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滇池泛舟见新雁

增加 4,683 位元組, 2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滇池泛舟见新雁'''》作者:杨慎(1488~1559)明代文学家,明代三大才子之首。 杨慎字用修,号升庵,后因流放滇…”
《'''滇池泛舟见新雁'''》作者:[[杨慎]](1488~1559)明代[[文学家]],明代三大才子之首。

杨慎字用修,号升庵,后因流放滇南,故自称博南山人、金马碧鸡老兵。杨廷和之子,[[汉族]],四川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区)人,祖籍庐陵。正德六年状元,官[[翰林院]]修撰,豫修武宗实录。武宗微行出居庸关,上疏抗谏。世宗继位,任经筵讲官。嘉靖三年,因“大礼议”受廷杖,谪戍终老于云南永昌卫。终明一世记诵之博,著述之富,慎可推为第一。其诗虽不专主盛唐,仍有拟右倾向。贬谪以后,特多感愤<ref>[https://www.sohu.com/a/204303698_612398 【名臣名将】杨慎:一位状元的悲苦人生],搜狐,2017-11-14 </ref>。又能文、词及[[散曲]],论古考证之作范围颇广。著作达百余种。后人辑为《升庵集》。

<center>滇池泛舟见新雁</center>
{{Cquote|
忽见行行雁,来应自故乡。

天涯多少路,云际几乎霜。

滇水饶葭菼,禺山足稻粱。

金河尔休恋,无限虏弦张。
|[明代]杨慎}}

==轶事典故==

===遗书锄奸===

杨慎充军[[云南]],熬过了三十多个春秋,已成为七十岁的老人。他遵照明朝的律例,回到了故乡四川。但是嘉靖帝偏偏使云南巡抚派了四个军汉把他抓了转来。年逾古稀的杨慎来到一座古庙,早已奄奄一息。幸好庙里长老和附近老[[百姓]]素来就敬仰他的品德学问,纷纷跑来送医送药,有个木匠老汉和他的儿子更是端茶送饭。杨慎非常明白,这是京中的那班权贵,勾结云南巡抚对他进行最后一次打击。”临死前,他写了遗书,嘱咐了老汉死后要办的一些事情。杨慎死后,保山县令立即来到庙里查看遗体遗物。他从[[木匠]]老汉手里拿到杨慎遗书,连夜派人送给了巡抚。那巡抚来不及细看,立刻传令派急脚快马带上遗书星夜兼程上北京去了。

杨慎的遗书送到京城某大学士府里。[[大学士]]拆开一看,发现杨慎写的两首“寄怀”诗篇,暗中讽刺他的落井下石。他看罢立刻气急败坏地策划陷害杨家的新阴谋去了。第二天早朝,这班人便奏本说杨慎死在保山,遗诗诽谤[[朝廷]],侮辱大臣,并将遗诗上呈。按照明朝律例,谪成官员死后,一定要经朝廷派人查验,才能埋葬。因此,嘉靖就派这班人前去勘验。

正当杨慎灵柩滞留保山古庙时,巡抚因贪污大案拿交刑部问罪。新任巡抚十分敬慕和同情升庵,便命令保山地官派人搬运杨慎遗体回四川原籍安葬。那个木匠老汉也跟随灵柩来到了四川[[新都县]]状元府。他将遗书交给了黄夫人,并再三转述升庵嘱咐“遗书要在[[朝廷]]派人查看之后才能开拆”的遗言<ref>[https://www.sohu.com/a/309955474_100288967 仕途最窄 文化极宽——四川新都明代状元杨慎的传奇人生] ,搜狐,2019-04-26</ref>。

权贵们来到四川新都状元府,喝令锦衣卫开棺查验。当棺材盖一揭开,只见杨慎头戴乌纱帽,身穿圆领红袍,玉带围腰,脚下粉底靴,完全按状元品服装殓。因为明朝规定:充军犯官死后只能藁葬,如仍用官袍礼服便有目无朝廷国法之罪,不仅死者碎尸,还要祸连[[家族]]。杨慎的对头们连忙喝令盖上棺材,贴上大印封条,回京请旨去了。查验的[[官员]]走后,黄夫人把木匠老汉请了出来,拆开遗书商量一阵之后,便连夜带领子侄布置停当。不久,嘉靖另派了以东阁学士为首的几位大臣来到杨家复查。宣读圣旨以后,便命锦衣卫移开棺盖。却见杨慎头挽椎髻,身穿赭衣,脚下蒜鞋,完全囚徒打扮。众官看了,立命地方官召集邻里地保和一城官绅在勘验文书上画押。立即起程回京复旨,同时纷纷题本弹劾前十批宦官权臣结党营私,诬告陷害的罪行。嘉靖在朝野压力下,只得将奸臣们各廷杖一百,并交刑部定罪,发往边远地方充军。后来有人碰到老木匠的[[儿子]],才知道原来老木匠应杨慎遗嘱造的是漏底棺材。

==视频==
===<center> 滇池泛舟见新雁 相关视频</center>===
<center>午门前世传奇,冯导化身才子杨慎,演的淋漓尽致</center>
<center>{{#iDisplay:v3228m9a6fz|560|390|qq}}</center>

<center>#读书会#古诗词鉴赏.临江仙.杨慎</center>
<center>{{#iDisplay:z3250rr9i09|560|390|qq}}</center>

==参考文献==
[[Category:850 各地方文學;各民族文學;各體文學]]
109,228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