前的气候变化结合起来进行研究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景观==
===铜钱山、古窑址景观===
在泥林南部的一个小泥包上,有些村民曾发现和拾到过大量的铜钱。当地村民称铜钱山。经专家考证大部分为乾隆、 [[ 道光 ]] 年间的随葬品。在铜钱山附近还有古窑址遗址,有古人烧制的泥碗、罐、坛、缸等 [[ 生活 ]] 用器。大布苏湖底下还有可烧制泥陶的粘泥。
===小黑山景观===
小黑山是泥林沟谷景区中一处呈灰褐色的山体状 [[ 景观 ]] ,似一座坟墓坐立在泥林之中。
===仙人桥景观===
===益寿泉景观===
在地下幽宫景区中,自流泉随处可见。民间传:自流泉,天下独,冬御寒,夏消暑,喝一口,明心目,经常饮,百病除。 [[ 泉水 ]] 经过有关部门取水检测,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及 [[ 微量元素 ]] ,故称益寿泉。
===落水洞景观===
地下水在土体中移动潜蚀,使土体中出现较大的 [[ 空间 ]] ,以致塌陷形成落水洞。泥林中落水洞很常见,但地下幽宫景区中的落水洞最为壮观。
===相思豆景观===
在幽宫景区中泥壁上挂满了天然野生 [[ 枸杞 ]] 和草原白刺,当果实成熟时红豆挂满枝头,形成相思豆景观。
==视频==
722,606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