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全国第一个农村党支部纪念馆

增加 80 位元組, 2 年前
無編輯摘要
'''全国第一个农村党支部纪念馆'''全国第一个农村党支部,1923年8月,弓仲韬、弓凤洲、弓成山三人组建了中共 [[ 安平县 ]] 台城特支,弓仲韬任书记,受中共北京区委直接领导。这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农村党支部,支部设在弓仲韬家里。全国“第一个农村党支部“的建立,在中国革命史和中国建党史上有着重要地位,是安平人民宝贵的红色资源和精神财富。该馆在 [[ 爱国主义教育 ]]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廉政教育及红色旅游开发等工作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简介==
全国第一个农村党支部,位于 [[ 河北省 ]] ,据2020年9月 [[ 国家文物局 ]] 信息显示,现有藏品83件/套、珍贵文物6件/套,举办展览6个,开展教育活动2次,参观人数11.8万人次。
==支部的建立==
1923年弓仲韬奉中共北京区委指示,秘密回到了原籍安平县开展革命工作。为了让 [[ 农民 ]] 兄弟能更好地接受革命思想,弓仲韬挑灯夜战三个昼夜,编写了通俗易懂的“平民千字文”, 卖掉了自家的二十几亩地,办起了“平民夜校”,以教农民识字为掩护,宣传马列主义,开展反帝反封建反军阀的活动。在“平民夜校”的基础上,弓仲韬又建起了一个专门为农民办事的群众组织---农会。同会员来往中,弓仲韬密切联系群众,培养和发现积极分子,于1923年8月吸收思想进步、向往革命的弓凤洲、弓成山加入了 [[ 中国共产党 ]] 。 弓凤洲也叫弓庆成,是经弓仲韬介绍发展的第一个党员,也是中共第一个农民 [[ 党员 ]] 。特支建立初期,弓凤洲担任弓仲韬的交通员,协助弓仲韬传递信件,开展革命工作,并负责与天津党组织负责人薄一波同志联络。经过几个月艰苦细致的工作,建立农村党组织的时机和条件已经成熟,经李大钊同志批准,1923年8月,弓仲韬、弓凤洲、弓成山三人组建了中共安平县台城特支,弓仲韬任书记,受中共北京区委直接领导。这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农村党支部,支部设在弓仲韬家里。
1923年8月的一个晚上,台城村“平民夜校”里,弓仲韬和两名新党员围坐在桅灯周围,由弓仲韬主持召开台城村共产党员会议。“根据中共中央北方局负责人李大钊同志和北京区委的指示”,弓仲韬压低了声音说,“再结合我们台城村 [[ 革命 ]] 斗争的实际情况,有必要建立党支部,以便更好地推进党的各项工作,组织起广大民众,向军阀和列强开战!”
“咱听党的,党咋说咱咋办!”弓凤洲快人快语。“人无头不走,鸟无头不飞。咱不能老是一片散沙,确实应该有一个坚强有力的组织了。”弓成山说话有板有眼。“既然如此,我们认真讨论一下党支部组成的事吧!关于名称,因中共顺直(河北当时名称)省委和安平县委尚未成立,我们直接受中共 [[ 北京 ]] 区委领导,所以称台城特别党支部。”弓仲韬说。
三人经过充分酝酿之后,一致同意推选弓仲韬为特别党支部书记,担负宣传党的 [[ 政策 ]] 、组织民众、开展对敌斗争等领导工作,弓凤洲和弓成山起好协助作用据考证,台城特支是全国创建最早的农村党支部。中共安平台城特别支部的诞生,是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要开端,这一革命火种的诞生,对以后几年甚至几十年中国农村,尤其是北方农村党的建设,团结和带领农民群众抗击外来侵略,反抗封建压迫和剥削,实现农民的彻底 [[ 解放 ]] 等,产生了不可估量的重要影响。
==纪念馆==
2002年,安平县兴建了“两个第一”纪念馆(全国第一个农村党支部、河北省第一个县委),并先后两次对馆内展览进行改陈,使之成为了回顾党的历史、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一个重要场所,被确定为省级廉政教育基地和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0年,安平县又对“两个第一”纪念馆实施了新一轮改造提升工程,通过深挖史料、增加实物、精心建设、 [[ 艺术 ]] 表现、创新提升,努力唱响这一政治品牌、红色 [[ 品牌 ]] 。新纪念馆建有主展馆、革命主题广场、大型雕塑及必要附属设施。馆内共搜集老一辈革命家的照片、信件、书籍、自传材料、原始档案、影视资料、生活用品等珍贵文物1793件,整理文字资料23万字,运用声、光、电、多媒体和场景复原等现代化手段进行展陈,力求增强直观、形象、生动的教育效果。
全国“第一个农村党支部“的建立,在中国革命史和中国建党史上有着重要地位,是安平人民宝贵的红色资源和精神财富。该馆在爱国主义教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廉政教育及红色 [[ 旅游 ]] 开发等工作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安平县从2009年开始,对原有纪念馆进行扩建,力争把新纪念馆建成一个对广大党员干部、各界群众和 [[ 青少年 ]] 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思想道德教育、廉政文化教育的重要基地,并在2011年筹备举行大型纪念活动,向党的90岁生日献礼。
扩建项目分为两期,一期为主展馆和馆前部分,二期为故居和纪念馆周边环境治理,总投资1500万元。2009年7月1日,全国第一个农村党支部纪念馆举办了奠基仪式,基建工作和文物搜集整理工作同时展开。县委从宣传部、组织部、纪委、党史办等部门抽调精干人员组成工作小组,历时七个多月,先后到北京、天津、 [[ 哈尔滨 ]] 、银川、广州、 [[ 石家庄 ]] 等13个省的89市县,走访了400多名党史专家、老干部及其家属,查阅档案资料、历史书籍3000多份,搜集到照片、信件、书籍、生活用品、自传材料、原始档案、影视资料等共计1793件,整理出文字资料23万字,有不少内容是鲜为人知的。
2009年底建筑工程完工,2010年9月底内部展陈和庭院绿化美化工作全部完工,完成投资1000万元。新的纪念馆占地面积共6160平米,主展馆面积890平米,展览面积607平米,同时布设革命主题广场、绿化景区和必要的附属设施。主展馆外观设计由党徽图案引申而来,展览区域划分为五个展区,分别为“火种觉醒”(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成长斗争”(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砥柱抗战”( [[ 抗日战争 ]] 时期)、“燎原解放”(解放战争时期)、“执政发展”(建设改革发展时期),展线长度为210米,是旧展馆的4倍,展出图片资料600多幅,实物200多件。室内展陈增设了电子播放系统、电子沙盘系统、电子查询系统、电子留言系统,大量使用声、光、电、多媒体、场景复原等现代展陈手段,既提高了教育效果,又增强了互动功能。革命主题广场以安平地图为轮廓,把安平县城(冀中根据地的中心)、台城(第一个党支部诞生地)、任庄(李锡九家乡)、敬思村(安平县第一次党代会召开地)、报子营(李杏阁家乡)等发生过重大事件或产生过重要人物的地点进行标识和简要说明,让参观者能够直观地感受到安平县为 [[ 民族 ]] 的解放做出的贡献之大和付出的牺牲之多,同时这些地点也象征安平大地上的星星之火。院落东南角为绿化景观,以起伏的绿地象征安平大地的无限生机。在绿地中央,设置以党旗和火焰为基础图案的红砂岩雕塑《 [[ 燎原 ]] 》,与革命主题广场的“星星之火”相呼应。
==参考文献==
[[Category:069 博物館学]]
723,518
次編輯